這盤棋我下了5000年。有時候累得睡着了,有些人就掀翻了我的棋盤,我再一次整理好,他們還得安心地跟我下棋,因為不安心下棋的都被我趕出去了,或者消失在歷史的銀河中,想想這些年,一盤棋反反覆覆被我下了幾百回。
我不嫌累,只求一個對手。
哪裏都有對手盤,但是在A股這個領域,站在散户的角度來説,機構的力量是完全輕輕鬆鬆把自己碾壓,他們有先知先覺的嗅覺,總能在大鬧一場之後安然離去,留下的一地雞毛讓散户買單。
1、機構砸場子
進入10月份以來,大家都能感受到市場一股莫名的氣味,在今年被推高的個股都時不時被砸盤,就如大勢的創新藥指數來看,從8月份至今,指數累計回調近22%,個股更不用多説,股價腰斬的也不在少數。
相反的,順週期概念崛起,這類個股均有一個特點,那便是估值便宜,在上半年疫情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之下,明年的通脹預期和下半年各個化工行業被動去庫存。像萬華化學、恆力石化、長城汽車等等順週期龍頭走出了上半年醫藥大牛市行情。
不過在10月之後,醫藥股、科技股、新能源股還是下半年為王的順週期股,都遭到了清洗大跌,比如今天的玻纖龍頭石大勝華,在整個下半年最大漲幅超150%,然而在這周大跌14.5%,今日更是被砸盤至跌停。
臨近年底,機構紛紛一致砸場子,讓投資者苦不堪言,每隔一段時間便是股基雙殺。
那麼原因在哪呢?
當前市場主流的看法是各大基金機構年底結賬,這個説法其實也差不多。主要在於2019年和2020年對於機構來説都是超級大年的行情,這個對比於2018年,可以説是非常的充足的兩年美好時光。
而在11月,一般是大部分機構統一結算的時間點,所以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想冒着剩下的時間去折騰罷了,從而影響到淨值,好好度過2020年,提前鎖定自己的年終獎,保存好勝利果實。
還有一點,為了淨值排名一説很虛,因為這兩年A股的結構性行情,翻倍的個股都是基金扎堆的區域,持倉都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砸盤反而也會影響到自身罷了。
所以注意時間點,那便是10月份和11月份這兩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的超級震盪行情,肉少面多的盤面,很大原因在於上面。
另一方面,從時間來看,第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業績期披露,這段時間的個股信息空窗期是最長的。以往的二、三季度都是一個季度的時間就是財報發佈時期。
所以在這個小半年的時間裏面,個股的優劣會展現出來。好的個股在砸盤之後會被機構繼續抱團推高。而基本面表現不好的,自然會被淘汰掉。
就比如科技股這塊,龍頭匯頂科技自2020年2月份創下新高之後便一路下跌,當前的股價已經完全腰斬,相反,另一科技龍頭卓勝微在近段時間反而創下新高。
那麼引出一個觀點:這種市場調整快結束了嗎?
2、別慌,應該選擇擁抱機構
在整個11月份,投資者基本上每週就是漲一天跌四天或者漲四天,一天把收益虧光。
是不是很難受?很憋屈?
首先,今天是11月份倒數第二個交易日,臨近12月份。市場的刀斧手們,基本上把各個龍頭票子掄了一遍。
所以各大機構的建倉來看,無論是剛認購完的新班子還是以前的舊班子。在抱團個股遭遇大幅度回撤之後,12月份開始要想的便是重新迴歸到市場當中。
首先便是研究基本面,因為10月份前基本上把各個公司的估值都抱團頂了上限。所以現在機構要找的便是在四季度末到明年一季度重新要佈局的領域以及在那些眾多”舊情人“當中,找到一致認同性的標的。
而這個標的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它的基本面、比如未來業績增速、行業預期變化等等,能否支持這家公司突破到上次估值上限。
如果老情人當中找到了,很簡單,繼續抱團繼續嗨的節奏。這也是為什麼在以往的抱團行業中,某些個股一路下跌,而另一些個股屢創新高的原因。
對於明年來看,現在來看比較明顯的一點是流動性在收縮:表現在M2的增速掉頭和利率上行。
國債是個好東西,現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路上升到3%以上,明顯不明顯?細品就知道。
空窗期加流動性貨幣收緊,盤面強震盪很容易出現,這也是為什麼銀行會時不時出來蹦躂下,那也是因為短線資金在尋求盤面避險的區域。
臨近12月份,各大機構新的建倉動作很大概念將會到來,好話説的好”如果你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把投資方式瞄準基金,不失為一項好的投資選擇,畢竟,你跟基金機構在同一起跑線上。
3、小結
引用周星馳電影《功夫》開頭的馮小剛扮演着鱷魚幫的老大即興蹦出一句台詞:還有王法嗎?
在A股市場裏,只要不觸碰紅線,真的沒有強限制力的王法,只有規則,而這個規則,本就是強者話事,誰的拳頭大便聽誰的。
當這兩個月,機構砸場子,面對股基雙殺時,真正要做的,如何的去研究擇時投資。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