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窮小子”10年打造3家上市公司,中國酒店業“喬布斯”再敲鐘,總市值超1000億
格隆匯 09-22 13:50

來源:創業邦

今年是華住赴美上市10年,也是華住的前身漢庭成立的第15年。

而在這一年,華住選擇赴港二次上市。9月22日,華住在香港IPO,每股定價297港元,發售2042萬股股份,集資總額約60.65億港元,這一定價較9月16日的美股收市價折讓了2.13%。

但對於華住而言,卻在上市前經歷了糟心的一夜。昨日晚間,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h)發佈報告對華住酒店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並表示正在做空這家公司。今天上午,華住迅速作出迴應,稱已知曉博力達思研究發佈的沽空報告,基於對報告初步的檢查和評估,公司認為這份報告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而且它包含大量的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及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儘管如此,華住在開盤當日仍舊錶現尚可。9月22日,華住開盤價報305港元/股,上漲2.69%。截至發稿,華住股價上漲4.8%,總市值超過1000億港幣。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華住全年實現營收112億元(約合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4%;淨利潤為18億元,同比增長147.1%。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華住集團實現淨收入39.66億元,淨利潤為-26.83億元。

目前,酒店客房總數為599235間。根據招股書顯示,華住旗下包括高端的美爵、VUE、禧玥,中端的諾富特、美居、漫心、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CitiGO、星程、宜必思尚品,以及大眾市場的宜必思、漢庭優佳、漢庭、怡萊、海友等酒店品牌。截至6月30日,華住在運營的酒店有6187家,其中包括758家租賃和自有酒店,以及5429家管理加盟和特許經營酒店。

除此之外,中國1.3億中產階級已經成為華住會員。華住創始人季琦在8月28日發文稱,酒店業的發展過去為從鋼筋混凝土時代到鋼結構時代,也即從豪華品牌到輕資產連鎖酒店管理的發展,而未來則是合金時代。因此,華住要升級到品牌、流量、技術“三位一體”的合金軍團,打造複合材料的新型酒店公司。

但無論如何,受疫情影響,擺在華住面前的問題仍然不少,二次上市能否幫助華住逆勢上漲,我們仍未可知。

曾被親手創辦的公司逐出門外

説起中國的旅遊業,攜程、如家、漢庭都是繞不過去的三家公司,而這三家公司都和同一個人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那就是季琦。

有人把他比作中國版酒店領域的喬布斯,有人稱他為中國的“創業教父”。從2003年到2010年,季琦所創辦的這三家公司先後登陸納斯達克,成就瞭如今市值過百億的家公司。

1999年5月,季琦與樑建章、沈南鵬、範敏共同創建了攜程旅行網,季琦任總裁,樑建章任首席執行官,沈南鵬任首席財務官,範敏任執行副總裁,成為了互聯網人盡皆知的“攜程四君子”,而季琦也與酒旅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2年,有網友在網上發帖吐槽説攜程上的酒店價格都過高了,下面還有不少人跟帖贊同,這引起了季琦的注意,於是他代表攜程創辦了“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2003年12月,攜程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當時的如家的利潤率已經可以達到15%~20%。

2005年,令人驚訝的轉折卻在這個時候發生,因為和投資人意見不合,季琦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逐出門外,並且協議兩年內不能再從事經濟型酒店。

2006年,如家上市,攜程前部下鄭南雁創辦的七天也已經有100多家店。而季琦的漢庭連鎖酒店剛剛破繭而出,並先後獲得8500萬和5500萬的融資。

華住在美國上市前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啟信寶

當時擺在季琦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在同行中脱穎而出,為此季琦犯了不少盲目擴張的錯誤,不僅收購了一些資質不佳的小酒店,還拓展了經營效果並不理性的三四線城市,使得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甚至一年換了三個CFO。

不久後的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這無疑對漢庭是雪上加霜。但季琦卻認為這是擴張的好機會,因此沽清他持有的所有如家股票,押注漢庭。

但一次,世界酒店大師、法國雅高集團創始人保羅·杜布呂對季琦説:“規模不重要,質量最重要”,這讓他如夢初醒。於是,當兩年的競業協議到期後,季琦帶着漢庭重新進入了經濟型酒店的戰場,併力求把各個細節做得更好。正是這些轉變,讓漢庭走入了快車道,並於2010年3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到了2011年年底,華住開業門店數量達到639家,其中直營佔比將近60%,營收規模達到當時國內酒店規模最大的如家集團的60%左右。

2012年,季琦將漢庭酒店集團正式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並重新出任漢庭CEO,在那一年,季琦不僅收購了國內最大的中端酒店品牌星程,還將漢庭改名華住,並相繼推出禧玥、全季、星程、漢庭和海友等品牌酒店,全面覆蓋高、中、低不同檔次。

季琦的成功,和曾經幽暗的時光不無關係。19歲在農村長大的他考入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來到上海的他,瞬間被眼花繚亂的物質、文化、信息所吞噬,他覺得自己缺錢、缺知識、缺文化,旁邊的人也對他這個”農村孩子“並不友好,這讓季琦一度陷入了自卑。

於是,他在圖書館埋頭拼命讀書,大學期間看了400本書,包括哲學、歷史、文學、傳記,而這些,為他日後創業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又考取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並在畢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奔赴美國。正是那段在美國的時光,在季琦心裏種下了創業的種子。

疫情之下敢賭、敢重倉

2020年,旅遊行業被新冠疫情“速凍”,酒店行業也不能倖免。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第一季度85.3%的酒店下降幅度巨大,僅有1.4%的酒店業務量上升,其中經濟連鎖酒店、中高端酒店在入住率方面均受較大影響,同比下降幅度在35%左右。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住現金水平急劇下降44.3%至18億,同時,華住淨流動負債達68.78億元,儘管在6月30日,淨流動負債已經縮減至59.85億元,但仍舊是不小的數字。

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負債,和華住從2018年就開始的瘋狂擴張有關。在華住公佈完2018年財報後,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曾經表示:“現在是一天開2家店,我希望一天有3~4個,甚至4~5個單體傳統的酒店加入到華住的生態圈裏面來,這是華住的規模。“彼時,華住旗下酒店數由4230間迅速增至2019年的5618間,增長率高達32.8%,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

隨着疫情的緩解,酒店的入住率也在逐漸恢復,2020年6月,華住、錦江之星、首旅集團的入住率均恢復到70%以上。

華住創始人季琦

而疫情之下,季琦再一次顯示出了自己的“賭徒”精神。華住並沒有放慢開店速度。9月14日,華住公佈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在財報中,華住表示將維持全年開業1600~1800門店的速度預期不變。

這並不是季琦第一次這麼幹。2003年,非典肆虐,正在快速奔跑的如家陷入僵局,那段時間,很多人都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離開,投資人也希望他們關閉門店,壓縮費用,但季琦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認為這才是如家趁勢而起的好機會。“任何一個泡沫、危機,都應該是買東西的好機會,包括企業的發展”,這是季琦不變的邏輯。

但這次疫情和非典時期仍舊有着諸多不同,華住能否複製當年如家在特殊時期的成功,我們仍未可知。在二次上市前期,認購遇冷的情況也透露出了不少投資者的遲疑心態。

二次上市底氣在哪?

華住的野心並不止於國內,2019年,季琦曾公開表示,要在未來五年建立一個全球酒店網絡,開啟華住的國際化之路。

而去年10月1日,華住在新加坡開設的第一家全季酒店就是起點,而後的一個月,華住又耗資7億歐元收購德意志酒店,它是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在歐洲、非洲和中東有118家中高檔品牌酒店。但國外肆虐的疫情又讓華住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回國內。

數據來源:攜程

如果説是全季的崛起使華住抓住了中檔酒店的市場空白和紅利,快速超越其他對手,那麼,廣袤的下沉市場可能是華住的另一個機會。季琦公開表示:“中國有2000多個縣城,我們下一步計劃是把漢庭開到中國的每一個縣城。”

漢庭品牌CEO徐皓淳也曾表示,疫情之後的復甦階段,三、四、五線城市的酒店恢復更快,有很多城市已經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甚至好於去年同期的水平。可以説,疫情的發生客觀上進一步加速了酒店的下沉速度。目前,漢庭酒店營建的新項目中有60%在三、四、五線城市。

根據《中國酒店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單體酒店數量約佔全國住宿業80%的市場規模,連鎖化比例不足10%,它們更多的分佈在下沉市場。這些單體酒店無論在品牌化,或者服務能力上都不盡理想。而OYO此前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席捲中國,跟他對下沉市場的改善不無關係。

但這一片藍海不止有華住看得到,阿里巴巴飛豬、攜程、同程藝龍等平台也都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相繼推出了菲住、索性、OYU等品牌。

此外,進入下沉市場,華住也要面對原本就從“小鎮”起家的連鎖品牌,他們在當地擁有更多的先發優勢以及價格優勢,例如被稱為“小鎮之王”的尚美已經默默佈局了十年,甚至在2019年度全球酒店集團325強榜中,已經位居第16位。

同時,在一二線城市,城市高端民宿也正成為不少人掘金的方向,這些也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趨勢,這些,都為酒店行業的未來帶來了不少變數及想象空間。

但此次二次上市,無疑為華住積累了更多的底氣。如今,在“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季琦排名119位,身價高達195.9億元。正如他自己所説,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