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茅台被嚴重低估
格隆匯 09-21 09:10

來源:虎嗅

2018年的第十個交易日(1月15日),貴州茅台(600519.SH)開盤即創799.06元新高,市值突破1萬億元。

兩年半之後的2020年9月2日,茅台盤中創1828元新高,市值接近2.3萬億,基本體現出資本市場對茅台業績的預期。

殊不知,茅台庫房裏有23萬噸基酒。按每公斤1萬元計算,價值2.3萬億。每公斤1萬元只能買到2008年的陳酒,茅台庫房裏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的老酒怎麼算?

僅從庫存陳年基酒這一點,茅台被嚴重低估了,市值1萬億美元不是夢。

53度飛天茅台(500ml)出廠價、零售價分別為969元、1499元,普通消費者到手價早已接近3000元。國營茅台酒廠每瓶賺不到900元,渠道商和黃牛賺2000元,國家因此損失的利税可以每年造一艘航空母艦!

國營茅台酒廠卻熱衷於打“價格保衞戰”,保衞1499元這個普通消費者根本享受不到的“全國統一零售價”。

2020年9月17日,青花郎將零售價上調到1499元/瓶(今年7月,青花郎剛剛將全國統一零售價上調到1299元/瓶)。茅台再不漲價顏面何存?

9月18日貴州茅台大漲1.47%,與出廠價上調預期再次被點燃有關。

庫存基酒的價值

茅台生產週期長達五年,釀造工藝繁複到變態——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三年存放、勾調、再放一年……共計30道工序、165個環節。

生產酒精、味精的工廠搞標準化相對容易,茅台醬香型酒則不然。比如將物料放進窖坑,用濕泥封蓋。一段時間以後,如果泥蓋上面出現黴點,説明微生物活躍,產生的熱量使泥蓋達到適宜黴菌生長的温度。如果泥蓋兒上乾乾淨淨,師傅就會心知不妙。

茅台酒廠有幾十個車間、每個車間幾十個窖坑,每個窖坑取酒七次。師傅對每個批次進行品鑑,先按酒體特性分為“醬香”、“醇甜”、“窖底”三類,再根據品質分為一等、二等、三等。每壇基酒有輪次、酒體、等級三個“身份標籤”。

茅台酒廠要求存放後五年,基酒在壇中會發生緩慢的變化,口味逐漸穩定下來,才能用於勾兑成品。比如要勾兑出53度飛天茅台,師傅可以從成千上萬批次的基酒中選擇,勾出“標準化”口味,最終由9位品酒師認定才能出廠。所以大家最熟悉的53度飛天,每年出廠數千萬瓶都是一個味兒。好處是便於消費者識別,壞處是令消費者認為醬香酒像王老吉涼茶或者農夫山泉,只有一種口味。

茅台是世界上極少數不加漿降度、不加香料調味、不用橡木桶增香、不用硫化物防氧化的酒品。只用高粱、小麥和赤水河水三種原料釀造的茅台酒有上千種香味/香氣物質,可謂“三生萬物”

通常用存放五年的基酒勾兑不出53度飛天的標準口味,就需要使用陳年基酒“調味”,也許1000斤五年的酒加50ml更陳的酒就OK了。

年份酒由不低於所標年份的基酒與新酒勾兑而成,每種年份酒都有自己的“標準口味”。

目前茅台15年(每瓶不低於5000元)、茅台30年(每瓶不低於1.2萬)、茅台50年(每瓶將近2萬元)、茅台80年(每瓶超過20萬元)。勾兑年份酒需要幾十上百個批次的陳年基酒,其它酒廠望塵莫及。

注意“茅台50年”不是放了50年的茅台酒,而是按“茅台50標準”勾兑的酒。一瓶1970年出廠的酒,保存良好,通常要拍賣的話,起拍價不低於10萬元。

陳年基酒是核武器,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假如茅台廠就地一分為二,生產設備、技術人員均分,其中一半獲得全部陳年基酒,另一半獲得數千億現金,拿現金的一半累吐血也幹不過拿基酒的一半。毫不誇張地説,放眼世界茅台沒有競爭對手,因為其它酒廠沒有數十萬噸陳年基酒。

茅台每年出廠產品用掉的基酒都少於本年度基酒產量,於是基酒越囤越多。2019年基酒產量7.5萬噸、消耗(銷售)6.46萬噸,庫存淨增1.04萬噸。

倒也不是茅台酒廠故意為之。基酒存放5年才能勾兑成品出廠,2015年基酒產量5.1萬噸,2019年基酒消耗(銷售)6.4萬噸,説明有1.3萬噸2015年之前的陳酒被消耗。

截至2019年末,茅台庫存半成品(即基酒)23萬噸。假設有3萬噸均價5萬/公斤,20萬噸均價1萬/公斤,23萬噸庫存基酒價值3.5萬億!茅台酒廠內部知情人士提供了一個説法:“茅台庫存基酒實際上有38萬噸。”不過筆者未能證實。

單單從23萬噸基酒的價值,茅台就已經被低估至少1.2萬億。好比一套房子,面積大、位置好、裝修超級豪華,賣1000萬元。除了房子,買家還能得到房中價值2000萬元的金條。這樣的房子賣1000萬元是不是過於便宜?

年收入逼近1000億、淨利潤約佔白酒全行業的八分之一,茅台酒廠就是豪宅“本人”;豪宅裏的金條就是23萬噸庫存基酒。現在2.3萬億市值,相當於庫存陳年基酒六六折賤賣、年產7.5萬噸基酒的茅台酒廠白送!

為什麼茅台死活要做“其它系列酒”?

2019年茅台營收達854億、同比增長16%。在“53度飛天”一瓶難求的情況下,不提高出廠價,基酒產能是營收增長的主要瓶頸。

茅台“十三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均提出大力實施“133品牌戰略”。即在突出飛天茅台“全球性品牌”的同時,打造茅台王子酒、茅台迎賓酒和賴茅酒3個全國性重點品牌,以及漢醬、仁酒和貴州大麴3個區域性強勢品牌。

茅台還有一個“雙輪驅動”的提法,就是要“做強茅台酒、做大系列酒”。財報中,營收也是按“茅台酒”、“系列酒”分別披露的。

2019年,茅台酒、系列酒營收分別為758億和95億,系列酒佔比11.2%,較2018年僅提高0.2個百分點。

系列酒銷售額只有大盤的十分之一,卻佔了三分之一的產量,更確切地説是佔了35%的設計產能(2019年茅台酒、系列酒實際產量分別是設計產能的130%和119%)。

一面是飛天茅台供不應求,一面是系列酒佔據35%產能、貢獻11%銷售額,生產系列酒似乎得不償失,茅台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

最重要的原因是,原料的差異及工藝要求使高品質酒與中低品質酒必然同時產出。

比如,顆粒飽滿、完整的優質高粱(坤沙)拿去釀造茅台,品質稍差些的也不能棄之不用;基酒品質參差不齊,勾兑飛天茅台剩下的不能白白丟掉……原料、基酒都不能標準化,卻要生產高度標準化的53度飛天。而且茅台不外購一滴基酒,也不出售基酒,那就一定要輸出副產品——系列酒。

茅台大力發展系列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中低端市場狙擊友商。飛天價格衝高到2500元以上,優質醬香酒生產成本約100元,競爭對手的產品如果以800元零售價暢銷,利潤驚人。站穩腳跟後,友商必然要向上侵蝕茅台酒佔據的高端市場,剛剛提價的青花郎就是來“叫板”的。

如果捨得用點陳年老酒來勾兑,茅台系列酒品質將大大提高,但那會影響支柱產品“53度飛天”的銷售。茅台王子酒搞得和飛天一樣好喝,飛天還賣個毛線。

小道消息稱,被當地政府用做招待酒的那款“茅台系列酒”,因口味酷似“53度飛天”將要停產(茅台財報稱“向系列酒兑入茅台基酒”,説的恐怕就是這款)。

醬香酒≠飛天茅台

白酒深植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和基因,進入21世紀後中國白酒行業經歷“過山車行情”。產銷量先是隨經濟增長、百姓錢包鼓起來而迅速攀升,2011年產量突破100億升(2004年僅為31億升);2012年受反腐政策、軍隊禁酒令、塑化劑等事件影響增速放緩;2016年達到創紀錄的136億升後,由於民眾健康意識增強,年輕人更青睞紅酒、啤酒等因素,白酒消費量迅速下滑,2018大幅回落至87億升,2019年企穩。

在整體銷量沒有增長空間的情況下,“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費升級成為主旋律。品牌、口感佔優的優質高端白酒更受青睞,名酒紛紛調高出廠價格,帶動全行業營收、利潤率不降反增。

醬酒有“三多”——糧多、人多、時間多。糧多是指5斤糧食出1斤酒;人多是説一個班組十幾名工人幹一年只出六七十噸酒;時間多是指從制曲到成品出庫要四五年時間,其它白酒的生產週期只有40~60天。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白花的功夫。

記者寫稿,用30分鐘叫攢稿、花3小時或許能有與眾不同的視角、打磨3天乃至更長時間才具備出深度稿的“物理條件”。釀酒就是讓微生物“幹活”,幹兩個月與幹五年的成果能一樣嗎?優質醬酒包括上千種香味物質,口感層次極其豐富,喝慣醬酒感覺其它酒“都是水加酒精”。由於生產過程中一年九次蒸煮加上三年五載的存放,酒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揮發乾淨,對身體的危害降至最小。

因為“三多”,醬酒自古以來就是奢侈品。按今天的要素成本,一瓶質量達標的醬酒成本至少六七十元,加上包裝及企業、渠道的利潤,零售價不可能低於100元/500ml。

如今中檔餐館客單價已超過100元,朋友聚餐動輒上千,消費幾百元的酒不在話下。因為好喝,“高價酒”走上餐桌的機會越來越多。醬酒成為酒水消費升級的重要戰場,茅台酒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國台、郎酒、金沙、珍酒等醬酒企業紛紛崛起。

茅台鎮的酒廠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品質遠勝茅台廠“其它系列酒”的產品。這正是“田忌賽馬”的道理。茅台“其它系列酒”用的是“53度飛天”的“邊角料”,相當於“下駟”,茅台鎮酒廠可用自家“上駟”取勝。

茅台鎮最優秀的酒廠甚至有能力生產品質與“53度飛天”相近的好酒,零售價1000元左右,與“飛天”錯位競爭。你飛天品牌牛,我品質不輸,價格親民。除非要講排場,消費者可以選擇茅台原產地高檔醬酒。

問題是,目前只有飛天茅台獲得廣泛認可,人們寧願花兩三千元的高價去追逐。茅台鎮成百上千家酒廠想仿效茅台廠“不省人工、不減物力”地釀一瓶好酒、賣1000元左右,卻很難打開市場。虛標年份、以次充好、“茅台鎮醬酒9.9元包郵”、“為父賣酒”等亂象叢生,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

茅台鎮原產地聲譽已經損失殆盡,正如順口溜所言“茅台帶個鎮,買時需謹慎”

在這種情況下,面向好酒者的“封壇”活動日趨升温,封壇這個“古董”並非理想的解決之道,更象是行為藝術。

首先,封壇需要金錢和耐心:一整壇酒少説300斤,檔次低的不值得封,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資金是個門檻,至少決策時不如買一瓶茅台痛快;哪怕只封三個月,也沒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痛快,非常消耗耐心。

其次,封壇與享用美酒之間隔了灌瓶和物流兩個環節。封壇一段時間後想喝了,開壇灌瓶現場去不去?不去的話,誰保證灌進瓶的是當年封的酒?

要解決對醬酒品質的擔憂,封壇不如“拼壇”。

何謂拼壇,就是酒友到茅台鎮優秀酒廠庫房直接“提貨”。比如看好一罈封了十年的醬酒,約500斤。大家你要60斤、他要30斤,湊夠500斤,和廠家談好優惠價之後,當場開壇,看品質、賞味道,滿意的話就當場灌瓶、當場裝箱,貼封條、按手印,打二維碼……成箱的酒讓事先聯繫好的物流公司拉走,鎖進倉庫。需要自飲或贈送時給物流公司下單,發往用户要求的地址。

假如一年喝24瓶,每瓶按600元算,花不到1.5萬,全年的“口糧”就解決了。口糧是酒友的黑話,飛天雖好,敞開喝一年最少花六七萬。於是酒友們四處打探品質好、價格親民、能日常飲用的“口糧酒”。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