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天山生物:空中閣樓式暴漲
格隆匯 09-14 14:45

來源:證券市場週刊

從8月19日的開盤價5.79元/股開始,天山生物(300313.SZ)股價一路上漲,截至2020年9月8日收盤後停牌,公司股價為34.66元,12個交易日漲幅高達近500%,最新市值已超100億元。

與股價漲幅不匹配的是公司的業績表現,2020年上半年,天山生物實現營業總收入1.1億元,同比增加77.75%;實現營業利潤-782萬元,同比增加55.1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765萬元,同比增加58.91%。

此前,天山生物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18-201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9.46億元和-6005萬元。如果2020年無法實現扭虧為盈,天山生物將面臨退市風險。

轉型後主營業務連年虧損

天山生物於 2012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上市之初,公司主業為牛品種改良產品及服務,公司依託齊全的奶牛、肉牛及乳肉兼用牛的良種基因庫,通過應用良種繁育體系研究成果及性控凍精、胚胎移植等前沿遺傳生物技術與產品,為牛養殖户提供集品種改良、良種繁育、育種規劃、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良種繁育服務。由於單純靠凍精業務收入有限,公司早在2013年就開始向下遊產業發展,並提出“大肉牛戰略”。

在2013年年報中,天山生物表示,公司將逐步從單一的遺傳物質(凍精、胚胎)提供商轉變成為全方位的種畜、遺傳物質產品及技術服務綜合提供商,並逐步佈局肉牛產業,採取“兩頭帶中間”的模式,發展公司肉牛產業。這意味着,天山生物在此業務的基礎上將向下遊延伸,向肉牛產業佈局。

從最近10年來看,天山生物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凍精業務為主導階段(2013年以前),一個是活畜產品(肉牛)為主的階段(2013年以後)。

2013年,天山生物的主營業務收入為8201萬元,其中普通凍精收入為3717萬元,佔比45.32%;性控凍精收入為254萬元,佔比3.1%;進口凍精收入為1949萬元,佔比23.77%。這三大產品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達到72.19%。

2019年,公司總收入為2.29億元,其中活畜產品收入為1.63億元,佔比71.05%;資產租賃2066萬元,佔比9.02%;凍精業務收入僅為2357萬元,佔比10.29%。可以看出,目前,上市公司活畜產品業務收入佔比最大。

在大肉牛戰略驅動下,天山生物的凍精業務收入急速下降,而活畜產品收入大幅提升,公司的業務結構已與2013年截然不同。

2013年以前,公司完全以凍精業務收入為主。2010-2013年,公司整體的淨利率為42.73%、35.8%、23.27%、12.29%。雖然利潤率逐年下降,但是均為正,而且均在10%以上。但自從向大肉牛戰略轉變後,2014-2019年,公司整體的淨利率為1.73%、-19.24%、-48.88%、3.28%、-1850%、-26.22%。在轉型的6年時間中,公司只有兩年擁有正盈利,而其餘年份全部虧損。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淨利率依然為-6.72%。在轉型後,公司的主業連年虧損。

2014-2019年,天山生物實現收入為1.22億元、2.47億元、3.75億元、1.95億元、1.05億元、2.29億元,淨利潤為211萬元、-4750萬元、-1.83億元、641萬元、-19.46億元、-6005萬元。

在大肉牛戰略提出後的6年裏,公司收入增長87.7%,但只有2014年和2017年盈利。

實際上,自大肉牛戰略提出後,天山生物並沒有因此戰略而獲得任何經營成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山生物依然堅持大肉牛戰略。在2019年年報中,天山生物提出,“公司未來五年將繼續實施肉牛戰略,依託公司在牛育種領域形成的種質、技術等優勢,以牛育種為基礎,進一步整合資源,向種牛進口凍精推廣及服務、種羊育種、種羊凍精和肉牛繁育、養殖、育肥、屠宰加工及精細分割的完整產業鏈有重點、分步驟地延伸,打造具備國民知名度的牛肉品牌。”

根據以往數年的經營成果,天山生物的戰略前景堪憂。

跨界收購鉅額虧損

在堅持以“大肉牛戰略”為主導的同時,天山生物也在向其他領域不斷探索。2017年8月14日,天山生物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24.36億元收購新三板掛牌的户外廣告商大象廣告。這筆收購對於天山生物來説難度不小,當時天山生物市值僅25.8億元,而大象廣告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及資產淨額占上市公司2016 年經審計的相應財務數據的比例分別為159.57%、277.38% 和645.34%,從財務的角度來説,大象廣告的體量要遠大於天山生物,這也使得此次收購觸發重大資產重組。

在收購完成後不久,2018年11月,天山生物發現大象廣告偽造賬目、虛增資產和利潤、鉅額擔保和負債被隱匿,公司當年計提19.46億元壞賬,導致2018年淨利潤鉅虧19.5億元。2019年2月19日,天山生物公告稱,公司重組標的大象廣告有限責任公司原實際控制人陳德宏先生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被批准逮捕。但因該筆交易產生的不利影響遠未結束,公司與大象廣告原交易對手之間關於交易撤銷的訴訟懸而未決;大象廣告向浙商銀行的5600萬元借款由天山生物履行擔保責任。毫無疑問,這筆跨界收購是失敗的。

當主業缺乏盈利能力的時候,天山生物的自身造血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差,相應的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Wind數據顯示,2015-2019年年末,天山生物的資產負債率為54.54%、53.11%、47.53%、85.33%、87.17%。

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的貨幣資金為1735萬元,短期借款為1.88億元,公司現有資金無法覆蓋短期借款。在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的基礎上,公司的資金壓力與日劇增。

2015-2019年,天山生物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分別為-2億元、1.22億元、7872萬元、-1205萬元、-3494萬元,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分別為-6423萬元、-3556萬元、-3166萬元、4443萬元、-1205萬元,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分別為2.79億元、-3857萬元、-1.59億元、7226萬元、-7359萬元,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在大多數時間中處於負數狀態。過往5年,天山生物的造血能力不斷變弱。同時,公司的流動性危機開始不斷顯現。

2015-2019年年末,公司的流動資產分別為4.69億元、3.12億元、1.73億元、3.39億元、1.41億元,流動負債分別為4.51億元、3.89億元、3.02億元、10.77億元、9.16億元,流動比率分別為1.04、0.8、0.57、0.31、0.15,流動比率不斷下降。自2016年起,公司的流動負債已經超過流動資產,公司的流動比率已經低於1。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流動資產為6349萬元,流動負債為7.08億元,流動比率為0.09,創下新低,公司流動性風險不斷加劇。

股價瘋狂投機炒作

在主業持續虧損、資金壓力不斷加大、流動性風險不斷加劇的時候,天山生物股價在近期卻大幅拉昇。天山生物股價從8月19日的開盤價5.79元開始一路上漲,截至2020年9月8日收盤後停牌,公司股價為34.66元,12個交易日漲幅高達近500%,最新市值已超100億元。

巨大的漲幅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9月3日晚間,深交所將天山生物列入重點監控股票,嚴密監控交易情況,對異常交易及時採取自律監管措施,強化交易行為核查,發現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線索,將第一時間上報證監會查處。

深交所表示,8月19日以來的9個交易日,該股交易炒作跡象十分明顯,短線資金接力炒作,大量投資者盲目跟風,機構投資者參與度低:一是買入以個人投資者為主,買入金額佔比97%;二是持股市值小於30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為核心主力,買入金額佔比近七成;三是機構投資者整體參與度低,買入金額佔比僅3%;四是從買入居前賬户交易習慣來看,平均持股時間短,短線交易特徵明顯;五是漲停板買入封單較為分散,中小投資者為主要力量。

從消息面來看,天山生物全資子公司通遼市天山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從事肉牛育肥業務,該公司成立於2020年5月,截至目前存欄量596頭,且尚未出欄,經營時間較短,未對公司收入和利潤產生貢獻。雖然牛肉價格持續走高,但由於存欄量太少,並不能直接帶來經營成果。由此來看,這並非是股價暴漲的核心原因。

在沒有任何基本面和消息面利好支撐的基礎上,天山生物股價在12個交易日出現近500%的漲幅,這實屬投機炒作所為,註定無法持久。

對於戰略問題 、股價暴漲原因等問題,記者已經向天山生物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公司沒有進行任何回覆。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