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信條》《花木蘭》難救市,誰會是下一個《八佰》?
格隆匯 09-08 13:27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01

難兄難弟難救市

最近,文娛行業在慢慢復甦,從《八佰》開始,市場也得到了明顯的回暖。

《信條》與《花木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推向市場的,而且在推向市場前也經歷了不少變動,光是檔期就改了三四次。

《信條》從最初的7月中旬,改到7月末、8月,再到最後的9月初。

《花木蘭》則從最初的3月,改到7月、8月,最後又宣佈在9月初上映,並且是以北美流媒體、海外市場為影院的雙層發行策略。

這兩部電影檔期屢屢修改、風波不斷,期間還屢屢伴隨着疫情形勢的加重與反覆,這也就有了“難兄難弟”之説。

但同時,市場又對這兩部“磨難重重”的影片懷有期待,畢竟,一部是萬眾矚目的諾蘭神作《信條》,一部是迪士尼年度鉅製《花木蘭》,甚至在上映前還有不少網友猜測哪個更有可能成為救市大作。

但顯然市場還是對其預期過高了。事實上,兩部影片上映以後,爭議聲音顯然比誇讚聲音更多。

自9月4日在北美流媒體Disney+開播以來,在國內豆瓣評分上,《花木蘭》目前保持在4.8的評分,IMDB甚至一度跌破了4分,迪士尼估計連自己都沒想到,鉅額投入的大片就這麼與爛片劃上了等號。

在豆瓣上,吐槽《花木蘭》的聲音層出不窮,主要分為幾點:第一指責這部影片缺少中國文化洞察,不少場景都出現了歷史bug,第二吐槽劇中角色立意單薄,缺乏深入刻畫,比較懸浮,第三也是美國導演的老毛病,整部影片始終貫穿着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從服化道到台詞,也引起了不少國人的爭議。

如果口碑縱向比較,《信條》比《花木蘭》要好一些,目前,《信條》在豆瓣上維持在8.0分,貓眼8.4分,淘票票8.6分,但這不代表《信條》是一部口碑炸裂的片子,跟前兩部“時間概念”神作《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也有較大的差距。

而且《信條》在北美市場的CS(觀眾評分)評分為B,這同樣是諾蘭近八部作品中最差的一部,而CS評分跟票房後勁相掛鈎,因此它在北美市場的成績可能不會太理想。

畢竟,《信條》不是文藝電影,而是面向大眾的商業電影,如果劇情過於晦澀難懂,在一二線城市無法形成一股強大的自來水,就更不用指望得到下沉市場更為廣闊的流量了。

《信條》無疑是一部燒腦電影,一二線人羣都遑論看懂,論及燒腦程度較諾蘭此前作品有過之無不及,但這也正是其票房存在天花板的原因,貓眼顯示,《信條》上映之後,《八佰》也依舊從它的手裏奪過了日票房冠軍,而根據目前《花木蘭》口碑輿論來看,未來幾天上映也很難與《八佰》抗衡。

此外,《信條》與《花木蘭》都已有盜版流出,《花木蘭》就算在國內上映,對於影院還是流媒體都是一種損失,這意味着將會有更多流量流失,對於這些缺乏爆款品質、票房增長乏力的影片也是一種雪上加霜。

02

誰能成為下一個《八佰》?

目前,這兩部熱映海外片都沒有表現出救市能力,票房成績很有可能不及國產片《八佰》。

但這不代表國內影視公司好過。2020年上半年,影視行業各大公司的整體基調是虧損與下滑。

在16家影視公司發佈的2020年半年報中,電影公司無論是傳統巨頭還是崛起的新貴都陷入虧損,而以電視劇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們,已經有部分提前上岸。

雖然前有歡喜傳媒被B站入股,但並不代表市場對影視股的態度轉好,尤其是在經歷過資本寒冬以後,帶給一眾影視股的陰影至今仍未退散。

影視股在資本市場不被看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爆款產出不確定性高、投入成本高等,再加上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等黑天鵝影響,都是資本不願意投入的原因。

去年就曾有一份數據顯示,年內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影視(公司/項目)現在不看了”,甚至有基金人士表示,從去年開始就很少投資純內容公司。

據《經濟日報》等媒體報道,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範圍內有2200多家影院關門,5328家影視公司倒閉註銷,連行業龍頭企業萬達電影,也在第一季度預計虧損5.5億以上。

今年,疫情黑天鵝也對一眾影視公司衝擊較大,具體從院線公司來看,上半年虧損得最嚴重的萬達,並沒有公開具體片單,2020年最大的“王炸”依舊是春節檔撤檔延期的《唐人街探案3》。

目前華誼兄弟仍舊未擺脱退市危機,但是《八佰》的上映,截至目前寫稿時間,八佰票房突破24億,有人統計,8月全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是30億,其中《八佰》一部電影就貢獻了20個億,貢獻率佔比70%左右,成為當之無愧的救市之作,也算是給華誼兄弟帶來一點希望,《八佰》上映當日,華誼兄弟股價漲停。

隨着線下文娛市場復甦,也是考驗各家的內容儲備實力的關鍵時期了,在2020年下半年,誰能接棒,成為下一個《八佰》?

根據半年報,華誼的內容儲備並不少,2020年已上映、計劃上映及報告期內拍攝的電影達到13部,除了已經上映的《八佰》,其中《犬鳴村》《驚天營救》《假如愛有天意》已經完成拍攝,《侍神令》《温暖的抱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等電影則在後期製作中。而《侍神令》《温暖的抱抱》預計在 2020 年年內上映。

光線傳媒公佈的項目,2020年預計上映電影項目達到12部,目前光線傳媒已經有兩部電影完成放映:影院復工初期上映的動畫電影《妙先生》和七夕檔上映的愛情電影《蕎麥瘋長》,不久以後,頗具爆款氣質的《姜子牙》也將在國慶檔上映,或將給光線傳媒有力拉動一波業績。

萬達影視主投及參與投資與製作的《海底小縱隊》《我和我的家鄉》《陪你很久很久》《天星術》等影片預計將擇機上映,《我和我的家鄉》和動畫片《海底小縱隊》已經定檔國慶檔。

北京文化2020年預計上映和計劃開拍項目達到17部,目前在2020年確定定檔的電影是《我和我的家鄉》,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以及由易小星執導,彭昱暢、喬杉主演的喜劇電影《沐浴之王》都預計2020年上映。

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也是業內較為看好的影片,下半年接替《八佰》的救市大片或會出現,但無論如何,疫情給影視公司造成的影響,已經難以挽救,即使到了年末,影視公司的財報未必能有多可觀,資本更加謹慎,更會向頭部靠攏,畢竟沒有人敢在寒冬之下貿然行事。

03

流媒體或成最大贏家

疫情之下,與業績慘淡的影視公司相比,不少流媒體成為贏家。

確定9月4日登陸流媒體的《花木蘭》,已經得罪了太多影院,但無可置疑的是,這波操作背後,迪士尼的流媒體平台Disney+已然獲得了不少利好。

截至今年8月,Disney+在全球已經有6000萬用户,今年二季度,迪士尼打破慣例提前將《1/2的魔法》、《冰雪奇緣2》、《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等大片全都放上了Disney+,也讓Disney+新增了2400萬用户,帶動迪士尼三大流媒體Disney+、Hulu、ESPN+付費用户總數突破1億大關。

另一個成績更為出色的流媒體,則是奈飛。

基於疫情利好,在今年一季度新增創紀錄的1500萬付費用户後,Netflix今年二季度吸引了1020萬新用户,接近2019年全年新增用户總和。今年3月以來,Netflix的股價漲幅已經超過50%。

不久之前,奈飛還將一部高分華語片《誰是受害者》的版權授予給西瓜視頻,繼英劇《德古拉》和日本動畫電影《無限》之後有了更密切的合作。

一個更有意思的反轉是,美國的AMC影院曾經因為環球影業將《魔發精靈2》上流媒體點播抵制過環球,但僅過了3個月,AMC就變了臉,跟環球宣佈簽訂合作協議,直接將窗口期縮減到17天,AMC可分得點播的部分收益。

這也體現了一個趨勢,更多的好萊塢大廠承認流媒體的地位,並將重心向流媒體轉移,與此同時,觀眾也有了更多的可選項,宅家觀看與影院觀看兩不衝突。

但真正喜歡大銀幕的人,是不會因為窗口期縮短等因素就全面向流媒體“倒戈”的,流媒體也永遠不可能完全取代大銀幕。

在上半年,國內的《肥龍過江》、《征途》、《妙先生》成為上線流媒體的院線電影,口碑一般,上線流媒體也是合適的選擇。對於影視公司來説,好內容才是根本,影院才是最大的試金石,是金子還是爛鐵,市場自然會用腳投票。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