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嘉麟傑(002486.SZ)發佈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5.8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0.4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4.24%。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宏觀環境日趨惡化,紡織服裝行業較為疲軟,行業景氣度整體較差。數據顯示,服裝家紡行業已披露半年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2.27%,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24.72%。
嘉麟傑表示,2020年,面對諸多不利外部宏觀環境和行業出現暫時困境,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迅速調整產品和經營思路。一方面保持與客户的密切聯繫,穩定原有大客户訂單,同時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保住原主營業務整體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積極佈局口罩、隔離衣等防疫物品生產,為公司發展尋找到新的突破點,實現劣勢下經營業績的增長。
拓展健康防護業務 打造業績新增長
今年以來,疫情的爆發使得國內和全球防護用品需求井噴式增長,防疫物品生產面臨很大的缺口問題。2月,因國內疫情發展,嘉麟傑的產能曾被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緊急徵用,用以生產與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目前,全資子公司紡織科技的相關產品已經取得國內第一類醫療器械資質,其生產的隔離衣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證書和歐盟CE認證。
嘉麟傑及紡織科技依託既有的醫療資質、技術和生產能力,向國內外生產並銷售隔離衣、醫用帽等相關防護物資,其中包括與意大利簽訂的超3000萬歐元的大額訂單。公司方面表示,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公司經營業績,對於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推動健康防護領域的業務發展。
此外,嘉麟傑在戰略佈局方面有一些新動作。記者瞭解到,公司新註冊成立的子公司北京宜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經投產運營其他個人健康防護產品相關業務。根據已簽署和潛在客户訂單的情況,紡織科技還通過外部合作進一步提高供貨能力,與湖北嘉麟傑服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疫情防護隔離衣的生產加工業務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深耕傳統生產領域 夯實業內基礎優勢
嘉麟傑在國際宏觀環境疲軟、紡織服裝行業形勢低迷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實現銷售收入的大幅逆勢增長,主要是憑藉多產品線成功運作經驗、通過產業鏈協同共建、依託技術創新保持領先等優勢,在緊跟市場需求變化,成功拓展健康防護產品市場的同時,繼續深耕功能性面料生產及成衣製造領域。
2020年半年報顯示,嘉麟傑在依託先進設備、先進工藝的基礎上,始終按照產品熱點化反饋、數據精確化分析、模塊高效化管理的現代標準打造企業,實現公司生產運營的高效智能,受到客户好評。
此外,公司繼續重視POLARTEC、ICEBREAKER、優衣庫、加德滿等已有大客户的定向開發,不斷用創新、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户的需求,與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係,在今年全球經濟形勢及行業環境均不景氣的情況下,盡力保持密切的業務往來。
公司方面表示,今年以來,未發生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批量取消訂單的情況,但部分訂單因海外疫情造成物流不暢等因素,導致發生交期延長的情況。
作為國內户外運動功能性面料領域的領先者,嘉麟傑在差異化、高端化、優質化的競爭策略指導下,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和市場需求情況,堅持創新和研發,不斷推出新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研判市場發展趨勢 謀劃轉型升級走向
今年年初國內疫情爆發,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較大壓力,也使得防疫物品一度十分短缺,部分企業開始跨界轉產口罩產業鏈。春節過後,口罩概念股便站上風口。“抗疫生力軍”嘉麟傑2月以來受資本市場追捧,股價大幅拉昇。數據顯示,從2020年2月4日最低點開始計算截至4月8日最高點,該股累計上漲97.08%,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2.5個百分點,走勢顯著強於大盤。在此期間換手率也是明顯走高,日均換手率7.61%,交易較為活躍。
年中境外疫情持續發酵,大批外貿企業轉產防疫物品,口罩板塊再度爆發。經歷一段時間回調後,嘉麟傑股價重新進入上行通道。數據顯示,從2020年5月29日最低點開始計算截至7月13日最高點,該股累計上漲23.98%,跑贏同期上證指數。
最近中報窗口期,市場短期聚焦業績。嘉麟傑積極佈局口罩、隔離衣等防疫物品生產,為公司發展尋找到新的突破點,半年報業績逆勢大幅增長。但隨着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口罩概念趨冷,嘉麟傑股價表現相對平穩,一直處於區間震盪。
不過,投資機構人士認為,疫情的控制雖不再利好口罩概念,但從短期來看,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社會消費加快復甦,使得紡織服裝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推升整體行業景氣度。從中長期來看,本次疫情促使更多的人重視身體健康和體育鍛煉,未來隨着人們外出活動次數的增加和鍛鍊身體習慣的養成,體育服飾的需求正迎來反彈,嘉麟傑作為國內外運動功能性面料領域的翹楚亦將受益。同時,為了增強競爭力,持續提升經營業績,公司將堅守既定戰略,積極尋找新的業務發展機會,努力開拓國家支持的戰略實體產業,擬通過資產收購來實現主業平穩與產業轉型升級並重,優化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