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公牛集團募資只為存銀行?關聯交易或涉嫌“美化”報表
格隆匯 08-28 09:29

作者:諸六

來源:啟陽路4號

8月17日晚,公牛集團披露了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公牛電器營收、淨利雙降,調查發現,雖然受疫情拖累,上半年業績不夠理想,但公牛電器資金充裕,賬上趴着24億元,其中有23億元的銀行存款,而此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募集資金。

比起對銀行理財的熱衷,公牛電器對募投項目卻不太熱絡,上市以來,實際投向募投項目的資金僅為1億元左右。與此同時,投入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後,公牛集團還在外舉債6.5億元,令人疑惑是否公司在流動性上出現了某些問題。加之家族企業的背景下,公牛集團向關聯方售賣的產品價格異常,或涉嫌“美化”報表。

01

募集資金為存款

近日,登陸資本市場不久的公牛集團披露了上市以來首份半年報,相比於此前亮相的2019年年報,此次2020年上半年的成績或無法令人滿意。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牛集團的營業收入為41.09億元,相比於上年同期同比下降17.35%,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4億元,同比下降24.62%。

對此,公牛集團表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打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生產經營計劃,對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同時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更加複雜、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

雖然上半年經營業績一般,但公牛集團資金充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貨幣資金為24.36億元,其中包括23.35億元的銀行存款。

而這筆資金的來源正是此次IPO所募集資金的大部分,《公牛集團2020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累計使用募集資金4.49億元,含置換預先投入金額3.43億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餘額為30.75億元,存儲於理財賬户21億元,用於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為6.13億元。

其中,存儲於理財賬户的21億元全部投向了銀行結構性存款,而投入募集資金的金額為4.49億元,並且3.43億元用於置換預先投入的資金,即IPO以來,公牛集團真正投向募投項目的資金僅為1.06億元左右,佔募資總額的比值約為2.97%。公牛集團此舉是否表面擬募資用於募投項目,實則“巧立名目”為“圈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不僅將大部分資金用於銀行結構性存款,還另有令人不解的操作。

2020年3月,公牛集團公告披露擬增加全資子公司作為募投項目的共同實施主體,並以募集資金向全資子公司提供無息借款的方式實施募投項目。

對此,公牛集團的解釋為,寧波公牛為負責牆壁開關插座研發和生產的全資子公司,所以增加寧波公牛為年產 4.1 億套牆壁開關插座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公牛光電為負責LED燈研發和生產的全資子公司,所以增加公牛光電為年產1.8億套LED燈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寧波公牛、公牛光電、公牛數碼、公牛低壓分別為研發、生產牆壁開關插座、LED燈、數碼精品、斷路器等產品的法人主體,所以增加該四家公司為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公牛銷售、慈溪公牛為主要負責產品營銷的法人主體,所以增加該兩家公司為渠道終端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的實施主體。通過增加上述實施主體,可有效整合公司內部資源,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運營及管理效率,使募投項目在建設實施過程中及投產後能夠更好的運營。

結合上半年募集資金使用情況來看,公牛集團此番解釋並不十分“站得住腳”,首先,為何上市之前沒有考慮到上述影響,而是在上市後沒多久就增加了相應實施主體?其次,增加了全資子公司為實施主體後,為何又將大部分募集資金用於銀行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問題,2020年上半年,公牛集團新增6.5億元的短期借款,然而年報顯示,2018-2019年,公牛集團在貨幣資金分別只有2.18億元、7.34億元的情況下,都沒有短期借款,而到了2020年IPO獲得大筆募集資金並且投入6.1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情況下,卻在外大量舉債,公牛集團上述行為背後的邏輯令人生疑。

02

或涉嫌靠關聯交易“美化”報表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阮立平、阮學平兄弟控制的寧波良機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寧波良機”)持有公牛集團54%的股份,阮氏兄弟還直接持有公牛集團32.28%的股權。即阮氏兄弟直接或間接的至少持有公牛集團86.28%的股權。此外,二人共同控制的寧波梅山保税港區鑠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公牛集團股東寧波凝暉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穗元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執行事務合夥人,股東寧波齊源寶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阮立平之女阮舒泓、朱赴寧控制的企業。

從股權結構來看,公牛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除股權集中於阮氏家族外,阮氏家族還有公司為公牛集團的經銷商。半年報顯示,公牛集團的關聯方亮牛五金、杭牛五金均為實控人阮立平之妻弟潘敏峯、徐奕蓉夫婦控制的公司,飛牛五金為潘敏峯、徐奕蓉夫婦之子潘乾亮持股100%的公司。

阮氏家族的經銷商與公牛集團關聯交易頻繁,2016-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牛集團與亮牛五金、杭牛五金、飛牛五金(三家公司以下簡稱為“三金”)產生的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5203.04萬元、7373.94萬元、7690.9萬元、7337.81萬元、3243.9萬元。雖然與公牛集團整體營收相比,雙方間的交易金額不算什麼,但每年都很穩定。

其中,引人矚目的是,雖然交易金額不算特別高,但公牛集團銷售給三金的產品單價卻另有玄機。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牛集團銷售給三金的轉換器價格分別為14.21元/件、15.02元/件、16.36元/件、16.62元/件,與當時的其他關聯方相比,除了宸皓電子組,單價要高出至少1元/件,尤其與耀牛貿易組、堅科貿易組、利波電器組相比,每期單價至少高出3元/件。

除轉換器之外,公牛電器對三金的其他產品售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畸高。即便“親兄弟也要明算帳”,但親戚間為何以高出市場的價格購買產品,如此一來,三金如何獲利?

我們還發現其中有個更加特殊的存在,即宸皓電子、夏中桂這一組,數據顯示,2017-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牛電器售賣給對方的轉換器價格分別為32.18元/件、22.79元/件、24.07元/件。即便與三金相比,也有懸殊的差價,如此價格如何做生意?

種種異常下,公牛集團到底是向關聯方抬高價格以“美化”報表,還是壓縮售價向其他關聯方利益輸送?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