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時報
作為一家擁有“血液製品”和“疫苗”雙重屬性的生物製藥企業,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蘭生物,002007.SZ)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可上半年下滑的經營業績,以及僅處於臨牀前階段的新冠肺炎疫苗,還是令不少投資者唏噓不已。
據該公司近期發佈的中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蘭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3.87億元,同比下滑1.15%;實現歸母淨利潤5.12億元,同比增長0.94%;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4.65億元,同比增長0.72%。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上半年收入主要來自於靜注丙球(下稱靜丙)、人血白蛋白(下稱人白)和其他血液製品,而疫苗收入為負值。
對比2019年上半年數據發現,華蘭生物疫苗製品實現銷售收入1197.09萬元。而其整個2019年全年,疫苗製品收入佔總營收的28.19%。
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在上半年營收增速不濟、估值卻高企的情況下,下半年華蘭生物的血液製品及疫苗製品,能否撐起全年業績的大旗?
事實上,記者查閲該公司近五年經營數據留意到,華蘭生物業績增速並不穩定。而被一些投資人看做投資亮點的單抗類產品,現在處於三期臨牀,對照國內已上市同類產品時間測算,華蘭基本處於第三梯隊。
截至2020年8月14日,華蘭生物報收於54.85元/股,較52周高點已下挫27.8%。
華蘭生物近一年股價走勢(元/股)
數據來源:Wind
華蘭生物是一家從事血液製品、疫苗製品和生物類似藥研發的醫藥類上市公司,其主要產品為血液製品和疫苗製品。
Wind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華蘭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元、19.35億元、23.68億元、32.17億元和36.99億元,同比增長18.36%、31.45%、22.41%、35.84%和15.02%;實現歸母淨利潤5.89億元、7.8億元、8.21億元、11.40億元和12.83億元,同比增長9.42%、32.45%、5.19%、38.83%和12.63%。
從以上數據來看,華蘭生物近五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並不穩定,且相對較高增長的年份過後,往往伴隨着低增長年份。
2020年上半年,華蘭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3.87億元,同比下滑1.15%;實現歸母淨利潤5.12億元,同比增長0.94%;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4.72億元,同比減少12.63%。
從產品情況來看,靜丙實現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11.22%,佔營收的37.89%;人白實現營業收入4.6億元,同比減少9.81%,佔營收的33.2%;其他血液製品實現營業收入4.01億元,同比增長0.36%,佔營收的28.95%。
可以説,上半年華蘭生物的營收幾乎全部來自血液製品,而上半年其他疫苗實現營業收入為-579.07萬元,相較於2019年同期的1197.09萬元,大幅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疫情期間患者的治療拉動了靜丙的銷量,但是其他產品因為醫院流量的減少而受到衝擊,導致銷量下滑。後半年,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穩定,華蘭生物的血液製品大概率會有所恢復,但相較於往年多少都會受些影響。
華蘭生物近五年營收及增長率情況(萬元)
數據來源:Wind
對於華蘭生物而言,競爭對手長春長生因為疫苗造假事件退出歷史舞台,無疑給了前者更多的發揮空間。而在2020年上半年血製品表現平平的情況下,投資者也對下半年流感疫苗的放量有了更高的期待。
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華蘭生物的疫苗製品收入分別為1.11億元、1.09億元、2.81億元、7.98億元和10.43億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華蘭生物的疫苗製品收入在2018年和2019年開始大幅增長。而據記者瞭解,由於長春生物事件,國家在2018年批簽發流感疫苗為1612萬支(-44.7%),華蘭憑藉獨家的四價苗吃掉了超50%的市場份額。
雖然流感疫苗實現大幅增長,但從2019年數據來看,華蘭生物的疫苗製品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也僅為28.19%,遠不及血液製品佔比71.46%。
而不少投資人期待的2020年下半年集中放量,實際對全年的整體業績影響有限,外加流感疫苗的銷售一般集中在秋冬季節,春夏季節流感較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們秋冬季節出行減少,受到流感的威脅變小,很可能銷售不達預期。
目前,據記者瞭解,江蘇金迪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金迪克)是第二家獲批四價流感疫苗的公司,也是華蘭生物的主要競爭對手,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科興、武漢所也申請了四價流感疫苗上市。
不過,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21日,華蘭生物公告稱,在其子公司華蘭疫苗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將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而值得注意的是,高瓴驊盈以12.42億元成為華蘭疫苗的戰略投資者。
除疫苗以外,華蘭生物的單抗項目也令市場產生不少想象空間。
據瞭解,目前,華蘭生物共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牀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均已進入III期臨牀研究,德尼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單抗已經進入I期臨牀研究。
但事實上,被稱為全球藥王的阿達木單抗(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91.69億美元),百奧泰、海正藥業在2019年就已經率先上市,而復星醫藥的阿達木單抗已提交上市申請,而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以及貝伐單抗均有公司上市,且在研者已達數十家,競爭較為激烈,而按照上市時點推測,華蘭生物基本應該處於第三梯隊。
整體而言,華蘭生物未來潛力巨大,但當下的業績和估值能否匹配,確是一個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