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期業績這場大考裏,疫苗股作為香餑餑自然吸引了諸多市場目光。
畢竟,雖然新冠疫情帶來黑天鵝陰雲,但在資本市場上,其作為2020年最為閃亮的概念,大放異彩,誰碰誰漲,股價可以從麻雀變鳳凰。
今年以來,疫苗指數累計上漲近160%,股價翻倍的個股不再少數,現有所回調。
數據來源:Wind
然而,大浪淘沙過後,是不是金子才是關鍵,而正如前幾日疫苗概念的頻繁回調一樣,那些熱門的大牛股的表現可謂是要麼平平無奇,要麼爆雷不斷。
8月11日收盤,A股疫苗板塊延續此前頹勢,較為低迷。
數據來源:Wind
大牛股業績紛紛跳水
1.西藏藥業業績平平
首先來看,新晉“大牛股”西藏藥業,自今年6月中旬,該公司與斯微生物締結面向全球的獨家戰略合作關係之後,其股價便開始起飛,目前其股價漲幅接近5倍。
而相對於飛躍龍門的股價,其業績就遜色不少,較為平淡。
根據最新財報,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1.57%;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39.76%。
同時,西藏藥業趁着近期跌停回調也給投資者打了一劑預防針。
“當前合作涉及的預防性疫苗產品在中國尚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存在研發失敗的風險。而如果研發失敗,已支付給斯微生物的資金、相關臨牀費用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官方公告
而市場顯然意識到對其期待過高,8月10日該股跌停,而自8月以來,該股累計跌幅已超15%。
數據來源:Wind
此外,私募大佬葛衞東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其姐姐葛貴蘭憑藉4.41%的持股比例新進成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同樣為1093.67萬股,佔總股本的4.41%。
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
數據來源:Wind
2.沃森生物業績預虧
沃森生物也同樣讓市場“大失所望”。
今年6月下旬,其與艾博生物合作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的臨牀試驗申報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這是mRNA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首次在中國獲批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沃森生物在研產品進展
數據來源:天風證券
但這一利好顯然與業績預告形成較大反差,2020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淨利潤6100萬元-6600萬元,同比下降22%-28%。
受此影響,其股價便開始震盪下跌,今日跌近3%,要知道今年以來其累計漲幅超過138%。
數據來源:Wind
可以玩味的是,公司大股東在公司頗受矚目的階段頻頻減持自家股票,而投入對手康泰生物的懷抱。
“公司大股東劉俊輝及其一致行動人黃靜從4月9日起至6月23日期間,合計減持24次,減持股份逾千萬股,套現約4.2億元。”——官方公告
而根據康泰生物發佈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在康泰生物近30億元的非公開發行中,以110元/股的認購價格,劉俊輝將認購超3億元的份額,佔比已超10%。
對此,深交火速下發關注函,詢問其是否違背了同業競爭承諾的問題,而劉俊輝表示,僅是出於對發展前景的看好進行的財務投資,且其認購的康泰生物股份份額較低,對兩家公司僅構成財務投資而未參與生產經營決策。
“2020年上半年,康泰生物實現營業收入8.70億元,同比增長7.71%;扣非淨利潤2.54億元,同比上漲3.53%...近日與阿里斯康簽署中國內地市場獨家授權合作框架協議。”——官方公告
康泰生物在研產品進展
數據來源:天風證券
這就意思了,難道真應了“人家的飯菜都是香的”這句俗話,倘若其對康泰生物發展前景真的看好,是否意味着其對自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存在一定的不自信,畢竟沃森生物也是深交所長期的重點關注對象,曾因財務指標出現多處背離之處而受到連環詢問。
此外,市場較多關注的以下相關概念標的也表現不及預期。
連續三年年報被出具“非標”的未名醫藥業績繼續頹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未名醫藥預計虧損6665.43萬元——9998.15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轉虧(去年同期盈利2565.53萬元)。
但其股價與業績整體出現背離之勢,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超過216%,現有所回調。
數據來源:Wind
而相對於大漲的股價,作為血製品醫藥龍頭的華蘭生物也表現平平。
根據最新財報,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7億元,同比下降1.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2億元,同比僅僅增長0.94%。
今年以來,華蘭生物股價累計上漲超122%,市值逼近1100億元,而這也受益於其也搭上了疫苗概念的快車。
“目前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推進順利,目前公司正陸續提交新冠肺炎疫苗申報臨牀所需的相關資料。”——官方公告
數據來源:Wind
炒作背後的泡沫
基於上述,可以發現,近期炒得紅火的疫苗股業績表現並沒有多麼“逆天”。
而業績不及預期充分反映了過熱情緒下的泡沫有多大,即炒作情緒過熱了。
本次疫苗股也是乘着這股炒作之風直衝雲霄,要知道A股的漲跌走勢習慣於提前消化預期,即市場炒作也是基於此。
疫情時期,人們寄希望於疫苗的及時出世,來挽救千萬生命,而這一量價齊升的市場蛋糕潛力之大可想而知。
國內新冠疫苗生產企業的潛在市場與利潤測算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
然而,有句話叫做“你覺得只是你覺得”,由於市場炒作的通常是一種預期,歸根結底這是一種可能性,這便意味着它存在不確定的變數。
尤其是在這一特殊時期,新冠疫苗作為防控全球疫情的“靈丹妙藥”,或將凸顯其公共服務屬性,雖具備盈利潛能,但在一定時期內或更傾向於公共產品定價,這便意味着:一旦盈利低於預期,入局疫苗的標的就難以出現爆發式增長,名為回調風險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便會懸於頭頂。
“我們的目標還在於確保在全球範圍內廣泛而公正地使用該疫苗。同時,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不會從疫苗中獲得任何利潤,會以non-profit(非營利)的價格銷售。——阿斯利康公司
除此之外,疫苗研發具備高門檻,對技術資金要求較高,不少不具備規模優勢的公司也只是為了蹭概念炒股價,隨着近期有公司接連發布澄清及減持公告的釋出,就可以看出,在這一題材持續火爆之下,你以為的肥肉可能只是“虛胖”。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期疫苗股出現震盪回調的原因,畢竟市場投資者也多少有所意識到,當主營業務與新冠疫苗研發直接相關的公司業績缺乏亮眼表現,相關標的一飛沖天的股價就顯得底氣不足了,短期獲利資金出逃意願較為明顯。
疫苗股還有未來嗎?
也許是時候該意識到,疫苗股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香。
但這不意味着這一關鍵的細分醫藥板塊完全沒有機會。
畢竟我們仍知道的是,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依然嚴峻。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23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73萬例,其中,美國、印度、巴西等地的疫情還在反覆爆發。
數據來源:微博
而在這一關鍵時期,醫藥,尤其是疫苗的發展潛力還是需要被肯定的。
“目前全球約有165種疫苗處於試驗階段,26種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六種已處於三期臨牀試驗階段,其中三種來自中國。”——世界衞生組織衞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
國內新冠疫苗研發進度概覽以及預測
資料來源:光大證券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之下,本就受監管強化的疫苗行業的潛力空間有望進一步被打開,大概率迎來黃金時期,尤其是隨着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人們預防保健意識水平不斷深化,接種率得以提升,重點品種批簽發表現有望向好,使得相關入局的企業得到佈局機遇,其中,優質頭部企業的稀缺性或將進一步凸顯,率先享受增長空間帶來的紅利價值,例如利好創新型疫苗醫藥企業(恆瑞醫藥、復星醫藥等)。
結語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一把將疫苗行業推上了市場風口,備受矚目。
在各路人馬的積極入場後,無論是醫藥指數,還是相關熱門個股都處於一定的高位,而這主要歸功於市場炒作的驅動,但這一大漲裏的水分也不少,投資者需要對真正受益的龍頭進行辨別,中期業績的表現——是否符合市場預期,或許可以讓市場對疫苗板塊的熱情理性冷卻,對蹭概念來拉高估值的魚目混珠之象得以清晰。
但作為今年的熱門板塊,疫苗概念依舊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畢竟新冠疫情正在進行時,行業拐點正在到來,本次震盪下跌是對中期業績的消化,亦是對前期快速拉漲的修正。基於目前A股市場結構性機會較為充足,短期調整或為部分個股帶來一定的機會,畢竟市場依舊想要以合理的價格入手優質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