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海爾智家(600690. SH)及海爾電器(01169. HK) 聯合發佈公告,海爾智家擬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私有化海爾電器。
根據交易方案,每1股海爾電器計劃股份可換成1.6股海爾智家新發H股股份以及1.95港元現金,基於估值顧問百德能對H股的估值中位數,計劃股份對價的理論估值約為31.51港元。該價格較公告發布前30個交易日海爾電器的平均收市價24.55港元,溢價約28.34%,對海爾電器股東誠意十足。
(海爾電器股價走勢圖)
計劃生效後,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子公司;而海爾智家將同時申請新發H股以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港交所,實現上海、法蘭克福、香港三地上市,即“A+D+H”的資本市場佈局。
迎此重大利好,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的股價紛紛大漲。8月3日,公告發布後的首個交易日,海爾電器股價高開高走,漲7.45%,海爾智家開盤後強勢漲停。截至8月5日收盤,海爾電器總市值達842億港元,海爾智家總市值達1440億元。
(海爾智家股價走勢圖)
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可一眼看出,這是一場“1+1>2”的交易。私有化動作發佈後,包括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安信證券在內的十餘家機構也紛紛發佈研報給予海爾智家“買入”或“強烈推薦”評級,看好本次的私有化方案。
由於歷史原因,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雙平台上市形成了較為複雜的股權結構與業務關係,制約了海爾的價值釋放。而通過私有化交易,海爾智家將完成資源配置、業務架構、財務優化等多方面佈局,無疑會大大提升公司的競爭優勢。
1、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全球協同能力
海爾智家於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主要包括冰箱、空調、廚電等產品製造以及海外家電產業;海爾電器於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包括洗衣機、熱水器製造以及物流業務。
在雙上市平台的體系下,研發、採購、製造、渠道、服務等功能分隔運行,使得雙方的資源配置不能達到最佳水平。而且,目前覆蓋全品類的海外業務主要隸屬於海爾智家經營範圍,限制了海爾電器開展海外業務。
私有化海爾電器之後,海爾電器可藉助海爾智家全球佈局加速現有洗衣機、熱水器及淨水器業務的海外發展,為公司業績培育新的增長點。海爾智家的研發、採購、製造、渠道、服務能力,品牌、用户及生態夥伴資源也將得到最大化利用,從而提升全球協同能力。
2、簡化業務架構,提升運營效率
作為白電藍籌龍頭,雖然海爾智家及海爾電器在各自經營品類中已實現電器/網器級的單品引領,行業地位領先,但是因為雙上市平台,海爾旗下的家電產品被天然分隔,不利於交叉銷售、成套銷售。
本次交易完成後,海爾智家及海爾電器將擁有更全面的產品品類,實現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成套引領。這完全符合當下家電消費呈現家電家居一體化、套系化、智能化、場景化的發展趨勢。
目前,家電行業逐步呈現出“電器-網器-場景-生態”的演變趨勢,最終產品被場景替代,行業被生態覆蓋。海爾已經進入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戰略階段,將為用户提供各品類一致的、全流程、可持續並不斷迭代的智慧家庭體驗,從而放大戰略價值。
另外,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之間存在大量的業務重疊和關聯交易,這對兩者業務協同造成了實際的障礙。私有化海爾電器,將解決二者之間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問題,減少內部損耗。
同時,交易也將改善股權及管理架構、簡化公司內部決策流程,推動智慧家庭場景下“全品類一體化”的內部深度整合和“全產業鏈數字化”的業務系統變革,最終提高公司的管理和運營效率。
3、財務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改善
近年,海爾智家的業績持續增長,2018年及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1833億、2008億元人民幣,規模與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相當。2018年及2019年,海爾智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8%、9.7%。未來,隨着公司管理優化帶來費用率的下降,海爾智家利潤增長的驅動力強。
私有化海爾電器也會改善海爾智家的資產負債結構。數據顯示,海爾電器近三年貨幣資金保持在145億元人民幣以上,現金流較為充沛,而海爾智家財務費用較高。因此,交易完成後,海爾智家可以通過資金的統一管理、籌劃,減少財務費用,提升資金管理效率。
此外,海爾智家承諾2021-2023年股息支付率將逐年提升,分別不低於公司當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3%、36%和40%,為股東帶來切實可感的回報。
總體而言,市場一直對私有化海爾電器抱有很大期望,尤其在物聯網及數字化時代來臨之際,海爾智家一錘定音,直接引發了市場對平台的價值重估。隨着海爾智家完成資源配置、業務架構、財務優化等多方面的佈局,公司將成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全品類大白電平台,創收及盈利能力將提升,股東回報預期上升,投資價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