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雨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北京時間7月22日早間,國際金價突破1860美元/盎司,國際銀價創6年多新高。截至北京時間9時57分,倫敦現貨黃金最高漲至1866.44美元/盎司,不斷刷新近9年的新高。倫敦白銀現貨最高升至22.826美元/盎司,為2013年12月以來的新高。
國內期市方面,截至發稿,滬金主力合約最高竄至418.8元/克,滬銀主力合約漲停。
消息面上,歐盟領導人在當地時間7月21日就歐盟經濟復甦一攬子措施——即外界關注的7500億歐元復甦基金達成共識。根據歐盟官網公佈的聲明,在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中,有3900億歐元作為無償撥款,另外3600億歐元作為貸款,用於資助成員國疫後重建。
與此同時,美國的萬億財政刺激政策也在醖釀中。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7月20日宣佈,已經開始新一輪規模約10000億美元刺激措施的準備工作,新刺激措施的焦點是學生和就業,目標是到7月底準備就緒。
業內人士表示,海外相關刺激政策的落實,加強了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推動貴金屬價格持續上行。
受此提振,A股貴金屬板塊集體飄紅,截至發稿,盛大資源漲停,銀泰黃金、豫光金鉛漲逾8%。
在宏觀環境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黃金無疑是今年投資品中的“香饃饃”。
據賀利氏貴金屬中國區總經理胡敏介紹,今年上半年,黃金ETF淨流入超過650噸,大於過去的全年流入量,持倉量達到3300多噸的歷史新高。
“投資者的持續買入,填補了消費低迷和央行購金減少帶來的需求缺口,成為推動黃金上漲最主要的動力。”胡敏表示。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徐穎表示,預計衰退後的美國經濟將緩慢復甦。美國政府債務急劇擴張,美聯儲別無選擇唯有寬鬆。除此之外,地緣政治風險伴隨左右,使資金繼續增持黃金。
徐穎認為,下半年疫情的反覆將會增加美國經濟復甦的難度,本次衰退的持續時間在年度級別以上,實體經濟的通貨緊縮風險猶存,流動性的釋放帶來金融資產價格的修復。在貨幣和財政政策持續寬鬆的情況下,實際利率將維持在負值,美元兑黃金存在貶值壓力,資金選擇配置黃金以對衝美元信用風險,黃金上漲週期延續。
“黃金年內很可能突破1900美元/盎司,預計倫敦現貨黃金的運行區間為1700美元/盎司至2000美元/盎司,滬金主力合約的運行區間為380元/克至450元/克,同時黃金的波動率將會抬升。” 徐穎表示。
同樣具有避險功能的白銀在今年格外受到投資者青睞。
據賀利氏貴金屬中國區總經理胡敏介紹,今年上半年,白銀ETF需求旺盛,淨流入6400多噸,這一數字為去年同期的50倍,持倉量達到2.86萬噸的創紀錄水平。
同黃金相比,白銀除金融屬性外,更具備重要的工業屬性,因此其價格也受供需面影響,白銀產量的增減預期都有可能左右國際銀價走勢。
全球第二大原銀生產商泛美白銀7月20日宣佈,旗下的祕魯Huaron和Morococha礦區有工人新冠疫情監測呈現陽性,因此將Huaron和Morococha礦區調整為“保養維護”狀態,暫停相關業務。該消息使白銀產量縮減預期有所升温,成為了銀價上漲的一大動力。
國泰君安期貨有色及貴金屬研究總監王蓉表示,現階段,白銀受益於工業品板塊強勢和海外通貨膨脹預期,預計能繼續獲得比黃金更強的市場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海外通脹預期回落,白銀將會跑輸黃金。短期內,我們看好白銀表現,但其核心驅動力依然取決於黃金走勢。”王蓉表示。
胡敏不看好白銀的後市表現,她認為,未來,環氧乙烷、光伏及電子電氣等對白銀的主要工業需求將明顯下滑,白銀基本面仍然較弱,預計白銀價格走勢將弱於黃金。
“金銀比”(金價和銀價的比值)也是衡量銀價合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據國信期貨研究諮詢部主管顧馮達介紹,3月份,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擠兑導致貴金屬價格暴跌,而白銀跌幅更大,使“金銀比”創下了歷史新高,海外和內盤的“金銀比”分別一度達到124和115的歷史極值。
“隨着美聯儲大規模注入流動性,以及各國工業需求有所恢復,白銀期貨跟隨工業品反彈迎來進一步補漲,內外盤‘金銀比’持續下降,並修復至100以下。” 顧馮達表示。
民生證券研究院認為,從歷史數據來看,“金銀價格比”均值為57,當其大幅偏離均值後,會實現均值迴歸,“金銀價格比”的修復均以銀價漲幅超過金價來完成。隨着經濟進入修復階段,白銀實物需求(包括工業和投資)將逐步回暖,銀價上行窗口有望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