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億元解禁潮來襲
數據顯示,本週45家A股公司合計有33.17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以上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粗略估算,解禁市值超過了885億元。
從解禁數量佔總股本的比例來看,這一指標超過50%的有4家,金龍羽的比例更是達到了79%;佔比處於10%至50%區間的有15家,包括三隻松鼠、東尼電子、國科微等,其餘公司解禁數量佔總股本的比重不足10%。
數據來源:Wind
從解禁數量來看,超過1億股的上市公司合計有9家,前三分別是京滬高鐵、中鐵工業、金龍羽,解禁數量分別為6.08億股、3.84億股、3.42億股;15家公司的解禁數量處於1000萬股至1億股之間,包括長春燃氣、移遠通信、上海臨港等公司;剩餘的21家公司的解禁數量不足1000萬股,其中航天信息最少,僅為3.48萬股。
圖片來源:Wind
從解禁市值來看,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合計有15家,中際旭創、三隻松鼠、移遠通信的解禁市值均超過100億元,分別為172.2億元、148.24億元、101.59億元;解禁市值處於1億元至10億元區間的有13家公司,包括華大基因、值得買、三七互娛等;剩餘公司的解禁市值均不足1億元,其中航天信息僅為66.89萬元。
圖片來源:Wind
從上述數據來看,金龍羽、大元泵業、君禾股份、移遠通信等公司的流通股會飆增,而且解禁的均是首發限售股,絕大部分股東的收益都很可觀,後續如果股東大幅減持將會對公司的股價形成打壓。
不過,在“瘋牛”行情之下,這些利空似乎都不足為懼。
今日有18家公司迎來解禁,然而這些個股的股價全部上漲,其中N新強聯、大元泵業、凌霄泵業更是錄得了漲停。
數據來源:Wind
本週29只新股齊發
本週除了大規模的解禁潮之外,還迎來了新股發行潮。
7月以來,新股申購數量持續高位。上週(7月6日至7月10日)滬深兩市以及新三板精選層合計有19只新股陸續申購,而在本週更是29只新股齊發,合計發行數量9.27億股,預計募資規模182.60億元。
今日有15只新股發行上市,佔據了本週新股發行總量的半壁江山;週二有10只,週三有2只,週四有2只。
從所處的板塊來看,本週申購新股中有7只科創板新股、3只主板新股、5只創業板新股和14只新三板新股。
圖片來源:Wind
今年以來,在牛市行情的催化下,多隻新股在上市後過起了數漲停板的日子,單籤打新收益超過10萬元的新股不在少數。
數據來源:Wind
康華生物是今年最牛的新股,迄今已經連收18個漲停板,股價已經來到了512.17元/股,是目前A股市場的第三高價,僅次於貴州茅台、吉比特。
以今日的收盤價計算,該股的單籤打新收益已經達到了22.09萬元,是今年以來最賺錢的新股。
另外,從成交量、換手率、封單量等指標來看,該公司的股價後續大概率還會上漲。
圖片來源:Wind
國盾量子是另一隻萬眾矚目的新股。該股在上市首日一度暴漲超10倍,以盤中最高價計算,單籤的收益超過18萬元,而按照收盤價計算,該股的單簽收益也有14.9萬元。
圖片來源:同花順
甘李藥業目前也已經連收11個漲停板,後續如果繼續漲停,單簽收益也很有可能超過20萬元。
可以毫不誇張的説,今年的新股不僅發行得多,關鍵是漲得非常好,堪稱是新股大牛市!
而結合發行價、所處的行業、公司的知名度等多項指標來看,申昊科技、科思股份、德林海、芯鵬微、奇安信等公司的打新收益應該不錯,投資者能得到一個豐厚的“紅包”。
IPO狂潮是牛市特色
近期頻繁出現超級打新周則源於今年以來的IPO狂潮。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一共有11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長84%,融資總額為1393億元,同比增長131%,更是創下近5年以來的新高,僅次於2015年的大牛市。
數據來源:Wind
而在下半年,中芯國際最高募資525億元的IPO大單,可以直接衝進A股歷史融資榜第5名,甩開中國建築、工行、平安、郵儲等一眾業界大佬。
圖片來源:Wind
另外,截止7月8日,創業板註冊制12天已經受理256家企業,超過了審核制下最後一次披露的排隊家數——196家。
大規模的IPO狂潮就像是一台大功率的抽水機,不斷地分走市場中的資金。
不過,大規模的IPO也證明了當下的A股市場其實正處於一個不錯的狀態。
回溯過去十年間的IPO數據可以發現,發行家數最少的是2013年,其次是2018年,然後是2014年、2012年。
圖片來源:Wind
從滬指的走勢來看,2013年、2018年正是下圖圓圈標註的區間,當時滬指的表現非常差,正處於一波下跌趨勢之中,而發行數量排名靠前的年份2017年、2016年、2015年、2019年基本都有一波“小牛”行情,其中2015年上半年更是一波“瘋牛”行情。
圖片來源:Wind
2013年,肖鋼履新證監會第七任主席。彼時,蘭州一位股民曾直言:“股市不到3000點不批IPO。”
而江蘇蘇州一位網友表示,公司上市是融資的好渠道,但證券市場絕不是提款機。在目前低迷的行情下,IPO千萬不能開閘。莫一次次傷了股民的心。
另外,在行情非常差時,證監會歷史上曾幾度暫緩IPO發行。
2015年下半年,A股市場遭遇雪崩,千股跌停頻頻出現!當年7月份,證監會推出“王炸”措施用來救市,決定IPO發行暫緩,最終歷時4個月。
行情火熱,市場掀起IPO狂潮,行情進入寒冬,IPO發行數量大減的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
對於監管層來説,行情一片大好,股民跑步進場,市場資金充裕,此時多一點公司IPO對市場的影響比較小,而且還能給市場降降温,完全是一箭雙鵰;行情很差時,市場交投不活躍, IPO的抽水效應會對行情形成衝擊,此時監管層會按下暫停鍵。
而對IPO的公司而言,牛市行情中登陸資本市場,公司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上市之後的股價表現也會比較好看,簡直美滋滋。
所以説,在“瘋牛”中,解禁潮、IPO狂潮、減持潮的出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投資者不用大驚小怪。
當然了,這些利空消息多多少少會對投資者的心理帶來壓力。不過,在一波大行情中,拿住手中的籌碼是很關鍵的一件事。
總而言之,在選股中,還是要選擇那些基本面過硬、沒有利空消息的個股,這樣才能拿得住,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