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235億離婚案之後,康泰生物會走下神壇嗎?
格隆匯 06-01 21:13

1

蒼天在上,我要離婚。

徐翔與應瑩的離婚案讓股民們吃足了瓜。沒想到,上週五又來一大瓜,康泰生物(300601.SZ)自爆實際控制人杜偉民因為與妻子解除婚姻關係而進行財產分割。

由此,前妻加拿大人袁麗萍將擬獲得1.6133億股(佔公司股本的23.99%)股份,以上週五146元的價格,離婚分割費高達235.5億元。

這刷新了A股離婚案新記錄,超過了2016年崑崙萬維周亞輝離婚案的75億元。

袁麗萍分得的這筆股份放在上市之初,僅僅值5億元左右,現在卻值200多億元。哇,股市真是一個創富的地方,被股民合力抬上去的。

按照康泰生物的説法,袁麗萍只要股份,將表決權委託出去了。經過這麼一遭,杜偉民的股份從51.26%變成了27.27%。雖然還是第一大股東,但跟原來牢牢控股還是有一定區別。畢竟袁麗萍可在其後減持股份,並且表決權委託出去了也還可以再收回來。

這可把市場嚇壞了。康泰開盤跌超1.5%,盤中一度暴跌將近7%。截止收盤,公司股價仍然大跌超過3.5%。要知道,今天大盤滬指上漲逾2%,深成指和創業板大漲逾3%。

(來源:Wind)

2

杜偉民的離婚案被財經媒體廣泛報道,不禁溝起了股民們對於康泰生物的黑色“回憶殺”。

杜偉民出生於1963年,來自江西貧困農村。大學就讀化學專業,後被分配到江西省衞生防疫站工作,從此與醫藥行業結下不解之緣。後來,在上世紀90年初,杜偉民決定下海,成為了一名疫苗營銷工作人員,就職於長生生物。

後者是2018年疫苗造假,後被強制退市、資本市場臭名昭著的公司。杜偉民與之關係不淺。在2001年9月,長生生物所持有的長生實業的0.68%的股份轉讓給了杜偉民持股的廣州盟源。

2003年6月,杜偉民擔任江蘇延申生物的董事、副董事長一職。後來在2009年,公司被國家藥監局勒令停產整頓,主要原因是生產假的狂犬疫苗。因此,他革職了。

時間來到2008年,杜偉民通過戰略重組進入了康泰生物,成為其控股股東。資本運作的手法非常神祕。前期是杜偉民夫婦聯合其他股東花費1億元成立民海生物,幾個月後估值2.4億元戰略重組康泰生物,接盤5家國資背景的改制發起人(深圳瑞源、國投高科、北高新、湖南高科、上海華瑞)的全部股份。

令人不解的是,媒體估算杜偉民累計花費不足4億元,便全面控盤了康泰生物。在2017年上市之時,杜偉民還持有公司62%左右的股份。

不得不佩服杜偉民夫婦資本騰挪的強大和神祕力量!

後來,2015年4月,國家食藥品監總局藥品評審中心副主任尹紅章行賄案中,北京民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杜偉民稱當時其公司有幾個疫苗正在審評,向尹紅章受賄以獲得審評便利。

(圖片來源: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裁決書)

資本的騰挪,行賄的污跡,並沒有阻止康泰生物成功於2017年2月掛牌深市創業板。

上市1年之後,長生生物出事。那篇非常火的自媒體文章多次提及,康泰生物、杜偉民發家史及其與長生生物之間的關係,牽出杜偉民的塵封往事。

資本市場浮想聯翩,雖然康泰生物闢謠與長生生物的關係,但仍然止不住股價狂瀉,曾7個交易日暴跌39%。

(來源:Wind)

並在造假案未了之時,康泰生物離奇改選——有兩名董事退任,包括袁莉萍和馬東光。前者是杜偉民的前妻,後者是旋渦中的長生生物的獨立董事,並在此前長期就任於國家藥品監管部門。

(來源:康泰生物公告)

這些年,杜偉民經歷的風風雨雨不少,每次都能全身而退。令“後浪”們不得不服!

3

不僅如此,康泰生物今年4月底的30億元大定增,也引發了不少關注和爭議。

4月28日,康泰生物對外披露了其備受關注的定增方案最新進展,根據其發佈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康泰生物計劃向12名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2727.27萬股,募集資金30億元。

其中,大致21億元用於民海生物新型疫苗國際化產業基地建設項目(一期),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上市僅僅3年多,為什麼突然變得大手大腳起來了呢?

要知道2017年IPO的時候,僅僅募資1.11億元,總髮行股數僅為420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的10.22%,僅僅略微高於監管要求最低的10%。募資金額非常之少,出讓股份比例又小,可見又想上市,但又不太樂意出讓股份。

(來源:招股書)

但現在不一樣了,市值將近1000億元,30億定增稀釋不了多少股權,也就不在意了。

上市3年,累計分紅2.1億元,當然大部分是分給了實控人杜偉民,但泰康向市場直接融資超過33億元。不是號稱公司非常之賺錢嗎?

(來源:Wind)

跟令人意外的是,這筆30億元的定增中,竟然還有競爭同行的大股東。這是什麼操作?

(來源:Wind)

按照公告披露,劉俊輝的配售股數為272.73萬股,配售金額近3億元,鎖定期為6個月。要知道劉俊輝是沃森生物大股東,持有股份比例為5.65%。在2009年6月23日至2017年2月24日期間,他還曾於擔任沃森生物董事。

(來源:Wind)

離奇的30億元定增,讓市場投資者蒙圈。之後,深交所火速發出了問詢函:

(截圖來源:公司公告)

後來,康泰生物也都一一回應了。但從股價的表現上,好像也並沒有給公司股價帶來壓力與困擾。

4

2017年上市以來,康泰生物股價累計上漲6359%。這僅僅過去了3年多時間。

上市當年營收11.6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15億元。到了2019年,兩項數據分別為19.43億元、5.75億元。其中,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為73.69%,到2019年已經回撤至-3.65%;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102.92%,到2019年回落至31.86%。

(來源:Wind)

到了2020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一季度營收僅為1.7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8.12%,歸母淨利潤僅為0.0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97.57%。

這樣的業績表現,太過誇張!今年還想要恢復至17-18年的水平,想都不要想。

上文也提到,2019年營收已經實質性負增長。淨利潤還有32%的增速,但主要源於銷售費用降低2.2億元。其中銷售服務費及獎勵款同比減少幅度為29.64%,且佔當期銷售費用比重較大。

另外,康泰生物已經在2019年暫停分紅了。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信號。是不是公司業務發展碰到了天花板?

(來源:康泰公告)

高增長已不再,但是股價卻一飛沖天。2019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295%。這是誰給的勇氣呢?

再看估值,5月29日動態PE高達205倍,今日仍然有198倍。這是一家乙肝疫苗龍頭股而已,被炒作了芯片高科技股了,簡直不可思議。一年5-6個億的利潤,市值竟然一度突破1000億元,什麼概念?

(來源:Wind)

橫向對比,康泰要比華蘭生物、智飛生物的60倍估值高出很多。800倍的沃森生物因為一季度利潤已經為負值,不具備參考性。

(來源:Wind)

康泰在乙肝疫苗市場是絕對的龍頭,也是資本市場的絕對大牛股。但近來業績已經明顯減速,估值卻飛上了天。這讓後面接盤的投資者膽戰心驚。

A股歷史上,已有案例在離婚之後,公司股價便開始萎靡持續下挫。那麼,將近200倍估值康泰會不會就此走下瘋狂投資者的心目中的“神壇”呢!我們拭目以待。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