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為除草劑中的扛把子——草甘膦,最近有點兒風光。
受海外農業市場剛需帶動,國內草甘膦景氣度有所提升,生產企業訂單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甚至有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也有所上漲。
“我們已經滿負荷生產,目前訂單飽和。”近日,A股某家草甘膦生產巨頭相關人士介紹道。
草甘膦(英文商品名Glyphosate),為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除草劑,具有高效、低毒、廣譜滅生性等優點。同時,基於其良好的除草效果以及低毒特性,被具有適合輪種期的農業生產以及果園除草所選用。
此前,中金公司曾發佈研報稱,印度受疫情影響後供應減少,將推動我國草甘膦等產品價格上漲。
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95%草甘膦原粉供應商報價至2.2萬元/噸,上海港FOB成交價至2900-2940美元/噸。
疫情緩解後,國內草甘膦產量正在穩步回升。
華東地區一家化工類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農業作為基礎保障行業,自疫情以來受到重點保護,草甘膦作為世界農藥的第一大品種,其價格受疫情影響不大。從農藥銷售情況可以看到,終端市場需求保持平穩,海外需求較為穩定,各主要生產廠家開工正常,供銷情況也比較正常,草甘膦價格穩中略有上升。
草甘膦板塊在8年前,曾經掀起過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行情。龍頭公司江山股份自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8月24日間的漲幅逾500%。
我國是草甘膦的主要生產國家,總產能約70萬噸,其中興發集團18萬噸佔比約25%,和邦生物年產能11萬噸,新安股份有8萬噸產能,揚農化工有3萬噸產能。
“公司目前訂單正常且呈現逐步上漲趨勢,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狀況。”日前,興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位負責人介紹,當前受疫情影響不大,農資農藥市場處於旺季,訂單狀況正常。不過,物流成本略有上漲。對於未來行情走勢,興發集團認為,未來的國際市場行情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情況影響。
和邦生物
“公司訂單比較飽和。”5月27日,和邦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瞭解,公司年產草甘膦5萬噸草甘膦、雙甘膦(系草甘膦中間體,通過一步氧化工藝即可產出草甘膦)年產能18萬噸,合併草甘膦年產能可達11萬噸。
“目前訂單較多的原因是,疫情過後部分下游廠商有補貨需求。此外有的下游商家是出於對疫情預測,提前備貨,這方面海外客户表現明顯。”上述負責人表示。
新安股份
“公司草甘膦年產能8萬噸,目前滿負荷生產,今年以來出口訂單有一定增加。”新安股份一位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提升磷化工環評標準,持續淘汰落後產能。
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集中整治磷化工行業。國內草甘膦有效產能繼2017年大幅下降後幾乎無新增產能,開工企業數量下降至11家左右,行業集中度大幅度提升;2019年我國草甘膦產能72.5萬噸,實現產量58.2萬噸,產能利用率80%,近幾年維持平穩態勢。
和邦生物表示,公司草甘膦項目採用IDAN法,在環保、技術、質量、成本各方面,雙甘膦、草甘膦均處於全球行業一流水平。
同樣作為草甘膦的龍頭生產企業,新安股份是行業內循環經濟模式的先行者。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是國家創新型企業、建有完善的創新體系,堅持“綠色化學創造美好生活”的發展使命,首創磷元素等的循環利用先進技術,成為行業內循環經濟模式的先行者。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隨着磷化工行業環保水平的不斷提升,行業內落後、不規範、不達標產能逐漸淘汰,磷化工行業優質龍頭企業有望從中受益。
業內看好草甘膦的另一個原因是,去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公示了新一批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目錄,共192個植物品種,包括189個棉花品種、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據測算,若國內玉米和大豆推廣使用轉基因品種,預計草甘膦需求將增加10萬噸左右。
東興證券認為,草甘膦是全球第一大農藥單品,屬於非選擇性除草劑,國內轉基因作物推廣有望進一步打開草甘膦需求空間。隨着百草枯退出中國市場,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推廣即將到來,高性價比的草甘膦在國內市場有望“再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