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香港餐飲,跌入煉獄。。。
格隆匯 04-01 17:52

眾人皆知,新冠疫情這一隻“黑天鵝”帶來的蝴蝶效應極大,遠甚於當年的“非典”,嚴重程度已經堪稱2008年的金融危機。

但是要説慘,香港餐飲業才是真的慘,前腳“修例風波”影響尚存,後腳新冠疫情又突然從天而降。

雙重暴擊之下,香港的餐飲行業如同狂風暴雨中的一根不堪折磨的蘆葦,搖搖欲墜。。。

來,搬好小板凳,看一波香港餐飲名店關店潮。

1.“世界最大海上餐廳”珍寶海鮮舫關閉歇業。

3月3日,在港創立40年的“世界最大海上餐廳”珍寶海鮮舫宣佈,解僱所有員工,正式暫停營業,這是其開業來首次停業,復業時間未定。據瞭解,珍寶海鮮舫,是賭王家族生意,也是香港著名旅遊地標。

(曾經的溢彩流光,如今都隨燈光的熄滅融入夜色中 圖源:大公報)

鼎盛時期,珍寶海鮮舫到訪顧客超過3000萬人,接待過諸如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等各國政要,諸如周潤發、鞏俐等大咖明星,而周星馳大部分電影比如《食神》、好萊塢電影《無間道2》等電影也曾在這裏取景。然而,在宣佈停業前,這個被譽為港島的夜明珠,連船隻的維修費都快支付不起了。

2、“蘭桂坊照妖鏡”翠化開始不知歸期的停業。

“世界最大海上餐廳”停業後,“蘭桂坊照妖鏡”翠華茶餐廳也好不到哪兒去。3月23日,港股上市公司翠華集團宣佈,因控制成本,位於中環威靈頓街近22年曆史的翠華旗艦店即日起將暫停營業。

(昔日食客滿盈的翠華,如今僅有一位行人匆匆路過 圖源:香港01)

翠華茶餐廳,由於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而由於店內燈火通明,它被香港人戲稱為“蘭桂坊照妖鏡”。關於它們兩者之間的牽扯,《春嬌與志明》裏的一句經典台詞可以概括——“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

而現如今,別説翠華停業不知歸期,自確診了60多例疫情之後的蘭桂坊,門庭更是冷清到悽悽慘慘慼戚。

(蘭桂坊,曾經的燈紅酒綠變成今日的黑燈瞎火,圖源:香港01)

3、“童年記憶”許留山香港門店因欠租面臨清盤

3月12日,許留山“倒閉清盤”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當日熱搜指數位列第17位,排在劉亦菲之前。面臨清盤的原因也很無奈,即因香港門店拖欠租金、冷氣費及管理費等,被多名業主告上法庭申請清盤。對此,許留山迴應稱,香港店由於受社會環境和疫情影響,關店了,大陸地區並未因此事受到影響。

(被申請清盤的許留山登上了微博熱搜 圖源:網絡)

對於香港人來講,這個創立於1970年代的老品牌,是他們的童年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其憑藉芒果西米撈單品一舉成為港式鮮果甜品的先鋒,豎起了一塊金字招牌。時至今日,許留山的門店已遍佈世界各地,數量超過了260家。然而,在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下,許留山的輝煌也不復以往。

而除了以上這些知名老店紛紛暫停營業之外,同樣被迫停業的明星店鋪還有很多很多。。。

(香港:旅遊業和餐飲業遇“寒冬” 盼進一步支援)

位於灣仔的悦香大飯店,是一家開了近60年的老字號餐廳,招牌菜是金牌香妃雞。伴隨着80後一代成長記憶的電影《古惑仔》也曾在這裏取景。如今,也貼出了一則“有緣再會”的通知。

(貼出了“有緣再會”的悦香飯店 圖源:網絡)

知名藝人謝霆鋒開設的“鋒味”曲奇店,是在《12道鋒味》這一熱門綜藝節目的加持下,創立而成。彼時,在謝霆鋒的明星效應下,該店鋪也掀起了一片粉絲的打卡熱潮,而現如今,也掛出了“我搬了”的牌子。

(開業的熱鬧和如今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以懷舊粵菜聞名、頗受香港名人富豪歡迎的陸羽茶室宣佈自4月1日起停業,直至另行通知;江湖相傳有黑道背景、連周潤發都要乖乖排隊的九記牛腩也不再脾氣火爆,3月30日前便已停業。中環威靈頓街,已有93年曆史的蓮香樓,才剛剛在3月中宣佈“復活”,但到了30日,又再次關上了大門。

已經夠了······

以上這些知名老店的關店潮,已經可以讓大家看到了香港餐飲業所面臨的艱難處境了——百年老店、明星店鋪都撐不下去,更何況那些無名小店了。

顯而易見,在香港餐飲業這一波關店潮的打擊下,香港的餐飲板塊也早已聞風而動,先跌為敬了。

自今年年初以來,香港的餐飲板塊42只個股中,僅有九毛九、國貿控股、九盛集團等5只股上漲,其餘個股皆呈下跌的態勢。其中,快餐帝國以超50%的跌幅,居餐飲跌幅榜之首,目前股價僅0.22港元,市值不到2億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

“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股價也受到了一定重擊,自年初以來累計下跌超44%,目前股價為5.71港元,市值為62億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

太興集團,股價則自年初以來累計下跌近38%,目前為1.03港元,市值為10.3億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

而前文提到翠華控股也好不到哪兒去,自年初以來股價累計下跌超24%,目前股價僅為0.33港元,總市值不到5億港元。

當然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餐飲公司業績表現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

比如説,呷哺呷哺出現了淨利潤首次下跌,而且一跌還不小的場面。3月30日,其發佈2019年財報顯示,過去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30億元,同比增長27.4%;股東應占淨利潤2.88億元,同比下滑37.7%,這也是2011年以來,該公司首個年度錄得淨利潤負增長。

再來看太興集團,3月36日,該公司發佈上市以來首份年報,但剛上市淨利潤就大幅下滑,這表現也是沒誰了。據財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52億港元,同比增長4.0%;股東應占淨利潤7686.4萬港元,同比下滑74.78%。

而味千(中國)和太興集團的境遇也不分上下。據味千財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5億元,同比增長7.9%,而公司股東應占溢利1.56億元,同比下降71.6%。與此同時,香港連鎖快餐集團大快活、“茶餐廳第一股”翠華集團也出現了業績下滑明顯的窘況,翠華還面臨着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基於上,可以看出,香港餐飲真的是實慘了,迎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戴維斯雙殺”。

關於是什麼原因讓香港餐飲業陷入如今境地,相信大家心中也有了答案。

2019年6月,香港反對派和一些激進勢力借和平遊行集會之名,進行各種激進抗爭活動。雖然特區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訂《逃犯條例》工作已徹底停止,但他們繼續以“反修例”為幌子,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暴力行為不斷升級,社會波及面越來越廣。

戴着口罩的暴徒們,走上街道大肆破壞,而餐飲行業作為街邊主要的經營業態,遭受到了最最直接影響,損失最為慘重。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此前公開表示:

“2019年6月至12月,香港餐飲業累計損失高達105億元(港幣,下同)生意額,按年跌1.5成至2成。而單計10月份,暴力衝擊較嚴重的時期,業界已經損失27億至30億元。”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以來藉着2020年春節的喜慶緩衝一下修例風波的英雄,誰曾想到又飛來一隻疫情“黑天鵝”。

那麼,新冠疫情對香港餐飲業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2月末,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香港餐飲業收益額的臨時估計數值同比下跌14.3%,成為2003年第二季度非典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2019年全年餐飲業總收益額與上年相比下跌5.9%,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跌幅。扣除其間價格變動的影響後,第四季度和全年餐飲業總收益量的臨時估計數值同比下跌16.0%和8.0%。

而隨着餐飲行業關店的關店,裁員的裁員,這一行業失業率已經攀升至可怕的幅度上。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17日發佈數據顯示,香港在過去三個月的失業率上升至3.7%,為逾九年來的最高水平。多個主要行業失業率都有所上升,其中餐飲業面臨的情況尤為嚴峻,餐飲服務業遭到的打擊尤為嚴重,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急升至7.5%及3.5%,比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影響還要可怕。

看起來只是冰冷的失業數據,但失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説意味着什麼,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

前幾天網絡上流傳這一個祕魯工人因為失業而心酸抹眼淚的視頻,在網上遭到了瘋傳。這位工人叫何塞·路易斯,是一名建築工人,因為失去了工作在接受採訪時,當場抹眼淚,稱他是一名父親,沒有了工作,都沒辦法養家餬口。

雖然將香港失業人員對比祕魯工人失業似乎有點不妥,但將心比心,全球所有失業人員恐怕都會有相同的感受,當你揹着高昂的房貸,車貸,各種貸失業的時候,這無疑相當於一場“晴天霹靂”,更別提香港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房價和物價了。

顯然,從企業到員工,香港的餐飲業正跌入一場可怕的“煉獄”模式。

而再將目光拉長一點,疫情一天不結束,不僅香港這一個地區,全中國,全球的餐飲業恐怕都不會好過了。

但,不論風停,抑或風起,我們都在期待香港餐飲業再造一個“餐飲神話”。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