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日,世衞組織正式定義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而這是首個冠狀病毒傳播引發的全球大流行。
顯而易見,從意大利“封城”後新增繼續攀升,到伊朗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再到美國華盛頓市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海外疫情的發展還是處於脱軌之中。
而在疫情繼續激化市場恐慌情緒之時,生物疫苗、醫藥防護板塊當仁不讓地迎接了它的高光時刻,對於口罩股的節節新高我們已經不再陌生,如今作為國際醫藥與保健品市場的主要大宗產品——維生素也成了疫情時期的“珍品良藥”。
(圖為維生素應用領域)
圖片來源於:中原證券
簡單而言,以VA、VE、VD3、VK3、VB3為首的維生素品種再次掀起了新一輪漲價潮,報價大漲。
(圖為二月以來化工產品的漲跌情況)
圖片來源於:中原證券
(圖為3月2日維生素價格上漲走勢)
圖片來源於:上海證券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上週五,VE價格為65元/公斤,較上週同期上漲4.8%,自春節假期以來累計上漲32.7%;而VA市場明顯上行,維生素A價格為390元/公斤,較上週同期大幅上漲18.2%,自春節假期以來累計上漲26.6%。
而究其上漲原因,則是在於供需關係的變化所致,即在這一特殊時期下,由於疫情爆發不斷加劇,基於生產受限、物流受阻等因素,以歐洲為首的主要產能聚集地疫情始終不夠樂觀,相關供給端存在減產預期,再加上因生豬養殖規模擴大使得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供給偏緊以及市場庫存出現缺口給予價格上揚的空間,畢竟我國作為維生素生產大國,國內近六成維生素出口國外,國內主流維生素廠商報價跟漲也是在意料之中。
(圖為維生素A、C以及維生素B1、B2價格走勢圖)
圖片來源於:光大證券
(圖為維生素D3、E以及維生素K3、泛酸鈣價格走勢圖)
圖片來源於:光大證券
而這一漲價或將直接利好佈局的相關廠商,畢竟雖然受復產復工影響,行業供需出現了一定的失衡,但基於在疫情時期,維生素雖不能對治癒病疾起到直接作用,卻對人體增強免疫力以做好防禦不斷加以助力,因此它具有較為可觀的剛性需求,而隨着產品的走熱,相關廠商,尤其是業內龍頭的優勢或將進一步有所體現,其盈利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容。
事實上,縱觀維生素市場競爭格局,其具備一定的寡頭壟斷性,行業集中度較高,由以帝斯曼、巴斯夫為首的海外廠商和以安迪蘇、新和成、浙江醫藥、金達威為首的國內廠商佔據市場主要份額,可對其繼續加以關注:
維生素概念的相關個股:
安迪蘇(600299.SH):專注於研發、生產和銷售動物營養添加劑,是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產企業,全球六大維生素A供應商之一及全球重要動物營養品添加劑領導企業。2018年其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9.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26億元,同比下降30.01%。基本每股收益0.35元;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35億元,同比下滑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實現人民幣9.92億元,同比增長7.2%。
新和成(002001.SZ):公司是世界四大維生素生產企業之一、全國大型的香精香料生產企業和維生素類飼料添加劑企業。其主導產品維生素VE、VA、VH、VD3、類胡蘿蔔素,市場佔有率位於世界前列。其中,主要產品維生素VE產能為2.5萬噸/年,在建的2萬噸新產能預計2020年3月投產,屆時公司將成為全球VE最大生產廠商;維生素VA產能1萬噸/年,是全球維生素A產能最大的企業,自供核心中間體檸檬醛。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86.83億元,同比增長39.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79億元,同比增長80.64%;基本每股收益1.43元。由於公司主要產品價格下降,2019年營業收入為76.07億元,同比下降12.40%;淨利潤為22.18億元,同比下降27.95%。
浙江醫藥(600216.SH):公司已形成了脂溶性維生素,類維生素,喹諾酮類抗生素,抗耐藥抗生素等系列產品的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其主導產品合成維生素E、天然維生素E、β-胡蘿蔔素、斑蝥黃素、鹽酸萬古黴素及替考拉寧等產品產量居國際國內前列。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3.2億元,同比增長4.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0億元,同比下降30%。基本每股收益0.38元。
金達威(002626.SZ):從事食品營養強化劑行業原料和保健食品終端產品的生產、銷售業務,研發生產,旗下輔酶Q10、微藻DHA、植物性ARA、維生素A及維生素D3等五大系列產品銷往國內外。由於維生素產品價格下降以及財務費用及銷售費用的增加,2018年營業總收入為28.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58%。2019年營業總收入為31.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2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74%。近日,公司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發明名稱為一種維生素A一鍋法合成β-胡蘿蔔素的方法。
億帆醫藥(002019.SZ):公司的醫藥業務覆蓋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區,藥品製劑在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的覆蓋率超過60%,同時是世界較大的維生素B5及維生素原B5生產供應商。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32億元,同比增長5.91%;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7.37億元,同比下降45.19%;淨每股收益0.61元。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1.78億元,同比增長11.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11億元,同比增長23.54%;基本每股收益0.75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獨家醫保產品複方銀花解毒顆粒、小兒青翹顆粒組方主要來源於國家衞健委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方“銀翹散”;與此同時,近日公司自主研發的兩個維生素產品已達到規模化生產條件,其中,與美國Amyris公司合作開發的維生素產品已達到最後一步里程碑階段,預計明後年能夠達到規模化生產條件;且公司預計本次疫情對其維生素出口業務影響不大。
結語
整體而言,本次維生素掀起漲價潮主要是由供需關係的變化預期所帶來的結果,畢竟疫情的發生較為突然,且真正結束時間暫且未知,這一產品便成為了近期較為搶手的“香餑餑”。
但基於疫情具備一定的限定性,後期隨着全球疫情的緩和,這一漲勢或將有所受制,且個別維生素品種或將走出分化行情,因此,其對入局企業的基本面是否真正釋放切實的利好還有待觀察。
同時,由於板塊受產品價格的變化而起伏較大,再加上相關企業也存有受到疫情傳播而延遲復工復產的潛在風險,此前巴斯夫總部路德維希港工廠一名員工確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便是例子,對此,市場投資者可保持審慎觀望的態度,警惕因市場炒作而使得相關標的股價大幅上揚的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