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3月2日丨東土科技(300353.SZ)公佈,公司於近日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證書1項,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證書1項,歐洲專利局專利證書4項。
1、發明名稱:IP地址配置方法和系統
該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IP地址配置方法和系統,一種IP地址配置方法包括:服務器發送發現請求報文,發現請求報文用於請求網絡設備發送標識信息,標識信息為能夠唯一確定網絡設備的信息;服務器接收至少一個網絡設備返回的發現響應報文,發現響應報文包括髮送發現響應報文的網絡設備的標識信息;服務器根據至少一個網絡設備的標識信息分別為至少一個網絡設備配置IP地址;服務器發送地址配置報文,地址配置報文包括服務器為至少一個網絡設備配置的IP地址和至少一個網絡設備的標識信息的對應關係。通過服務器請求網絡設備發送標識信息,並根據網絡設備的標識信息為網絡設備分配IP地址,提高為網絡設備分配IP地址的效率。
2、發明名稱:基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軟件定義實現方法
該發明涉及基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軟件定義實現方法。該發明所述的智能電力服務器改變了傳統變電站採用先增加單個物理裝置後增加每個裝置功能的分散建模方式,而是以整個變電站作為建模對象,採用了在變電站配置描述中直接增加和更新所有的保護、測控、交換和遠動的集中建模方式。由於該發明根據智能變電站規劃的合智一體單元和專用功能,建立智能變電站的SCD文件,在智能變電站的SCD文件中設置每個所述專用功能的配置信息,達到了通過軟件定義智能變電站的專用功能的目的。該發明極大減少了變電站內二次設備數量和整個變電站的佔地面積,降低了施工維護難度,併為實現變電站的雲控制、雲服務、能源大數據和能源互聯網提供瞭解決方案。
3、發明名稱:基於工業互聯網架構的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
該發明涉及基於工業互聯網架構的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該發明所述智能變電站改變了傳統變電站採用先增加物理裝置後增加裝置功能的分散建模方式,而是以整個變電站作為建模對象,採用在變電站配置描述中增加所有的保護、測控、交換、遠動的集中建模方式;另一方面,所述智能變電站改變了傳統變電站中合智一體單元接入不同物理裝置分別實現測控和各種保護的工作方式,而是智能電力服務器通過嵌入式高帶寬交換通訊網絡實時採集過程層數據,並對採集到的過程層數據完成實時數據處理,實現對一次設備所有的保護和測控。該發明減少了變電站內二次設備數量,併為實現變電站的雲控制、雲服務、能源大數據和能源互聯網提供瞭解決方案。
4、發明名稱:應用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智能電力服務器
該發明涉及應用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智能電力服務器。該發明中智能變電站內所有間隔的合智一體單元均直接接入智能電力服務器,每個合智一體單元通過嵌入式高帶寬交換通訊網絡接入智能電力服務器上一個傳輸端口;智能電力服務器實現全站一次設備的測控保護、全站信息的交換和運動功能。採用該發明技術方案,可以減少變電站內二次設備的數量和變電站佔地面積,降低變電站的施工維護難度,併為實現變電站的雲控制、雲服務、能源大數據和能源互聯網提供瞭解決方案,同時該發明的推廣將推動配網和微電網建設新技術的融合和部署,該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變電站的整體穩定性和可靠性,為電網能源的多樣性接入提供技術保障。
5、發明名稱:基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
該發明涉及基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所述智能變電站內所有間隔的合智一體單元分別接入智能電力服務器的FPGA接入芯片的對應傳輸端口,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週期內,實時業務中央處理器從接收緩存片讀取報文,報文處理後寫入到接收緩存片;在發送週期內,實時業務中央處理器將指示信息下發給FPGA接入芯片,以由所述芯片根據指示信息生成報文並寫入發送緩存區。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保證報文的實時接收與發送,提升報文處理效率,提升智能變電站的數據傳輸效率,併為智能變電站的數據傳輸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高實時和高安全的解決方案。
6、發明名稱:基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軟件定義實現方法
該發明涉及基於智能變電站保護控制系統的軟件定義實現方法。該發明所述的智能電力服務器改變了傳統變電站採用先增加單個物理裝置後增加每個裝置功能的分散建模方式,而是以整個變電站作為建模對象,採用了在變電站配置描述中直接增加和更新所有的保護、測控、交換和遠動的集中建模方式。由於該發明根據智能變電站規劃的合智一體單元和專用功能,建立智能變電站的SCD文件,在智能變電站的SCD文件中設置每個所述專用功能的配置信息,達到了通過軟件定義智能變電站的專用功能的目的。該發明極大減少了變電站內二次設備數量和整個變電站的佔地面積,降低了施工維護難度,併為實現變電站的雲控制、雲服務、能源大數據和能源互聯網提供瞭解決方案。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合計擁有專利379項(包括51項海外授權專利,15項國防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56項,實用新型專利39項,外觀設計專利84項;擁有軟件著作權50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