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國君零售】永輝超市:2020重速度更重效率,創新業務提效可期!
格隆匯 02-17 14:22

作者:國君零售訾猛團隊

來源:猛哥看商業

投資要點 

投資建議:戰略從市佔率到高效率,經營有望顯著改善。疫情凸顯強大供應鏈優勢,低缺貨率促進份額顯著提升,到家等創新業務大幅優化,小幅上調2019-2021年公司EPS為0.22、0.31(+0.02)、0.38元,維持目標價11.5元及增持評級。

雲超快速增長,創新業務從搶份額轉向提效率。2015-2019年雲超開店速度逐年加快,從63家增至205家(收購38家),驅動收入增速從14.8%提升至20.6%(2019Q3),預計雲超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創新業務大幅優化,2019H2至今MINI店開店明顯放緩,低效率門店基本關閉,單店模型持續優化,疊加社區團購提銷,MINI店有望減虧。

疫情凸顯供應鏈優勢,創新業務虧損有望明顯下降。永輝直採供應鏈優勢凸顯,缺貨率明顯低於其他平台,市場份額顯著提升。疫情期間主要生鮮到家APP訂單增長80%-320%,生鮮到家平台新增用户達3-5萬人/天,用户顯著增加,永輝2月8日線上訂單突破30萬單/天,客單價達100元,流量成本降低和客單價提升有望顯著減少到家業務虧損。線下大賣場滿足一次性多品類購買,收入大幅增長。

多平台推進到家服務,預計公司與雲創協同度顯著提升。2015-2018年線上收入從2.4億元至16.8億元,收入佔比從0.5%至2.4%,2019H1線上收入13.3億,佔比3.2%。公司接入永輝生活、永輝買菜、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平台,永輝和雲創深度協同獲得大幅增長。

風險提示:CPI大幅下滑拖累同店;行業競爭加劇影響盈利能力等。

1.雲超快速增長,創新業務從搶份額轉向提效率

雲超開店速度逐年加快,收入增速持續提升。隨着公司的供應鏈及中後台系統不斷完善,2015年以來開店速度持續加快,尤其是2017年以後每年新開大店都在100家以上,2019年新增雲超門店205家(其中包含收購百佳38家)。受益於開店速度持續加快,近年來公司的營收增速也持續提升,從2015年的14.8%提高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20.6%,預計2020年有望新開雲超150家,收入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優勢區域密度強化,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19Q3,公司已經進入24個省或直轄市,已開業門店達791家。從門店分佈來看,成熟區域福建和重慶的門店數量分別為131和124家,次新區域四川、廣東、浙江、江蘇、安徽、北京、河南的門店數量分別在30-100家之間,另有河北、貴州、上海、陝西四大成長區域的門店數量分別介於20-30家。從近年來的新開店情況看,一方面新開店單店面積從2015年的9775平米縮小至2019H1的6048平米,單店模型不斷優化,另一方面新開店主要分佈公司的優勢區域。儘管近年來公司開店速度不斷加快,但隨着區域密度提升,雲超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也在不斷強化。2015-2018年,公司綜合毛利率一路從19.8%提升至22.2%,2018年以後受創新業務虧損拖累,公司淨利率有所下滑,但2015-2017年淨利率從1.4%提升至2.9%,預計隨着雲超主業效率不斷優化,創新業務擴張放緩,公司淨利率有望逐步回升。

MINI店持續優化,從搶份額轉向提效率。永輝MINI定位社區生鮮店,主要解決顧客便捷購物和一日三餐補充,2018年底第一家永輝MINI開業,2019H1永輝MINI共進入19個省份50個城市,開業398家門店,平均面積488平米,合計營收5.5億元。永輝MINI目前處於培育期,單店日銷預計為1.5-2萬元,2019年下半年至今MINI店開店速度明顯放緩,截至目前開業門店約500家,我們預計公司關閉了低效門店,MINI店的發展戰略從搶份額轉向提效率,單店模型不斷優化。為了提升MINI店店效,公司一直在探索MINI店和到家業務的結合方式,由於MINI店作為線下門店覆蓋周邊500米社區,正好可以作為社區團購的自提點,公司在MINI店嘗試推廣社區團購業務,效果好於預期,近期已有2萬人次通過社區團購自提模式購買公司推廣的車釐子禮盒。隨着單店模型不斷優化,預計2020年存量MINI店有望顯著減虧。

2.  疫情激發到家需求,創新業務虧損有望明顯下降

2.1. 疫情激發生鮮到家需求,主流APP流量和銷售額激增

到家業務蓬勃發展,生鮮到家強勢增長。根據易觀《2019上半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洞察》,2019H1中國到家業務市場規模358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在本地生活服務中的佔比提升至39.2%。按交付場景的不同,到家業務分為實物到家和服務到家兩類,實物到家佔絕對主流。實物到家業務中,餐飲外賣仍佔據八成以上的市場,但生鮮、藥品等品類增速亮眼。根據艾瑞諮詢預測,2019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2888億元,同比增長40%,隨着消費者對於便利性和及時性的需求持續增長,到家業務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生鮮到家主要分為三種模式,不同模式各有優劣。生鮮到家發展前景廣闊,吸引了眾多玩家加入,既有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綜合外賣平台模式的商家,也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前置倉模式的垂直生鮮電商模式,還有盒馬鮮生、高鑫零售淘鮮達、永輝生活等基於線下門店的生鮮到家模式。相比之下,前置倉模式下,產品自營品質有保障,配送時效也相對較高,但前期固定資產和人力投入最多,模式最重;平台模式下,配送效率高,固定資產和人力投入最少,但因為產品非自營其品質和供應穩定性無法保障,而且高峯時期可能存在運力不足和運費漲價的問題;到店+到家模式下,SKU最豐富,線上線下一體化體驗效果好,固定資產和人力資本投入居中。

疫情下生鮮到家需求旺盛,主要APP流量和客單價大幅增長。根據Mob研究院發表的《2020疫情下的移動互聯網數據洞察》,疫情期間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線上生鮮購物App每日新增用户不斷增多,2月6日達到3-5.4萬人/天。截至2020年2月6日,京東到家日活突破100萬,盒馬、叮咚買菜突破40萬。每日優鮮公司2020年內除夕至初四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321%,客單價提升30多元至120元,蔬菜供應量由此前的每天五百噸增長到每天一千噸。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同比增長300%,近期整體訂單約增長80%,客單價提升70%左右至約100元,每天新增的4萬多用户中自然增長約佔70%,約佔整體下單用户的10%。達達集團表示,2020年春節防疫期間,京東到家全平台銷售額同比增長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銷售額同比增長510%,水果銷售額同比增長超300%,雞蛋增長770%,乳製品增長370%,水餃、餛飩等速凍食品銷售額同比增長790%。

2.2. 永輝積極佈局“到店+到家”,創新業務虧損有望明顯降低

攜手京東到家,從傳統線下商超轉型“到店+到家”模式。早在2015年12月,永輝就已經與京東到家展開合作,京東到家幫助永輝門店實現O2O到家服務,用户在京東到家的永輝門店上下單,京東到家提供“1小時送貨上門”服務。截止2017年底,永輝雲超235家門店接入京東到家,新增150家。2018年京東到家連接公司超市門店330家,同比新增95 家。截至2019H1,京東到家連接雲超門店407家,新增112家。

自研開發永輝生活APP,多模式推動到家服務快速增長。2017年公司推出自主研發的永輝生活APP,累計註冊用户289萬,9月推出永輝生活小程序,半年內獲新客73萬。2017年線上交易額總計7.3億元,是2016年的三倍。2018年公司到家業務已覆蓋20個省區的88個城市,共計490家門店,實現銷售額16.8億元,佔比2.4%,同比提高1.5%。2019年上半年超市到家業務已覆蓋22個省區的109個城市,共計518家門店,實現銷售額13.3億元,線上銷售佔比3.4%。

春節防疫激發生鮮到家需求,公司創新業務虧損有望明顯下降。截至2019H1,公司到家業務已覆蓋23個省份、102座城市、645家門店,上線永輝生活、永輝社區購、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多個平台。春節期間主流生鮮到家平台新增用户達3-5萬人/天,包含大部分自然流量。菜場、餐飲店大量關停導致大賣場線下流量也有所增長,永輝直採供應鏈優勢凸顯,缺貨率明顯低於其他平台。2020年2月1日,永輝到家全國訂單量突破20萬單/天,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對應客單價100元;2月8日,突破30萬單/天;2月9日-2月11日,bravo門店到家服務訂單量增長超30%。隨着流量成本降低和客單價提升,到家業務虧損有望明顯下降。

3.  投資建議

投資建議:戰略從市佔率到高效率,經營有望顯著改善。疫情凸顯強大供應鏈優勢,低缺貨率促進份額顯著提升,到家等創新業務大幅優化,小幅上調2019-2021年公司EPS為0.22、0.31(+0.02)、0.38元,維持目標價11.5元及增持評級。

4. 風險提示

1、CPI大幅下滑拖累同店;

2、行業競爭加劇影響盈利能力;

3、到家業務培育期投入超預期等。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