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近日,景峯醫藥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10月30日業績預告披露的歸母淨利潤虧損2億元至3億元更改為虧損6.5億元至8.5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修正原因包括商譽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主要產品銷售在第四季度未達預期、銷售費用增加三個方面。
兩大產品銷量大幅下滑
上市以來首虧
景峯醫藥是一家專注醫藥健康產業的企業,涉足藥品研發、生產、銷售等業務,並涉足醫藥投資領域。2014年景峯醫藥借殼天一科技登陸A股,2019年也是公司自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公司在此次鉅虧前也早有預兆。2019年,在藥品招投標降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出台、“4+7”藥品帶量採購擴容、地方GPO模式推廣、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地方輔助用藥目錄公佈、地方醫保增補目錄的三年過渡期等多個醫藥政策的不利因素影響下,醫藥行業經受了多重壓力,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和挑戰。2019年半年報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9億元,同比下降29.83%;實現歸母淨利潤6303.45萬元,同比下降5.8%。
景峯醫藥目前主要產品聚焦於心腦血管、骨科、抗腫瘤三大領域,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是公司心腦血管領域的主要產品,已連續六年成為單品銷售額突破十億元的重磅產品。但是未能進入2019年8月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同時受其他政策影響,2019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相比2018年同期銷售收入下降超過90%。
另外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為公司抗腫瘤領域重要產品,公告顯示欖香烯乳狀注射液和口服乳連續多年銷售額突破五億元。在2019年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支付範圍內限定在“限癌性胸腹水的胸腔內或腹腔內注射治療”,縮窄了產品在臨牀中的使用範圍,並受其他相關政策的影響,2019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相比2018年同期銷售收入下降超過60%。
兩大產品銷量的暴跌對公司來説是致命的,所以公司必須儘快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補缺。
除了重要產品銷售量的下滑,景峯醫藥銷售費用的增加也是預虧擴大的重要原因。業績修正預告顯示,公司繼續實施營銷體系改革,積極推進以自主經營為主,代理外包為輔的經營模式,通過引入大量高素質高層次的銷售管理人才,淘汰了不適應營銷改革的銷售省總,大力度投入資源繼續加強營銷網絡的建設和專業化的學術推廣,強化省地市縣密集化營銷網絡的覆蓋,實現營銷渠道的深度下沉,實現代理管控向自控渠道的轉變,以促進終端上量,因此導致銷售費用增加,其中尤其是市場推廣服務費增幅較高。
商譽減值2億
醫藥投資業務遇阻
2018年報A股商譽減值創下歷史新高,引發市場極大關注。廣發證券表示,預計2019年業績預告商譽減值對市場的影響力度和效果弱於18年報業績預告期間,但強於16年、17年業績預告期間。
隨着業績預告截止期的臨近,因商譽減值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的企業逐漸增多。一方面反映了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溢價收購的隱患。而涉足醫藥投資領域的景峯醫藥也難逃商譽暴雷的命運。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商譽的賬面金額為7.37元,主要是溢價收購醫藥資產形成的。
2013年公司以1.96億元收購了貴州景誠製藥有限公司70%的權益。確認商譽2.09億元;
2014年公司以1.12億元收購了海南錦瑞製藥有限公司51%的權益,確認商譽1.05億元;
2015年公司以4.77億元合併成本收購了大連德澤藥業有限公司53%的權益。確認商譽3.32億元;
2016年7月公司以10,00萬元購買科新生物10%的權益,原持有科新生物50%的權益,合計享有子公司60%的權益,確認商譽902.36萬元;
2016年7月公司以167.8萬元購買SungenPharma,LLC(美國尚進)100%的權益,確認商譽844.24萬元;
2018年2月公司以2.61億元購買雲南聯頓醫藥有限公司60%的權益,確認商譽7347.84萬元。
隨着醫藥行業競爭壓力增大,景峯醫藥的醫藥投資業務溢價收購的後遺症也逐漸顯露出來。2020年1月,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對商譽等資產進行了清查和分析,認為公司部分子公司存在較大的商譽減值損失。由於部分子公司業績下降,公司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3.5億元。(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小飛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