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鈷概念延續強勢,道氏技術、美都能源漲停,盛屯礦業、格林美、洛陽鉬業、華友鈷業等多股紛紛拉昇,引起了市場的矚目。
圖片來源於:Wind
基於上述,不得不説這一板塊近期受特斯拉國產化進程的光環而廣受關注,而究及其板塊顯出強勢的原因,主要是基於市場炒作情緒熱烈加上供需關係變化所帶來的預期利好有關。
首先,由於鈷的供給產能或將有所收縮,鈷的價格不斷顯出上揚之勢,事實上,去年12月,嘉能可發佈的最新產量指引便説明了其產能或將因Mutanda停產而受到影響,進而使得全球鈷供應關係有所收緊,或將成為鈷價恢復上升空間的有力支撐。
圖片來源於:Wind
從市場行情來看,1號鈷均價在9日升至287000元/噸,年初以來累計上漲4%;且據生意社消息,上海炬嘉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金屬鈷報價已達到每噸30萬元;整體而言,鈷價在去年9月下旬跌破30萬元的整數關口後回調,至去年12月觸底回升,如今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再度衝擊30萬元,預計其或將持續反彈至30-35萬元/噸位置,較2019年抬升20%。
圖片來源於:Wind
與此同時,儘管受宏觀環境的影響而使得鈷的市場需求有所被壓制,但隨着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為首的主要需求市場開啟回暖週期,例如,此前工信部釋放積極信號稱 2020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會大幅退坡,併發布了一系列相關利好政策,再加上歐洲碳排放標準日益趨嚴,傳統車企不得不提前開始對電動化進行佈局等,鈷的供需格局再次有所改善,以新能源為首的需求端,尤其是在特斯拉國產化的需求釋放之下,或使得其發展不再陷入頹靡,預計2019、2020、2021年動力電池領域鈷需求或將達到1.5萬、2.0萬、2.8萬噸。
圖片來源於:Wind
因此,可以看出,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勢漸入佳境,其消費狀態開始回暖,鈷價的回升空間也或將不斷擴容,而在產業鏈中先行具有一定穩定佈局的相關鈷企或將頗受利好,根據相關券商給出的研報,相關以下個股或將可以關注:
鈷概念的相關個股:
中國中冶(601618.SH):公司從事以金屬礦產品為主的資源開發業務,是全球頗具影響力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2018年營業收入2895億元,同比增長18.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3.7億元,同比增長5.12%。基本每股收益0.26元。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281億元,同比增長25.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3億元,同比增長7.15%。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格林美(002340.SZ):公司循環再造鈷、鎳、銅、鎢、金、銀、鈀、銠、鍺、銦、稀土等25種稀缺資源以及超細粉末、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材料、塑木型材等多種高技術產品,形成了完整的稀有金屬資源化循環產業鏈。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8.78億元,同比增長29.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66%;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格林美已是領先的三元電池前驅體制造企業,年產能約8萬噸,佔全球市場的20%以上。報告期內,格林美電池材料與電池原料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為79.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97%。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98.3億,同比下降3.9%;實現歸母淨利潤6億,同比增長16.6%;每股收益為0.15元。
洛陽鉬業(603993.SH):公司主要從事銅、鉬、鎢、鈷、鈮、磷等礦業的採選、冶煉、深加工等業務,擁有較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條,是全球前五大鉬生產商及最大鎢生產商、全球第二大鈷、鈮生產商和全球領先的銅生產商,同時也是巴西境內第二大磷肥生產商。2018年營業收入260億元,同比增長7.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6.4億元,同比增長69.94%。基本每股收益0.21元;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66.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4億元,同比下降69.93%。基本每股收益0.058元。
當升科技(300073.SZ):公司是我國鋰電正極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鋰電正極材料及智能裝備領域集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產業運營於一體的企業之一。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元,同比增長52.03%;淨利潤3.1億元,其中扣非後淨利潤為3.0億元,同比增長108.67%。其中,鋰電材料及其他業務收入31.0億元,同比增長61.09%;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8.4億元,同比下降25.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0億元,同比增長6.98%。基本每股收益0.503元。
結語:
事實上,回顧2019年,可以看出,受供需影響,鈷的價格表現主要是較為頹勢的,尤其是在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極波及,有所承壓,但隨着今年對其下游消費預期的樂觀估計,以及相關政策對其的助力,在一定時期內,鈷價出現反彈且上揚的趨勢還是較為穩定的,但基於對後期消費電子等市場需求不振的預期,相關市場投資者應對此保持理性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