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京
來源: 斑馬消費
突破百億後,海天味業醬油業務收入增速放緩,不得不大力拓展非醬油業務,以維持整體增長。
2020年伊始,公司就北上安徽,收購了芝麻油生產廠商合肥燕莊的大部分股權。
斑馬消費梳理髮現,海天味業不僅“吃在碗裏”,更盯住“鍋裏”,短短几年間,公司陸續收購廣東廣中皇和鎮江丹和醋業,還在江蘇宿遷設立生產基地。
目前,公司已形成醬油、蠔油和調味醬三大核心產品格局,芝麻油、食醋和腐乳等小品類,成為公司產品品類的補充。
醬油收入增速趨緩
海天味業(603288.SH)從佛山一家國營小廠,發展到如今市值超2900億的調味品巨頭,醬油業務對公司業績的貢獻舉足輕重。
2017年和2018年,公司醬油業務收入分別為88.36億元和102.36億元,增速分別為16.59%和15.85%;2019年前三季度,為86.78億元,同比增長13.76%,增速明顯放緩。
上述兩年,醬油貢獻了公司6成收入,成為穩定公司發展格局的“壓艙石”。
就在這兩年裏,公司對醬油單價(噸價)提價效果逐漸減弱,2017年-2018年,醬油單價同比分別增長5.5%和0.93%。
這意味着,單純靠提價獲得收入增長已不太現實。
渠道的擴張和下沉,則成為海天保持增長的又一利器。2017年報顯示,公司銷售網絡覆蓋範圍同比增長10%以上,當年,從市縣向鎮村一級下沉,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經銷商達到 5640 家。公司的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全國絕大部分縣市,且90%的省份年銷售在1億元以上。
在醬油產品結構上,公司做出較大幅度的調整,在公司二五規劃(2013-2018)啟動時,醬油品類高中低檔收入比例約1:6:3。
西南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公司醬油高中低端產品收入佔比已調整至3:6:1,高端醬油佔比超35%。
其中,金標生抽、草菇老抽產品重新包裝升級,逐步向特級金標生抽、特級草菇老抽等中高端產品升級。高鮮醬油類醬油增長迅猛,大單品味極鮮已實現超10億級銷售規模。
從公司三五規劃(2019-2024)設定的經營增長目標來看,未來5年,公司醬油銷量增速被設定不低於12%。
海天醬油業務主要競爭威脅來自中炬高新(600872.SH),旗下美味鮮是國內醬油產能僅次於海天的第二大生產企業。定位中高端的廚邦鮮味醬油,主要銷售區域華東、華南,已和海天高度重疊。
強力進軍小品類
2020年1月,海天味業斥資1.69億元獲得芝麻油生產廠家合肥燕莊67%的股權。
斑馬消費注意到,芝麻油是一個久被忽視的細分領域,小作坊加工生產為主,市場銷售散裝油佔據較大份額,競爭格局極為分散。隨着燕莊品牌逐漸進入海天的銷售渠道,公司對芝麻油市場份額的收割指日可待。
收購完成後,合肥燕莊和位於宿遷的江蘇海天、鎮江的丹和醋業,形成海天在長三角地區重要生產企業。三家企業成為公司向北方、西部和華東市場擴張和滲透的戰略支撐。東北證券在研報中認為,這有利於公司攤低運輸及倉儲費用。
江蘇海天是公司長江以北的大型生產基地,設立於2014年,主要生產蠔油,截至2018年9月,已投產10萬噸。
海天在江蘇設廠本已讓業內劍拔弩張,2017年公司又以4027.10萬元收購丹和醋業70%股權,相當於在鎮江香醋老字號企業恆順醋業(600305.SH)家門口搭擂台,加上千禾味業(603027.SH)在同年收購位於鎮江的江蘇恆康醬醋,在當地食醋行業已呈三國鼎足之勢。
海天味業通過收購介入食醋領域,有着明顯的“卡位”意圖,旨在中國四大名醋佔據的市場中搶到份額。目前,公司食醋年產量達10萬噸,已擠進行業前五。
在南方,與設立江蘇海天同一年,公司斥資收購主要生產南式腐乳的廣東廣中皇。企查查顯示,廣中皇為海天味業全資子公司。
公司把蠔油、醬、醋、料酒和腐乳這些小品類收入囊中,無論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尚還不能與醬油業務比肩。2018年,蠔油、調味醬實現收入28.56億元和20.92億元。
海天也並非進入每一個領域就一定賺錢,廣東廣中皇在2018年度實現淨利潤190.37萬元, 2019年上半年淨虧1571.64萬元;從事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廣東海天國際貿易虧損122.38萬元。
醬油之外,公司表現最搶眼的是蠔油產品,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蠔油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6.02%和20.33%。
蠔油成為公司第二大核心產品之後,更受公司重視,三五規劃將蠔油銷量增速設定在12-15%。
海天另一核心產品調味醬的收入從2009年的5億元增長到 2018年的20.92億元,其中,黃豆醬僅用 5 年發展成為收入超10億元的大單品,招牌拌飯醬上市不久收入突破2億元。
斑馬消費梳理髮現,公司無論進入調味醬、芝麻油、腐乳還是料酒等小品類,均缺乏行業龍頭,市場空間大,給海天留住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