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連續虧損13年,昔日“國民牙膏”兩面針(600249.SH)賣股求生
格隆匯 01-03 17:19

作者:寧澤西 

來源:新芽NewSeed

“一口好牙,兩面針”昔日的國民牙膏——兩面針早已風光不再,如今再回到公眾視野,卻是不得不賣股求生的消息。

近日,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剝離房地產、紙品兩大虧損業務的公司股權,將債權賣給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柳州國資旗下產投集團。

繼2017年出售“精細化工”業務後,兩面針再次縮小業務範圍,同時也是扣非淨利連虧13年後,最大的自救動作。

曾幾何時,“兩面針”與佳潔士和高露潔一起,長期位列國內牙膏市場份額前三,獨佔本土品牌銷量冠軍,被譽為“國民牙膏”。

2004年A股上市,成為這支全國家喻户曉的牙膏品牌拋物線的頂點。從2006年開始,作為民族牙膏品牌擔當的兩面針(600246.SH)主營業務連續遭遇13年虧損。2016年,兩面針的家用牙膏市場佔有率卻不足1%。

更令人惋惜的是,在市面上,兩面針逐漸銷聲匿跡,人們只有在經濟酒店提供的免費洗漱用品中,才會發現兩面針的蹤跡,不過,它已淪為“低端牙膏”的代名詞。

經過40年的發展,從人們心中的“國貨之光”到牙膏第一股,再到快捷酒店裏的廉價產品,兩面針拋物線式的“沒落”着實令人扼腕。

上市即巔峯,

昔日“國民牙膏”在快捷酒店中沉淪

兩面針起源於1941年成立的廣西柳州亞洲梘廠,1980年新廠建成使用,迄今已有40年曆史。

1978年,兩面針公司研製出中國第一款中草藥牙膏——“兩面針藥物牙膏”, 開創了國內中藥牙膏市場的先河,此前一直蟬聯國內牙膏市場銷量第一長達15年之久,其市場佔有率排在上海中華、廣州高露潔之後,是民族品牌第一。

2004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牙膏第一股”。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從2006年到2018年,兩面針釦非淨利潤經歷了長達13年的虧損。在職員工數從2011年的3579人,縮減到2018年的2391人。

早在2004年上市時,兩面針就已在招股書中點明隱憂。招股書指出,近年外資企業大量湧入,世界知名品牌如佳潔士、高露潔等已全部進入中國,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不斷下降。中國牙膏市場價格戰被點燃,另一方面,生產牙膏的原材料成本價格卻在上漲。

面對外資的挑戰,兩面針未能守住堡壘。為了增加業績,上市的同時開始了大規模的多元化之路。先是做紙業,然後又開始參與地產界,也開始進軍旅遊用品業、藥業、糖業等諸多領域。

然而,除了酒店業務外,其它項目沒有一個賺錢,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樣的發展也讓兩面針的主業陷入困境。

2015年兩面針開始了“聚焦主業,效益先行”之路。這期間,兩面針研發了售價每支59.9元的新品牙膏,還簽約明星張嘉譯代言。但是產品和營銷多年沒有進步的兩面針,已經沒有太多的品牌聲量。

根據當時的市場數據顯示,兩面針的市場份額不足1%。當時的牙膏市場早已被黑人、佳潔士、雲南白藥、高露潔等品牌瓜分,兩面針只能在旅遊牙膏市場求生。

在2018年年報中,兩面針表示,旗下子公司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擁有最大的旅遊牙膏生產基地,在經濟型酒店市場領域品牌影響力較大,在酒店用牙膏產品市場佔有率估計超過50%。

按照兩面針給出的數據計算,公司生產的家用牙膏每支平均售價5.6元,酒店用牙膏產品,單支平均售價則只有8分錢。

做旅遊牙膏利潤稀薄,如果兩面針不能在家用牙膏市場重新尋得機會,隨着新一代消費者成長,它被市場徹底遺忘是早晚的事情。

一家做牙膏的投資公司:

靠拋售中信證券股票“提款”

拋售中信證券股票,是兩面針在危機當頭扭虧的“萬能藥”。

兩面針上市以來12年的年報裏,每年的扣非淨利潤都是負的,但兩面針通過出售持有的中信證券、交通銀行、中煤能源等股票以及一些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在入不敷出的年份就賣出一點,換回一些投資收益,確保淨利潤為正數。

據公司2003年年報顯示,兩面針作為發起人參股中信證券,投入1.52億元,持股9500萬股,佔當時中信證券總股本的4.56%。

自2005年上市以來的13年間(2018年以三季報為截至日期),兩面針出售股票獲取的投資收益達24.66億元,而同期淨利潤只有4.14億元。

在公司持有的股票中,以中信證券的股票為主。根據粗略統計,從2006年到2018年,兩面針六度出售中信證券股票,累計套現超過10億元。

如此看來,這是一家名為做牙膏實為投資公司的公司。

然而,就算是“萬金藥”也有用完的一天。兩面針手中的中信證券股票僅餘865.98萬股,與投資之初的9500萬股相比,所剩不多。留給公司補充扣非淨利潤虧損的金額不多了。

不止兩面針,

中國牙膏大多命途坎坷

事實上,並非只有兩面針一支中國國產牙膏品牌走向沒落。

同樣發家於廣西的田七牙膏日子也不好過,曾以“拍照喊田七”聞名全國的田七牙膏,2004年的銷售額曾高達10億元,但經過幾番波折,2019年6月,田七牙膏母公司廣西奧奇麗不得不選擇拍賣其房產、生產設備、以及“建國、衞齒寶、愛爾齒”等13個商標”以救主業。

黑妹牙膏與兩面針牙膏一樣誕生於“80年代”,體量也曾相當。產品低端、功能定位不突出、再加上品牌形象老化,這些因素疊加,使黑妹利潤直線下滑,走進一條“死衚衕”,不得不進入酒店。新芽Newseed記者搜索天貓旗艦店發現,除去一款39.9元可購買三支的促銷商品,銷售額過萬外,其餘產品的銷量最多僅為幾百件。

“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這句熟悉的廣告語來自於中國國產品牌藍天六必治牙膏,與1954年創立的中華牙膏一樣,有着悠久的歷史,而前者在2005年賣身於立白集團,後者被聯合利華公司收購。

如今能與外資廠商“硬剛”的中國國產牙膏品牌,只剩雲南白藥一枝獨秀,今年5月,後來居上的雲南白藥牙膏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0.1%,在中國品牌中排名第一。但云南白藥還是出自藥企的“跨界”品牌。

雲南白藥的逆勢上漲説明了,國產中藥牙膏還是具有羣眾基礎的,也可以做到中高端。

而對於走了15年的彎路的兩面針來説,它還能重新回到牙膏市場的主流位置上來嗎?在目前牙膏市場格局已定的情況下,難度不小。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