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全文發佈,其中《意見》提出了要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具體如下:
一是要完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證據規則、證據披露以及證據妨礙排除規則; 二是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來,相關部門也不斷推出利好行業發展的政策。例如,11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稱,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到2025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並保持較高水平,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發揮。
(資料來源:wind)
而對於這些利好政策,不少券商機構發表研報表示未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有望持續加強。其中,國信證券發表研報表示,“我國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隨着科技創新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知識產權風口將至。”
顯而易見的是,在接連不斷的政策利好以及券商機構的持續看好之下,仍未擺脱“起步晚”、“基礎設施薄弱”陰影的知識產權行業的有望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不可忽視的“天然缺陷”
近年來,隨着“知識付費”“內容變現”等新興事物不斷成為資本互相追逐的焦點,大眾對知識產權這一行業的認識也愈來愈深刻。
簡單來看,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勱產生的成果所有權,是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佔權利,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著作權(又稱版權、文學產權,包括文學作品、申影、音樂、藝術作品等所有權);二是工業產權(包括収明與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地理設計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申路布圖設計等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起步晚的原因,我國的知識產權從一開始便具有民眾意識薄弱、機制不完善、保護措施沒跟上等“天然缺陷”,以至於這一行業在快速發展之際仍產生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
今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步直播發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但隨後視覺中國網站註明了此圖的版權聲明,表示使用者如用於商業用途需支付相關版權費用。此舉引發巨大爭議,後視覺中國多次道歉。公司被天津網信辦處罰30萬元,5個交易日市值減少46億。最高法也表示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但對不享有版權的照片虛構版權,進行牟利的違法行為堅決不予保護,情節嚴重的依法應當予以懲罰,不能僅以水印當作照片作者的署名來認定權利歸屬。
此外,由知名網紅“papi醬”創辦、一度估值30億的papitube此前也一度陷入版權糾紛的泥沼,旗下籤約作者在其廣告短視頻中未經授權使用了Lullatone於2011年發佈的原創歌曲《WalkingOntheSidewalk》。2019年7月23日,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審理音樂版權商業發行平台VFineMusic起訴papitube一案,一審判決papitube承擔侵權賠償。9月9日,papitube發佈《自媒體版權基礎指南》,根據其自身經驗幫助業內人士提高版權意識。
而以上這些典型知識產權事件的發生,則毫無疑問地暴露了我國知識產權行業在保護意識和機制等方面的短板。然而,隨着這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一暴露,政府也不斷推出利好政策完善相關機制,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邁入萬億級藍海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這一行業還存有一些發展缺陷,但幸運的是,在政府相關政策的不斷推動下,知識產權行業依然“大有可為”。
具體而言,在政策方面,2018年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理順監管職能,持續出台行業支持政策,成為集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為一體的世界第一大知識產權局。與此同時,用户對於優質IP內容的付費率和付費金額也在提升,正在逐步形成推進行業發展的正向循環。
(資料來源:wind)
此外,不少企業也開始涉足在這一行業挖掘發展機會,從而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知識產權已經逐漸進入第一梯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201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顯示,中國三家企業進入TOP10(華為、中興和京東方分列全球第一、第五和第七),知識產權保護有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
此外,還有一大催化因素值得注意。近年來中國開放的力度加大,其中知識產權成為開放的一個重要方向。隨着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雙創”加大核心科技自主創新、中美貿易爭端和科技領域禁令、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等事件,客觀上也近一步要求我國快速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進程。
至此以來,在種種因素的疊加利好這下,知識產權行業已在不經意中邁入萬億級市場藍海。
據中銀國際研報表示,當前知識產權億是萬億級市場,而軟件系統環節獨享千億空間。科技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萬億元。中國產業信息網預計,再加上IP領域的商標、品牌、版權等,整體市場規模達到3萬億元。
此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知識產權市場中:(1)確權預計將會達到760億元市場規模;(2)信息諮詢服務達460億元的市場規模;(3)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2萬億元;(4)知識產權融資金額將達800億元;(5)知識產權維權業務接近500億元。基於該數據,將確權、維權等領域作為軟件和系統主要的需求環節,則2020年市場空間超1260億元。
基於上述可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需求正隨着政策、技術和市場的成熟而呼之欲出。因而,在萬億級藍海市場眾,相關企業將受益頗多,有望開啟業績與估值的“雙擊”局面。
相關受益標的有哪些?
值得一提的是,從知識產權的生命週期角度看,可以將產業鏈劃分為創作、保護、運營三個主要環節:創作則是指製作、代理,主要是指知識產權的形成過程;保護則是涵蓋確權、檢測、管理等權利,主要是明確知識產權的權益;運營則包括了分發和銷售這兩個環節,主要涉及知識產權的變現過程,也包括維權環節。
(資料來源:wind)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在“創作-保護-運營”產業鏈環節中,軟件與系統廠商是關鍵。結合券商給出的研報來看,相關企業有望受益於政策落地和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例如數字水印稀缺性上市公司漢邦高科、數碼科技,軟件技術和系統提供商拓爾思、美亞柏科,以及知識產權解決方案平台商新華網、光一科技等,如下:
漢邦高科(300449.SZ):該公司是國內視頻安防和廣電監測領域領先企業,子公司金石威視是國內少數掌握數字水印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在數字水印技術領域有長期研發和技術儲備優勢。從2007年開始涉足數字水印領域,在內容安全、內容檢索、版權保護方向上持續進行研發投入,目前已經形成了基於視頻、音頻、圖片數字水印技術等比較完善的應用技術體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業績表現並不理想——實現營業收入1.95億元,同比下降30.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19.54萬元,同比下降58.12%;基本每股收益0.0433元。
拓爾思(300229.SZ):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政務信息化廠商,覆蓋了主要的中央部委單位,其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司重要的大客户。該公司的知識服務創新主要體現在幫助出版商構建領域知識圖譜,典型產品則是TRSKnowledgeGraph知識圖譜構建平台。2019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6.40億元,同比增長19.46%;歸母淨利潤6283.40萬元,同比增長40.89%。
新華網(603888.SH):該公司牽手阿里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即子公司新華智雲是由新華社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投資成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旨在用智能技術賦能內容行業,幫助內容人員更好更快地採集和處理新聞資源。目前新華智雲的原創內容快速版權登記和監測系統,在行業應用中具備較強實力,下游客户非常廣泛。
據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4億元,同比減少4.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7億元,同比減少10.10%;基本每股收益0.30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