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2020年的到來,A股2019年行情也步入尾聲,各大券商機構早已推出2020年投資策略。
12月以來,北向資金合計淨入417.58億元,滬股通合計淨流入204.93億元,深股通合計淨流入212.65億元。伴隨着北上資金的不斷流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以及創業板紛紛走強。在指數的帶動下,板塊及個股均有所表現,券商及科技股造好,在其帶動下,兩市投資氛圍較好,市場信心也較為充足,不少投資者表示當前A股正給投資者派發“春節紅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中美兩國貿易問題仍未徹底解決,這對於A股來説,無疑是顆不定時炸彈,明年是否依舊維持震盪?哪些行業值得關注,而於此,相關券商機構都有哪些看法和策略觀點呢?
多家機構繼續看多A股
整體而言,券商機構對於明年的行情基本上都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歲末年初迎來政策密集期,行情有望被點燃,多家券商機構看好明年春季行情。
招商證券發表研報指出,中國經濟自2020年將會開啟新一輪增速換擋,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科技創新的推動下開啟更高質量的增長。貨幣政策或更加鬆緊適度,利率或繼續下探,資產荒隱現,能提供10%左右中高回報率的資產僅剩權益。A股每七年出現一輪大的週期,2019年初流動性改善推動熊牛轉折開啟一輪新的上行週期,2020年居民資金有望加速入市助推市場上行。科技進入上行週期,資本市場開啟新一輪改革,為風險偏好提升提供基礎。
中信證券發表研報指出,綜合運用量化分析體系和行為金融方法論,以全新的策略框架立體研判A股走勢。2020年,A股盈利增速築底後將穩步回升;二季度穩增長政策將發力,資本市場改革突進;內外流動性全年趨鬆,二三季度相對更好;外部擾動主要體現在下半年。產業資本迎來中期拐點,外資流入主動性增強,兩者有望成為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2020年,A股將進入2019年開啟的這輪3~5年牛市的第二階段。在宏觀經濟決勝、資本市場改革、企業盈利回暖的大環境下,A股有望迎來2~3年的“小康牛”。節奏上,A股在2020年二季度和四季度表現較好,其中預計二季度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改善,TMT和消費領漲;四季度基本面預期打開空間,工業和金融全面啟動,指數漲幅相比二季度更大。
興業證券在2020年度策略觀點中強調,整體來看,2020年市場是中樞逐步震盪抬升市為主,把握結構性機會。在這過程中可能因為“滯漲”擔憂、經濟失速、外部環境(美股下跌、中美博弈、地緣政治)等預期變化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反而給投資者提供更為核心的買點機會。展望2020年流動性寬鬆大趨勢、“十四五”規劃展望、開放加速為股票市場、相關產業帶來估值提升機會。而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屬於中國的權益時代有望正式開啟,A股正在經歷第一次“長牛”機會。
新時代證券表示,2020年,認為A股可能會出現2010年以來第一次戴維斯雙擊。由於盈利和估值沒有很好地配合,導致2010年至今,A股一直沒有出現整體的戴維斯雙擊,指數的中樞沒有系統性的抬升。這一點是2020年最大的不同,2020年經濟可能會小幅企穩,帶來盈利的較大反彈。2020年的A股大概率會出現增量資金,而且不只是海外、保險等機構的資金,還有可能會有個人投資者的入場。
行業配置上:多看好科技、新能源汽車。
在行業配置上,多家券商表示,主要是圍繞5G及應用週期深化、中國科技企業產業鏈重構,同時看好新能源汽車、通脹主題等板塊。
招商證券表示,聚焦科技、券商、低估值地產建築。明年利率有望進一步下行,社融可能會保持低迷,這種環境下,流動性驅動的券商、穩增長的地產建築、逆週期的醫藥有望有不錯表現。從科技週期和政策週期的角度看,明年的市場風格可能將回歸均衡或偏小盤風格,疊加新技術進步週期,併購有望重新活躍,TMT板塊則有望表現較好。
中金公司認為,在未來3-6個月建議關注如下主線:1)在高物價期間往往相對跑贏的食品飲料、醫藥以及部分服務行業,以及受益於偏高食品價格的農業及相關領域;2)受益於5G及應用週期深化、中國科技企業產業鏈重構兩條主線的科技相關行業;3)在消費板塊中相對落後、估值低、預期低、倉位低但未來有可能積極變化的行業,如家電、汽車等。另外絕對低估值、大市值的金融板塊在物價走高的階段可能也有相對收益,對上游原材料維持偏審慎的看法。
太平洋證券建議配置以下三個方向,(1)看好成長,“泛5G”高景氣度領域具備超額收益,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政策和資本具有明顯優勢,流動性寬鬆利於形成戴維斯雙擊;(2)看好銀行、地產、建築,貨幣託底式寬鬆利於資金鍊緊繃、籌資現金流較大行業,外部不確定性背景下,內需升級改革,基建投資回升,經濟企穩和資產質量提升,利於銀行不良率改善,金融去槓桿接近尾聲,利於放貸;(3)看好醫藥,受政策利空影響較小的醫藥外包、血製品、疫苗等細分行業景氣度均有持續回升。
中信證券則表示一季度堅持以低估值板塊防守。基本面預期與通脹壓制是主要矛盾,包括資本市場改革在內的政策也是關注焦點;市場有一定調整壓力,建議伺機而動,堅持對金融、消費以及醫藥板塊的配置。
二季度科技消費兩手抓。穩增長政策發力,內外流動性改善,疊加資本市場改革密集落地;風險偏好修復驅動市場上行。指數空間雖然有限,但預計TMT、消費領漲下市場活躍度較高,賺錢效應比較明顯。
三季度緩慢切換風格。基本面向上,政策重心轉向調結構,兩者此消彼長;美國大選漸近下外部因素的重要性提升,市場震盪,TMT和消費行情分化,建議季末逐步切換風格,增配工業與金融板塊。
四季度超配工業和金融等權重板塊。盈利增速彈性提升,預期持續改善,“十四五”規劃漸行漸近,基本面與政策再次成為焦點。宏觀決勝後,“輕裝上陣”的工業與金融等權重板塊驅動下,預計上證綜指上行空間會大於二季度。
大方向上,券商對明年的投資基本上較為樂觀,行業配置方面,基本上建議配置科技股,主題投資方面則看5G、通脹主題以及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