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代“鍵盤大師”雷柏科技,開始了一場變革。
11月26日,該公司發佈了多份公告,稱將對外出租廠房,變更公司地址,擬從自產路線轉到“外包”路線,未來公司將專注產品開發,市場拓展,退出製造環節。一條一條公告,似乎都在預示着這一家公司,將可能成為一家“貼牌”廠商。
雷柏科技(002577.SZ)是一家主營PC外設產品的公司,這些年背靠中國的大市場,逐漸從PC行業拓展到家庭娛樂、移動終端等生活領域。現主要聚焦於 3C 行業,已為多家大型 3C製造業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在市場上,雷柏是一家十分知名的廠商,不僅在辦公領域讓人熟知,也受到眾多遊戲愛好者的喜歡。根據ZDC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雷柏科技在中國鼠標市場上,佔比達到16.90%,僅次於羅技,而在鍵盤市場上的關注度也不小,達到了16.10%,僅次於德國的櫻桃。從這兩者來看,雷柏科技已經算是外設領域的龍頭。
根據wind數據顯示,自2017年來鍵盤和鼠標的銷量大漲,但是這主要受益於PC的回暖以及吃雞等遊戲的增長,雖然雷柏在外設業內已屬於龍頭企業,但在2018年後行業增速仍然趨緩,而存量市場競爭較大,雷柏科技在這一市場上的增長也十分乏力,與行業龍頭櫻桃和羅技相比,具有較大的品牌劣勢。
從天貓上看,該公司的鼠標和鍵盤的售價在50元~400元的範圍內,走的是中端路線,而從產品上看,在高端市場上與羅技、櫻桃還有不少的差距。
2017年~2018年,雷柏科技淨利潤分別為1887.57萬元、806.82萬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5.24%、-57.26%。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256.53萬元,同比下降113.96%。
營收連年下跌,雷柏科技開始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嘗試調整業務結構,2015年11月,趁着機器人的風口,雷柏科技利用其在傳感領域的優勢,擬募集不超過11.95億元資金,投入“機器人集成系統設備產業化項目”、“機器人技術研發中心項目”、“無人機產業化項目”和“無人機技術中心項目”這四大項目,希望能夠為公司的業績注入新的活水。
彼時機器人正在風口上,眾多上市公司都説要做機器人,就連碧桂園也要做能自動砌牆的機器人,大疆的無人機正巧受到社會的認可,無人機送快遞的概念也被打得火熱,雷柏科技此舉可謂是一次硬科技的轉型,按照公司的設想,其擬通過此次定增快速切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抓住無人機和機器人的行業機遇,幫助公司走出困境,並且贏得跨越式發展。
2016年上半年,雷柏科技宣佈與華為、騰訊等在機器人抑或無人機等產業領域達成合作,在2015年和2016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直接翻倍,這對於一家做電腦外設的公司來説,表明其並非是純粹蹭概念,多少還是在付諸行動的。
但是,無人機和機器人都是需要高研發能力支撐的硬科技項目,需要各項技術的綜合配套,還需要大手筆的燒錢,即便如此都難以有所成就,雷柏科技雖然在外設領域有所建樹,但是顯然在這一輪競爭中遭遇到了十分大的阻力和挫折,幾項計劃均未能順利實施。
到了2017年3月,該公司宣佈,綜合考慮國內資本市場變化情況、融資環境、公司實際情況等多重因素,決定終止前述定增事宜。
結果就是,兩年的研發耗費了公司的財力和精力,對業績貢獻也十分寥寥,2017年度,雷柏科技無人機業務收入為1902.48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81%;機器人業務收入為387.85萬元,佔比為0.78%。2018年度,雷柏科技無人機業務收入為407.5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0.86%;機器人業務收入為1722.78萬元,佔比為3.63%,呈年年下滑的趨勢。
到了2019年的年中報,雷柏科技已經沒有無人機收入,只有機器人項目仍然還存有1739萬元的營收,但這對於公司整體的業績來説,仍然是杯水車薪。
也正是2016年開始,公司的股價一落縮水,中途雖然有所起伏,但是大部分都是因為無線耳機、無線充電等概念炒作,股價很快就回落,從2016年7月55元的高位,一路跌到了如今的10元,市值只剩下30億,縮水了80%以上。
所以,便是在這樣一種業績壓力之下,雷柏科技再次思變,轉型做起了“包租公”。根據雷柏科技公告,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對外出租廠房的議案》,同意將公司自有廠房對外出租給中城康帕斯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城康帕斯)。
租出去的那一塊地,位於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錦繡東路22號,建築面積8.05萬平方米,本是雷柏工業園,租賃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起至2034年12月31日止,一共15年。除了免租期外,租金共計192萬元/每月(含税),每三年上浮8%。
面積、租期、租金一條條明明白白白,雷柏科技此舉可以看做是想長期做包租公了,由於收入來源的變化,公司宣佈,擬變更經營範圍,在其中加上“自有物業出租、物業管理”,而公司本身,將搬遷到新的辦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科苑南路3099號中國儲能大廈56大廈。
這一座大廈,是深圳科技園一帶有名的地標建築,這樣也在昭示着,該公司是從工廠搬遷到了辦公樓,開始轉型做起了“品牌商”策略,具體方式就是調整供應鏈模式,整合市場資源,採用外協生產,退出製造環節,關閉生產線。
這樣的一種策略方式,究竟如何呢?
其實,在國際上知名的很多廠商都採取這種經營辦法,對於產業鏈的把控是關鍵之處,品控嚴格的做高端貨,品控差的用低端貨,具體能達成什麼樣的效果,看各公司對自身品牌的定位如何。
從雷柏科技的陳述來看,該公司經營層對ODM(原始設備製造商)、OEM(代工)市場進行了一定探索,對比後發現,在新產品品類的響應上,公司自有工廠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在探索、籌備階段,速度滯後,且前期投入成本較大,反觀目前市場上頭部消費電子品牌商,其製造環節大部分依賴於外部製造工廠。
因此上市公司認為,協調、利用市場資源,引入早已在相關產品領域已有豐富經驗積累的工廠,能夠將公司的平台及資源優勢發揮出更加大的經濟效應,同時有利於公司更專注於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其已引入一批能夠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外協生產合格供應商,可以覆蓋公司目前生產製造需求。
也就是説,雷柏科技是要放棄重資產的製造生產,轉而向輕資產的研發和品牌建設發力,這也可以看成是該公司在無人機和機器人產業受挫後的另一次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