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菌爺
來源:米筐投資
1
這兩天,每逢危機必先倒下的南美又出事兒了。
剛剛放了APEC峯會“鴿子”的智利,在11月11日-13日連續三天內,主權貨幣比索大幅貶值逾6%,並創下歷史新低。
如下圖所示,智利比索兑美元匯率,從747快速狂貶到800!
如果這還不夠刺激的話,可以繼續看下圖智利比索兑美元匯率的月線,從2018年2月到2019年11月14日,兩年之內,匯率從580貶值到800。
主權貨幣整體縮水37.9%!
相當於智利全民奮鬥了幾十年攢下的銀行存款,兩年之內兑美元縮水了近2/5,10000塊存銀行兩年不花變成6000塊了。
多年研究貨幣的朋友村口大爺説:“這次貨幣大貶值,幾乎類似於全民一夜丟了40%的存款 !”
自從黃金被主權信用貨幣關入小黑屋之後,主權貨幣就成了人們保護財富的唯一依靠。當一國的貨幣出現短期大幅貶值危機時,往往意味着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一夜之間易主了。
在南美做出口貿易的老付説:“還是那羣人,還是那塊地,卻因為主權信用的崩塌,瞬間變得一文不值了。”
南美的小兄弟很生氣,把川國堵在廁所揍一頓的心都有。
從2018-2019短短兩年時間:
巴西雷亞爾貶值30%;
阿根廷比索大貶值344%;
哥倫比亞比索貶值25%;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大貶值4000000%以上!
如上圖大家可以再看一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僅2018年內令人窒息的大貶值。
很多人説,要看2019年的數據。早已經沒有了,任何國家遭受這樣的史詩級大貶值,早已經宣告貨幣死亡了。
2
貨幣的本質其實就是“秩序”。
貨幣一旦閃崩,就意味着一個主權國家財富的快速註銷。
而且這個時期,往往是禍不單行的,富人恐慌外逃,外匯擠兑,生活物資進口受阻,超市商品搶購、年輕人的失業潮等等。
貨幣秩序的混亂,將對經濟產生致命打擊。
國際投機大鱷索羅斯曾經説過:“誰能重新構建一國的貨幣體系和秩序,誰就能處理經濟領域的所有問題,但這卻是最難辦的。”
智利以及諸多南美洲國家,近兩年的匯率大貶值,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股市、債市大跌,其實就是這個世界幾十年前早就設計好的既定“遊戲規則”。
如果説韓國工業一直是世界經濟公認的“金絲雀”,而南美諸國則是最倒黴的,用個不太好聽的詞來形容,就是世界經濟的“泄洪區”。
經濟擴張期,貨幣氾濫,南美洲就成了泄洪的地方,物價泡沫飛漲;經濟收縮期,世界貨幣枯水期,受乾旱影響的首先就是南美洲,股債匯三殺頻頻發生,苦不堪言。
興,南美哭;亡,南美苦。
簡直是世界舊有秩序下的天生“倒黴蛋”。只因為自己的秩序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而只是當了別人的經濟木偶罷了。
正因如此,經濟問題無法自主解決的尷尬窘境下,“街頭運動化”就不可避免。
▲智利最新遊行短視頻
3
收入,收入,還是收入。
任何情況下,老大帶着小弟們增加收入才是“最大的正確”。一旦收入上出了大問題,房價匯率股市都會出問題。
國家的淨收入不足,直接威脅匯率;居民收入的不足,直接威脅所有資產價格的泡沫。
這個世界泡沫神話的本質,無非四個字“掙錢”和“分錢”。
但要注意的是擔當在世界舞台上分錢的主力軍一定是一個國家的實體產業,而不是其他消費類和金融服務類產業。
誰是主要矛盾,這個問題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下圖是巴西曆年來的GDP增長趨勢圖:
近幾年的失速下滑趨勢是非常明顯的,而且目前經濟的困境也越來越危險的表現在更多敏感的民生和政治層面。
這源於巴西早些年一直奉行的去實體化政策。
從1980年到2019年,巴西的第三產業比重快速上升到75%,而實體產業則從30%左右持續下滑到20%以下。
經濟好的年景,可以坐享資源紅利和廉價進口商品的紅利,一旦經濟出現困難期,產業結構畸形的問題就馬上暴露出來了。
經濟結構因為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而被迫長期對外部市場“依附化”,在挽救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戰略問題面前常常束手無策。
政策因為沒有實體產業這個着力點而長期失靈。
面對失業和外資撤退這種棘手的問題,常常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資源價格暴跌,外匯收入暴降,本幣短期快速貶值,外資和國內富人資本倉皇出逃又加劇了這個死亡循環,直至等待全球新一輪擴張期來臨才能勉強緩一緩。
資源國的低收入陷阱,也就是這麼來的。因為還沒等你收入增長到中等收入,一輪經濟波動就直接把國家居民賬户掏空了。
不斷的,歸零重來。
逃不出的底層掙扎。
4
當帶頭大哥們都在進行“實業救國”時,大概率已經預示着世界又到了新一輪產業“利潤分配”的史詩般大洗牌期。
無論你主觀上是被動還是主動,這波大潮都將對你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這個過程的演化邏輯總體上還是會呈現出,大國一致原則。
雖然天天都有人在説,第四次科技革命如何如何影響巨大,但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是根本完全沒有參與權的。
大多數國家和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客而已。
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國家維度的競爭也是效率的叢林法則,誰有實力誰才有參與權。
深圳今年對世界級人才的各種減税+高薪的政策,以及數十萬億配套的新興產業孵化基金,最終目的都是在讓國內成為世界頂尖資源的匯聚地,從而成為未來世界產業創新的高地。
在深圳一直做PE的朋友L博士説:“珠三角未來大概率是中國城市羣的龍頭,現在全世界的科技人才都在往這裏集聚,一方面是收入和薪資是世界最高的,人才也是向錢看的,很多時候都是5倍甚至是10倍的全世界挖人,另一方面是珠三角的產業鏈是最完整的,這個新產業孵化的基礎設施優勢也是其它地區無法比的。”
實體產業在新賽道上的重新洗牌,最大的影響就是東方和西方在利潤分配上的重新構建。無論是我們要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還是很多國家要擺脱的“低收入陷阱”,這都是最本質的機遇期。
有破,才有立。
世界經濟格局的破並不是很容易就能遇見的,普通人命運的改變也就藴藏在這個“破與立”的輪迴之中。
當下經濟的爭論有很多,有人説CPI馬上就要破4了,我們已經陷入滯脹了,也有人説,世界正在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誰對,誰錯?
世界關鍵的歷史轉折處,身處其中,往往是習以為常而不自知。不能做個後知後覺者,要隨時對這個大時代的脈搏有共鳴。
2019年後兩個月,從四中全會報告到密碼法頒佈,還有區塊鏈和金融市場對外資的進一步敞開大門,重大事件接連不斷。
世界的競爭早已超出了經濟競爭的範疇,制度競爭今年也藉着港港事件第一次公開化了。我們不遺餘力團結一切積極的因素,從人才到資本再到制度的自我革命,一場大的變革已經按照既定的節奏在穩步的展開。
未來,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將屬於主動迎接改變的那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