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誰在搶茅台?
格隆匯 10-20 13:43

作者:雷彥鵬

來源:市界

兩瓶飛天茅台早已躺在購物車裏,19:55左右,張碩找到一個網絡比較好的空間,準備再碰碰運氣。

精確到秒的時間軟件懸浮在訂單頁面,從20:00:00開始,張碩不停地刷新着頁面,點了幾十次“提交訂單”按鈕,頁面提示依然是“購買失敗”。

一分鐘過去了,商品頁顯示:該地區已售光。

“又沒搶到……這也太坑了!”

攝影:市界

這是近期張碩最可能以1499元買到飛天茅台的渠道,即使每個賬户被限購不能超過兩瓶。十幾天來,搶購時間從每天早晚各一次,變成了僅晚上八點可以搶購,他均無所獲,但仍想試試。

在貴州茅台董事長李保芳拉開的控價戰中,飛天茅台先是進入了Costco、物美等商超,10月份又開始在天貓和蘇寧易購等電商平台銷售。不過,消費者發現,搶茅台比搶春運火車票還難。

搶不到——再正常不過。在多個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酒友羣”裏,每到搶購時間點的前後,羣友們相互提醒着、討論着,可搶到的終歸寥寥。一有人搶到,就有人加價收購。

近幾個月,500ml裝的53度飛天茅台市場價經歷了暴漲暴跌,高點時達到3000元/瓶,低點時到了2200元左右,不過,不管怎麼波動,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想以1499元的廠家指導價買一瓶真品飛天茅台,比登天還難。

不管什麼渠道,能以1499元買到,就意味着賺到。“轉手就是好幾百,也不損失什麼,比上班掙錢快。”張碩告訴市界。

01

1499元=買不到

2019年上半年,飛天茅台的價格一路飆升,“一天一個價”,甚至“上午一個價、下午一個價”。到8月底,一批價最高時達到了2700元/瓶,市場價也水漲船高,在3000元有過逗留。

在這前後,茅台啟動了系列控價的措施,開價格會、放量、拓展直銷渠道。

進商超、與電商合作,應該是1499元的飛天茅台離普通消費者最近的時候,不過,商超與電商設置了各種門檻,飛天茅台變成了這些平台引流的工具。

即使有了這些平台的購買資格,還是需要搶購,再加上放量實在有限,只不過杯水車薪,真正到達消費者手裏的,少之又少,最終,唱主角的依然是炒作者。

有一組數據可以作為近期價格波動情況的參考。位於北京國貿的貴州茅台醬香系列酒體驗中心,銷售各類茅台酒及系列酒,市界記錄了不同時段這裏銷售的飛天茅台的價格。

8月6日,價格飆升階段,2019年出廠的飛天茅台零售價為2599元;9月29日,中秋與國慶之間,一系列控價措施落地階段,跌勢唱主調,零售價2299元;10月9日,長假結束,電商渠道搶到的概率太小,市場回暖,漲到了2499元;10月17日,又回到了2599元。

僅供參考

雖然波動幅度不小,但市場價格始終遠遠高於1499元,並且在國慶之後上漲明顯。

市界走訪發現,北京賣飛天茅台的各類煙酒超市、商貿公司、經銷商很多,但是1499元的價格是不存在的,基本上都在2300元開外。

1499元的渠道也有,不過,永遠沒貨。

在北京,有茅台官方背書的銷售終端主要有自營店、專賣店和經銷商等。這三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自營店是茅台的子公司,專賣店和經銷商是茅台的合作商;相同之處在於,都要按照1499元的價格銷售飛天茅台,自營店自不用説,專賣店、經銷商與茅台有相關合同約定。

當然,最大的相同之處是,幾乎買不到。

▵ 超市貼告示飛天茅台售完

在位於西城區德外橋附近的老自營店,貴州茅台四個大字下的玻璃門緊鎖,門上佈滿了灰塵。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市界:“沒貨,關門了。”

在這家自營店的側面,是貴州茅台集團北京辦事處。其銷售部的工作人員告訴市界,可以打電話在茅台大廈的老自營店預定。

在銷售部辦公室隔壁的片區經理辦公室,市界見到了片區經理劉偉,他告訴市界,現在只能在茅台大廈和西客站北廣場的自營店預約到飛天茅台。

市界分別探訪了茅台大廈與西客站北廣場的自營店,發現兩者的預約方式各不同。

茅台大廈自營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市界,工作日早上九點開始預約,九點半左右結束,“每天有30個名額,一個人可以買兩瓶,只接受電話預約”;預約到之後,自己來繳費取貨。

市界按照工作人員的説法多次嘗試預約,從早上9點到中午12點,每次是“正在通話中……”

西客站北廣場的自營店,同樣是一個人最多可預約兩瓶,但是每個月只在某一天之內接受預約。“只預約一天,把一個月的量就預約完了”,該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市界,每個月預約的日期不定,要看門口貼的通知,沒有其他通知渠道。

如果説自營店還有一絲希望的話,那經銷商和專賣店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在西客站北廣場自營店兩公里外的西客站南路,有一家專賣店正在從“國酒茅台”向“貴州茅台”進行店面升級改造。店裏工作人員告訴市界,有的話會按指導價賣,但是沒貨了。我們家2019年的量都執行完了,現在不預約了,只能等2020年的酒到了。

經銷商處也類似。在朝陽區的一家茅台特約經銷商處,其總經理楊琪告訴市界:“我們家已經預約了400多個人,具體什麼時間有貨,我也説不清楚。”

意外的是,該店裏有2017年出廠的飛天茅台現貨,售價高達3000元。

02

“不能説的祕密”

“為什麼現在才賣2017年的飛天茅台,2019年的產品是不是也囤着等到兩年後再加價出售?”對於顧客的質疑,楊琪答道:“我們家2017年的貨是從外面接的,不是我們家的。”

2018年年初,飛天茅台的出廠價從819元上調至969元,官方指導價從1299元漲至1499元。也就是説,在2017年,當年出廠的飛天茅台在官方終端渠道售價為1299元。兩年後的現在,上述經銷商處的售價,已翻了2.3倍。

今年6月份,李保芳組織召開了全國經銷商聯誼會會長會議,要求經銷商嚴格遵守廠商合同約定,認真落實公司穩價政策,嚴守1499元的價格底線,嚴禁高價銷售、囤貨惜售,保證銷售渠道暢通。

▵ 貴州茅台董事長李保芳

問題是,對於2019年出廠的飛天茅台,專賣店、經銷商處都表示沒貨,那他們的貨都去哪兒了,為什麼市場上又有那麼多高價貨?

在某電商平台,有不少飛天茅台的賣家,有散瓶零售的,價格多在2200~2400元之間,當然,也有原裝整箱售賣的,價格更高。

市界從多個賣家處瞭解到,散瓶的渠道來源,多是在商超放量期間,從買到的人手裏收來的;整箱裝的,貨源多是專賣店及經銷商處。

“散瓶是前段時間物美超市收的,一個人限購2瓶,我們收回來的;原箱裝的是經銷商渠道的貨,每一箱的批號都可以打印出來,加蓋公司公章,寫上假一賠十……”昌平區的一位賣家告訴市界。

9月下旬,茅台投放在物美、華潤萬家、大潤發等商超的飛天茅台開賣,引發搶購。儘管有各種條件的限制,但是隊伍還是排成了長龍,而黃牛緊盯着隊伍裏以1499元搶到的“幸運兒”。

當時,在海淀區學清路的物美超市,有夫妻雙雙請假去搶茅台。不過他們不是真正的消費者,要麼囤着待漲,要麼以1800元賣給黃牛。

一瓶飛天茅台,一個轉身就能賺至少300元;夫妻倆如果搶到4瓶,就可以賺至少1200元。

▵ 飛天茅台酒

王鳴是大興區的一個酒商,據他稱,自家的散瓶貨也是從物美超市消費者手裏收回來的,他店裏的飛天茅台零售價為2380元;而整箱裝的貨源是專賣店,售價為14700元(一箱6瓶,每瓶合2450元)。

為了表明自己的產品是正規渠道,王鳴告訴市界:“我們支持去專賣店結賬、提貨。”

王鳴所説的這家專賣店,位於北京的南邊,是茅台官方授權的專賣店,擁有全國統一編號。王鳴告訴市界,按照他給的價格,可以隨時去這家專賣店提貨,如果量大,需要提前告訴他以備貨。

“我領着你去提貨結賬,全程你跟着我,結賬的時候不要太聲張。酒從店裏拿,單子也是從店裏開,但是在店裏不能提價格……貨你放心,只是不按1499元的價格。”王鳴告訴市界,他經常去這家店裏拿貨,不只是飛天,還拿王子酒等茅台系列酒,“我相當於他們的分銷商,就是他們的酒我去賣”。

同是這家專賣店,市界表明想購買飛天茅台後,卻被工作人員告知,2019年的飛天茅台售價為1499元,但是沒現貨,需要到店預約登記。“得等好幾個月,因為已經預約了好幾千人了。現在預約年底拿貨可能夠嗆,今年的計劃量已經執行完了。”

這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套路?

在北京東五環的一家銷售茅台的商貿公司,其總經理楊剛告訴市界,自己店裏銷售的飛天茅台也是來自經銷商和專賣店,“專賣店的貨多得很,都給我了你肯定買不到”。據他透露,他在專賣店的拿貨價高於1499,所以他店裏的售價更高,散的2250元/瓶,整箱2450元/瓶。

當被問到專賣店真正按1499元賣給消費者的比例大概有多少時,楊剛説:“有5%就不錯了”,他告訴市界,這是行業裏“不能説的祕密,經銷商和專賣店都一個樣”。

長期在鄭州經銷白酒的王鵬,對行業內的這些“祕密”早已覺得不稀奇。他告訴市界:“如果專賣店有貨,就得按1499元賣,他只好沒貨了。”囤貨和高價轉手出去會賺得更多,所以,“很少量的在專賣店賣,做做樣子,應付廠家檢查”。

03

控價,看上去很美

在貴州茅台成為“東方神水”和“股王”的過程中,經銷商始終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這裏不得不提已經落馬的原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他一手打造了茅台的經銷商體系。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山西朔州假酒案衝擊着白酒行業,茅台也賣不動了。半年過去了,才銷售了不到700噸,離全年2000噸的銷售計劃還差得很遠。

袁仁國臨危受命,組建了茅台歷史上第一支營銷隊伍。他下死命令,只問結果,為茅台打開了銷路。

▵ 貴州茅台前任董事長袁仁國

在2001年上市的時候,貴州茅台的銷售人員不過130人,而經銷商和代理商達300多家,公司產品的銷售主要依賴於這300多家經銷商。依賴程度有多大?2000年,最大的5家經銷商的銷售額,佔了貴州茅台銷售總額的13%。

2017年12月,在茅台營銷二十年會議上,袁仁國用一組數據表達了對經銷商們的感謝:茅台的經銷商隊伍從1998年末的146家,已經發展到了2000多家(國內經銷商、專賣店等客户),其中海外代理商104家,市場覆蓋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

茅台的出廠價與市場價相差很大,中間肥了不少經銷商。不過,茅台能締造神話,經銷商更是功不可沒。

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的政令與塑化劑風波接踵而至,茅台遭遇重創,甚至一度守不住價格線出現倒掛。

在當年的經銷商大會上,袁仁國要求經銷商對飛天茅台的零售價不能低於1519元/瓶,而團購價不能低於1400元/瓶。“一定要沉着,一定要挺住,誰低價賣酒取締誰,毫不含糊。”

經銷商與袁仁國站在同一條戰線,艱難穩住了飛天茅台的價格。

在袁仁國前面,茅台的“一把手”是季克良。季老爺子一直主張“要讓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可袁仁國並沒有延續他的主張,將茅台帶上了奢侈品的道路。

2018年年初,袁仁國還在任,那時還只是總經理的李保芳就呼籲經銷商,不要隨意炒作、抬價,斷送大好形勢。“要多為別人想一想,不要只考慮個人,一味尋求暴利。”同年5月,茅台閃電換帥,李保芳成為新任一把手,“酒喝不炒”成了茅台新主題。

長期以來,茅台採取的是區域總經銷+特約經銷商的渠道模式,後來發展了自營店模式,但是經銷商體系仍然是重頭。

不能忽視的是,經銷商可能正在變成茅台的敵人。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告訴市界,茅台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從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利益炒作集體,而由於茅台的配額制,區域總經銷具有壟斷性,所以經銷商是這個集體中最大的角色。

李保芳上任後,對功勞簿上的經銷商開始動刀。

▵ 河南許昌,一家茅台酒專賣店

三季報顯示,2019年1至9月,貴州茅台國內外經銷商減少了628家,其中,減少醬香系列酒經銷商494家。由此可推斷,前三個季度,已有134家茅台酒經銷商被清理和淘汰。

如果再算上去年被清理的經銷商,這個數字會更大。2018年,貴州茅台減少了608家經銷商,其中茅台酒經銷商437家。不到兩年時間,已經有1236家經銷商被清理,其中茅台酒經銷商達571家。

不只處罰、取消違規經銷商,在中秋當天,李保芳還“暗訪”了貴州六盤水的一家茅台專賣店,並放話“茅台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

在8月份的價格會上,李保芳表示,茅台將開展常規檢查、突擊抽查、交叉巡查和暗訪督查,打擊經銷渠道囤貨居奇、哄抬物價、虛假交易、捆綁搭售、轉移銷售、售貨不明等六種惡意擾亂市場秩序、嚴重損害茅台品牌形象及消費者利益的違約行為。

茅台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儼然變成了一場“貓鼠遊戲”。

在這前後,茅台集團營銷公司掛牌成立,近期又繞過經銷商直接與商超、電商合作,加大直銷力度。不過,2019年前三季度,貴州茅台批發渠道收入為577.67億元,同比增長19.53%;而直營渠道收入為31.03億元,同比減少了19.82%。

用白酒行業專家田卓鵬的話説,目前的這些直銷動作,只不過是解渴一時,並不能因此解渴。

關於茅台酒價格為什麼快速上漲,李保芳有一段論述:首先,是供需矛盾突出;其次,是收藏投資所致——茅台酒既有金融屬性,又有投資屬性;第三,選擇銷售時機帶來的囤貨惜售;第四,固定渠道銷售,讓市面上看不到茅台酒,造成一瓶難求的現象愈演愈烈。

茅台酒產能稀缺,供不應求,這眾所周知,而囤貨、惜售、炒作,加劇了稀缺性。

李保芳不可能不知道,並不是因為固定渠道銷售,讓市面上看不到茅台酒,而是市面上到處都是茅台酒,只不過價格已飛天。

重慶的一個黃牛告訴市界,他1900元左右收貨,2280元左右出貨,只不過一天一個價。10月中旬,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段開車的小視頻,並配文:喜提新車一枚。

在那些“酒友羣”裏,收貨的價格已經漲至2100元左右,還有人不停發佈着“求貨”的消息。張碩現在還會卡着點試試運氣,不過,他只能算個小買手,卑微地站在茅台炒作鏈的最底端。

(應當事人要求,文中張碩、劉偉、楊琪、王鳴、楊剛、王鵬為化名)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