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康達六年香港電視劇般的“爭產風雲”似乎即將大結局了——若論持續時間,ST康達與京基集團這出爭權大戲已經比《真情》還要長了。
上週五,ST康達(000048.SZ)宣佈京基集團計劃受讓羅愛華、陸偉民合計持有深圳市華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而在股權轉讓完成後,京基集團將合計持有ST康達71.5%股份,而羅愛華和陸偉民兩人將徹底告別ST康達。
受此消息及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消息影響,今日ST康達股價出現一字漲停,且近九日公司股價均錄得上漲,近三日均是連續錄得漲停。最近兩個交易日更是一字漲停。八月至今,ST康達的累計漲幅達到17.4%。
(圖片來源:富途證券)
從市場的反映來看,徹底脱離了羅愛華和陸偉民的掌控,投入京基集團的ST康達似乎備受看好。
股權最終悉數花落京基集團後,沒有了爭權煩惱的ST康達能借此起飛嗎?
六年爭權兩茫茫
據公開資料顯示,康達爾集團(ST康達全稱)創立於1979年,其前身為深圳市養雞公司。成立初期,公司主要從事家禽養殖,是深圳是四傢俱有活雞輸港權的企業之一。1992年,公司開始在全國佈局飼料業務並涉足房地產業,向多元化業務發展。
1994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農牧上市公司。2002年,羅愛華與其丈夫陸偉民持有的華超集團從“莊家呂梁”(關於此人,則又是另一篇故事)手上接過的康達爾集團。
此後,在羅愛華的帶領下,雖説康達爾業績平平,不似呂梁時期那般翻雲覆雨,卻也是平平淡淡也是真。
直到2013年,一位名為林志的神祕自然人用12個馬甲賬户在二級市場開始悄然增持康達集團股份。至2016年12月,“林志”持股比例已達到19.8%。然後,這個神祕的自然人突然將其所持的所有股份協議轉讓給京基集團。而京基集團在同年又陸續買入康達爾集團的股份。
至2016年6月,京基集團持有康達爾集團的股權比例已達31.65%。羅愛華這才猛然驚覺,有人想搶走她對公司的控股權。
之後雙方不斷增持,持股比例一度僅相差0.01%,所謂高手過招,勝負便只在這毫釐之間。華超投資一直將京基集團視為“違規增持者”——羅愛華咬定最初的神祕人林志根本就是京基集團下的員工。
雙方撕X愈演愈烈,2018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華超投資阻撓京基集團行使表決權,雙方遲遲未能在聘請審計機構上達成一致,導致公司未能按期披露2017年年報。當年7月,公司被冠以退市風險警示,由“康達爾”變作“ST康達”。
雙方這令人窒息的攻防一直到八月份才稍稍偃旗息鼓。當時,康達爾集團董事長、時任實控人羅愛華、原監事張明華等4人突然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罪名被刑事拘留。
事出有些突然,京基集團連連打蛇隨棍上,提出主動要約收購。11月,京基集團將持股比例提至41.65%,控股康達爾集團。京基集團董事長陳華也終於如願成為了康達爾集團的實控人。
而在上週京基集團宣佈受讓羅愛華和陸偉民夫婦持有華超投資全部股權後,該持續六年的爭權鬧劇方終告一段落。
而股份轉讓完成後,京基集團將持有ST康達71.5%股權。根據有關規定,京基集團將向除京基集團和華超投資以外的公司其他股東發出收購其所持有的全部無限售條件流通股的要約。
但ST康達指,該全面要約收購併不以終止公司上市地位為目的。
六年爭權雖説結束了,但ST康達的故人們,卻早已兩相茫茫。羅愛華被捕後,各種有關其掏空康達爾集團揣測紛紛不脛而走:有説她從2002年至2010年的八年來一直在苦心孤詣地掏空上市公司資產,將公司旗下運輸、房地產、電廠等板塊資產通過皮包貿易公司轉至個人腰包。
有説她賬上對資產進行減值撥備,實際上早已偷偷將其變賣,從而暗度陳倉;也有説她過去多次變更合併報表的披露範圍,其中其實藏着已被變賣的資產。
箇中真偽,旁人自然難以分辨。但從2002年9月至2010年間,康達爾賬面上總資產的確是從12.52億減至7.69億,縮水了38.5%。
此番真正換了主,或許ST康達將有望突破此前“身體(總資產)被掏空”的困境。
正式傍上京基後 ST康達能起飛嗎?
其實本次股權轉讓因華超投資股東羅愛華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目前尚未有結論性意見或決定,故尚存在無法完成的風險。
但就外界預期而言,ST康達已正式擺脱了羅愛華。
截至現時為止,康達爾集團已成為集集現代農業、公用事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投資業等四大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公司業務具體大概可分為五大塊,包括房地產業務、運輸業務、供水業務,及飼料、養豬業務。
其中,在2002年至2010年,公司盈利的主要為前三大業務,後一類業務一般而言常處虧損狀態。
在上週五,除宣佈京基集團受讓羅愛華所持華超投資所有股權外,ST康達還宣佈將子公司深圳市康達爾(集團)運輸有限公司所有股權及深圳市康達爾交通運輸有限公司49%股權作價2.13億人民幣對外轉讓。
轉讓完成後,ST康達將不再持有兩子公司股權,其手下所持的公司僅剩房地產開發、貿易公司、飼料公司和養豬公司。
轉讓後:
(圖片來源:ST康達公告)
從最新的業務架構調整來看,ST康達正逐漸精簡“瘦身”其經營業務範圍,一改過去“大包圍”但缺乏重點的業務經營策略。如公司所言,ST康達此舉是為了整合現有資源,聚焦公司核心產業,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
當中,京基全面接手後最值得期待的自然是ST康達的房地產公司。
京基集團作為深圳地標建築京基100和KK MALL商場等物業的開發商,其在商業物業開發及運營方面的能力或許有目共睹。目前,公司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50強。
而京基集團此前之所以會三番四次、想方設法取得ST康達的控股權,原因在於康達爾集團旗下擁有着京基集團十分眼饞的資源——土地。
目前,ST康達在深圳西鄉的“山海上城”可售面積達50多萬平米,預期銷售額達300億元。另一地產項目沙井康達爾工業園還有147萬平方米的開發規模——甚至有意見指,ST康達現有手上的地的總價值就已超過了京基集團手頭上的總資產。
ST康達手上相對充裕的土地,如果再加上京基集團的商業開發能力,未來其前景也許會比較樂觀。
實際上,在京基集團正式取得控股權當年的2018年,ST康達業績即取得大幅度改善。截至2018年12月31日,ST康達取得營收34.37億元,同比增長121.79%;淨利潤4.37億元,同比增381.22%。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為1.11億元,同比再大增1031.85%。
(圖片來源:同花順)
至於此前被指屢屢被掏空的公司總資產,在2018年間亦已增長至51.8億元,同比增幅為32.72%。截至今年第一季,公司總資產再增至58.05億元,同比增幅再擴大至58.09%。
(圖片來源:同花順)
從主要經營數據上看,ST康達現時已不再有2018年初兩大公司明爭暗鬥時被冠上的“ST退市風險”。而且,在京基集團全面接手之後,如果ST康達真如公司所言,並不會因京基集團的全面要約收購而退市的話,那麼,未來股票市場上已經“瘦身”的ST康達未來表現可能會更加“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