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戴志康:一个地产大佬的P2P折戟路
格隆汇 09-01 20:42

作者 | 汉阳树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15年1月21日,上海证大(0755.HK)宣布停牌,几天后,戴志康宣布退出房地产产业,以总价12.507亿港元将其和女儿持有的42.03%股份全部卖给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控股有限公司。

戴志康成为国内知名的地产大佬中第一个挥手告别这个喧嚣江湖的人,并且不谈卷土重来。

他的解释是:“作为一个产业,一个生意,(房地产)对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对我而言,是半卖半送(指卖上海证大),这个行业太拥挤了,不需要这么多公司。

戴志康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话音落下没多久,地产行业即迎来2016年-2017年的黄金爆发期。

退出房地产后,戴志康瞄准了互联网金融,2015年是“互联网+”疯狂的一年,其中最热的就是互联网金融。

戴志康说:“我最看好P2P。

戴志康更没有想到的是,四年后,他会被P2P送上一条不归路。

1

8月12日,捞财宝发布公告,因存管方瑞华银行自身业务调整,捞财宝将在无存管的情况下停止新增业务。

瑞华银行立即回击,这个锅我们不背。

同日,一份《关于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前终止全体员工劳动合同关系的通知》传出。

捞财宝、证大投资都属于证大集团旗下,实际控制人均为戴志康。另外,要指出的是,证大投资为捞财宝的资产端公司。

P2P平台暴雷后,没有责任心的留一封信骂一通投资者BS,然后溜之大吉,有点责任心的无非是承诺不会跑路。

8月13日,捞财宝官方否认了证大投资全部裁员的消息。

8月14日,戴志康在捞财宝平台发布了一封致用户的信,信中称:“请大家给予我们一些耐心,我们有能力实现平台的良性退出。

8月22日,戴志康又在捞财宝平台上发布了致用户的第二封信,信中称暂时不能拿出几十亿的现金来借款借款人为大家做兑付,强调和所有证大的高管不会跑路、失联,这样的行为配不上证大27年的招牌。

戴志康确实没有跑路,8月29日,他向上海警方投案自首了,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池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

根据第三方的清算数据,捞财宝未偿付金额或高达198亿。

P2P阵亡名单上又添一大员。

2

戴志康出生于1964年的江苏海门,同一年出生的还有浙江杭州的马云。说起来,后来葬送戴志康的互联网金融的奠基人恐怕非马云莫属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戴志康的人生起点要比马云高得多。

1981年,17岁的戴志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主修国际金融,1985年戴志康又考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清华五道口的前身。

1987年,戴志康毕业,进入中信实业银行总行,任行长办公室秘书。

那个时候海南投资很热,1988年,戴志康辞去了中信实业银行的岗位,去海南创办了“国际金融公司”,不过,这次创业没什么结果。

不到半年,戴志康回到了北京,去了德国累斯顿银行,任北京代表处中文代表。

但在南方吹的这半年热风,始终难让戴志康忘怀。

198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海南第一家有价证券专营公司——海南省证券公司,1990年1月1日公司改制成全民股份制公司。在同学张志平的邀请下,戴志康再一次回到海南,当上了海南证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这开启了戴志康真正的金融生涯。

1992年,在戴志康的组建下,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成立了。

富岛基金发行总额6000万元,主要投资海南房地产、海南股票、深圳股票,开局很不错。凭此一战,戴志康名利双收,不仅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还在投资界里声名鹊起。

拿着人生第一桶金,戴志康开始在杭州投资房地产,出资成立了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0岁不到,可谓意气风发。

不过,世间好物很少坚牢。

1993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刺破了海南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戴志康也未能幸免。

1994年继续是沉寂的一年,1995年2月发生了著名的327国债事件,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锒铛入狱,戴志康因为站在了多头这边成功翻身,据说戴志康在此役中赚得600万元。此后股市成为他的战场,低吸高抛做得非常溜,其中做的最知名的一只票叫苏常柴,获利超过1个亿。

1999年,也即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戴志康淡出了股市,全身而退,去搭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快车。此时的证大,净资产高达2.5亿。

3

1992年戴志康即在杭州投资了房地产项目,杭州的湖畔花园,马云创业的起点,开发商正是戴志康的证大。

1998年,戴志康来到了上海,开始了完全独立创业。淡出股市后,戴志康华丽转身地产,一口气以低价在浦东拿到足以开发10年的土地。证大的地产,产品线多以艺术口味和人文气质的建筑设计著称,像著名的联洋社区、大拇指广场、九间堂、喜马拉雅中心等。

2005年,上海浦东区的九间堂别墅开盘,曾经轰动地产圈,时至今日,九间堂仍然是顶级中式豪宅的代表。

靠着低价拿地的成本优势,戴志康的证大在浦东打造出了一系列成功项目,这让其成为地产行业分量级的人物。2003年,上海证大在香港借壳上市,代码0755.HK。

不过,更让戴志康在这个行业声名远扬的是,他将金融业的杠杆在地产领域淋漓尽致地使用,最终将自己送出了房地产的局。

2007年,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动工,这个项目融入了酒店、美术馆、舞台、商场,由日本知名建筑师操刀,设计理念非常超前。

但是,你看看,上市公司中,市值千亿的有哪家是做商业地产的?过去两年,神州大地上一道魔幻的色彩是,住宅租金与商业租金的分道扬镳。

喜马拉雅文化上取得了成功,但商业逻辑上乏善可陈,这个项目耗去了戴志康30亿的现金。

为了挽回喜马拉雅中心的失误,2010年戴志康以92.2亿元创纪录的价格拿下了上海外滩的8-1地块。问题是,这个时候上海证大的账上现金仅5亿元,银行存款加净资产总额不超过30亿。

证大想以高杠杆上演蛇吞象,但现实是残酷的。据媒体报道,证大因为超过了第二次的土地款项交付时间,每天支付的滞纳金高达460万元。20个月之后,2011年11月,上海证大因资金问题不得不割肉给复星。

割肉后,上海证大的负债率由2011年的98%下降到2013年的81%。不过,在资金运作上长袖善舞的戴志康并未就此停手,2014年,上海证大以11.94亿元,高杠杆在南京扩张,当年资产负债率又飙升至138%。

自此,证大的杠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015年升到了242%。

最终戴志康不得不引入东方资产,败退房地产。

但悲催的是,选商业地产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他又选错了P2P。

P2P是抢钱的地方,前提是你跑得快。一种跑得快是你一开始就打算割把韭菜就跑,一种跑得快是你跑得过经济。

P2P本来承接的业务就是银行不愿意接的,本身风险就极高,一旦碰上经济下行,金融收紧,就会发现这个行业,即使是认真地在做,也是在裸泳。

兴于金融,又亡于金融,成于地产,也败于地产,纵横27年的大佬,沦落至此,也是令人唏嘘。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