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Costco来中国大陆的首个周末,茅台消失,众人排队退会员卡
格隆汇 09-01 10:42

作者:枕木

来源: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很明显,来中国大陆三天后,以购物体验好著称的Costco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也见证了大家进入超市后,从体面精致到“大打出手”的全过程。

1

说实话,每日人物编辑部让我这个周六来逛Costco,我内心是拒绝的。

Costco,中文名开市客,它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这周二,Costco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家线下门店开业了。开业前三天,这家在上海的门店就因为过于火爆、限流、暂停营业,屡上新闻头条。

一个名叫“企鹅吃喝指南”的公号描述:保安在商场附近的路边举着牌子,“停车需要3小时、排队买单需要2小时”;离 Costco 还剩3公里的时候,高架已经堵住了,司机带我们从旁边绕了个弯,在还剩1.5公里左右的农田放我们下车,此时正是中午十二点,我们顶着烈日步行到 Costco。

时代周报记者首日探店,称自己“险些遭遇踩踏”,虎嗅的记者更好玩了,他们的文章标题叫做《我替你们去了一趟魔都的Costco,差点死在那里》,在一个名叫“灾难级的通行体验”的小标题里,他们和彬彬有礼的司机师傅聊完了能聊的所有话题,还是堵车,最后,师傅不顾风度的骂了句上海话,然后问,要不绕道10公里再走过去?

工作日尚且如此,周末会不会更加夸张?为了保险起见,我提前在周五的晚上去踩了点,门口的保安师傅说,开业三天后,已经没有了价值103699元的爱马仕铂金包,也没有标价1498元的“飞天茅台”这类“秒杀型商品”了,不需彻夜排队,只要六点多到达就能第一批进入超市。

清晨六点半,当我到达Costco时,前面已经有近100人正在排队,他们大多是看了新闻后第一次来探店,“听说很便宜,就想来看看”。四点半起床从浦东赶来的徐阿姨说,如果不是因为新闻热议,她都不知道这里开了一家新超市,“沃尔玛老气叻,这个超市很洋气的”。

要进入Costco购物,你需要先办一张会员卡,大家消息都很灵,提前在网上花299元办好了。有人是开车来的,也有人是骑电动车来的,拎着几片吐司和一壶浓浓的茶,大家都倚在栏杆上等待。

不到七点,队伍流动起来,沿着楼梯往3楼停车场走,进了停车场,人群有些兴奋——只要穿过一扇门,就可以下楼进入超市了。

Costco的营业时间是9点,等这扇门开,我们花了将近2小时,秋天的清晨本该是有些凉意的,人太多了,空间逼仄,汗冒出来,有上海阿姨从购物袋里掏出了早早准备的扇子。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3楼停车场,人群被分成一支一支长约100米的队伍,拍视频的,打电话的,招呼朋友的声音,像蜂群一样“嗡嗡”的。排在前面的女孩渐渐站不住了,靠在男友身上:“我要吐血了,我去的不是大卖场,是迪士尼吧。”

终于,临近开门,保安拿起了扩音喇叭不停重复:没有茅台,没有茅台,没有茅台,大家不要跑,慢慢走,不要跑,慢慢走。那扇人人都要经过的铁门上面也贴着7个大字:飞天茅台已售完。

工作人员举着一张牌子:飞天茅台售完。 图 / 枕木

2

如果说上海的Costco排起队来像迪士尼或者环球影城的话,进去后感觉有点儿像宜家,卖场是一个大仓库,空调很足,商品被摆在大货架上。不仅有蔬果、肉类、乳制品、海鲜、花、酒、家具,在收银台附近还有轮胎部、眼科诊所、照片冲洗店。

这是一个让人很有安全感的地方,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调侃的:如果僵尸来袭,就要躲进Costco,有牢固的水泥墙、足够用好几年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僵尸绝对进不了Costco的大门,因为僵尸没有会员卡。

走进Costco,会瞬间理解为什么它被称为是“XXXXL号超市”,这里的一切都很大,两米多高的熊玩偶,购物车适合双人推,可以躺下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一盒电池4打起卖,就是48节,肥皂一买就是8块,随便一个蛋糕都像脸盆那么大,拳头大小的餐包,一袋36个。

尽管保安已经反复说过,没有飞天茅台,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走向售酒区域。一位名叫Tony的工作人员很无奈地站在那里,手里举着一块白底红字的告示牌,上面写着:飞天茅台售完。

不知因为是周末,还是因为暑假,今天Costco的顾客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来购物,常见组合是3口之家,或者再加上两位老人的5口之家。你可以在购物车里见到各种各样人类的幼崽,吵着要吃烤鸡的,玩包装袋的,要玩具的,看大龙虾的,还有的小朋友太冷了,家人干脆买个毯子,把他裹起来放在购物车里。

一整个上午,我遇见了许多热情的顾客,有拉行李箱过来的,也有坐着轮椅过来的,还有一位新手妈妈,抱着才两个月大的婴儿排队买烤鸡。

到处都能见到打开手机计算器的人,他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一个念数字,另一个算均价,算下来发现,28个可颂42.9元,算下来每个一块五毛三,买到就是省到,两盒麦芬12个,一共59.9元,才5元一个,“真的蛮便宜。”

几乎每个购物车都能见到的爆款商品是:37.9元整只烤鸡,39.9元5个超大号的秘鲁牛油果,42.9元28个的迷你奶油可颂,129.9元一罐的科克兰坚果,以及整整齐齐摆放的牛肉。这些牛肉大多来自澳洲,西冷牛排平均一片不到40元。

我和一位Costco的员工聊了聊,他是中国台湾人,他告诉我,肉类是Costco的王牌产品,也是非常具有差异化的商品,不像薯片可乐,哪里都可以买,这类商品做得好,能增加顾客粘性。

“怎么感觉卖场里面很多台湾口音的工作人员?”我把转悠一上午的疑惑抛给他。

“因为Costco在台湾已经有15家店了,比较有做中文服务的经验,这次派了很多台湾员工来支援上海新店。”有些呆一周,有些要呆几个月。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总能听到拖着长长尾音的“小心吼”,“麻烦让一下吼”。

3

很明显,来中国大陆三天后,Costco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开业前三天售价为1498元一瓶的飞天茅台没有了,这个价格比贵州茅台厂家零售指导价还低一元;

原本售价32.9元的两瓶装味全冷藏牛奶,现在也调到了53.9元;水井坊的特价酒卖完了,原本卖919元的五粮液也调价至1069元了——很多抢破头的东西下架了,或者是调价了,优惠力度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

开业第一天,1200个车位满了,1500个推车不够用了,收银台等待付账的顾客,从结账柜台一直排到几百米外的商场的另一头,工作人员说,“连脚都放不下。”当天下午Costco的官方APP发布信息暂停营业,但到了今天,商场里的人已经不似之前那样拥挤了。

知乎上一位名叫“空一格”的网友曾分享过自己在美国逛Costco的购物体验。在美国,沃尔玛里有很多“穷鬼、醉汉、流浪人”,有的人甚至在店里打地铺,但Costco是不会的,因为需要交会员费,不持会员卡不能进店、不能购物,筛除了一些非会员人群,购物体验是很好的。

人们津津乐道的几个故事是,曾经有一位外国网友,在Costco买了一颗圣诞树,过完圣诞之后,圣诞树死了,Costco退款了,甚至连咬过一口的饼干,也可以无理由退款。会员卡也可以取消两次,并全额退还会员费。

可今天在现场,我问了许多顾客,他们对Costco表现了很明显的失望态度。拖着买菜的小拖车来的阿姨不满意,“网上说的那么好,我过来两小时,排一两小时队,一点都不合算。”她给我算账,坐197路公交车来,来回路费十多块钱,还不如在家门口的超市买东西。转悠一上午,她拉着买菜的拖车,一件东西也没买就离开了。

拥挤让人变得不体面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告诉我,来逛Costco是觉得它“档次比较好的”,结果挤来挤去,小孩一直哭,“成本太高了,下次不会来了。”

可以和小朋友身型媲美的大袋面包。 图 / 枕木

今天,我见证了大家从体面到放弃的全过程。刚进去,大家还是精致的,实在是累了,才在沙发上靠一下,起身时不忘把防尘垫整齐摆好。

三个小时过去,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又累又饿,结账柜台外面的饮食区挤满了人,人们围着垃圾桶吃披萨。我目击了两个小型摩擦现场,有人的可颂面包被人偷走了,起了争执,被工作人员拉开,还有另一位年轻女士因为购物车推搡起了肢体冲突,被打出了鼻血,一边捂着鼻子,一边喊,“别让他跑了,调监控,我要报警。”

也难怪,在超市的出口位置,会员卡的退卡处,退卡的队伍很长,人太多了,工作人员两点还没吃上午饭。逛了一天啥也没买的空巢青年我,也丧气地把会员卡退了。毕竟,唯一想买的可颂,一餐一个,也够我吃一整个礼拜了。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