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中静系减持徽商银行 昔日盟友杉杉集团接盘
格隆汇 08-31 09:37

来源:大摩财经

作者:海星

徽商银行(3698.HK)与大股东“中静系”内斗还未完全谢幕,中静系却减持了徽商银行股份,而其减持股份的受让方正是其昔日盟友杉杉集团。

8月27日,中静新华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持有的中静四海实业51.65%的股权至杉杉集团,交易对价为18.82亿元。

截至目前,上述交易的工商变更已完成,中静四海已成为杉杉集团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

中静四海主要持有徽商银行5.06亿股内资股,占徽商银行总股本的4.16%。这意味着,中静四海所持徽商银行4.16%的内资股成为杉杉集团旗下资产。与此同时,中静系所持徽商银行的比例则降至11.96%,仍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集团与中静系颇有关联。此次受让的中静四海曾是杉杉集团与中静系的中静新华共同出资设立。中静四海最早于2007年通过增资及股权受让的方式成为徽商银行股东之一,中静系则由此便开始了与徽商银行的命运牵绊。

中静系与徽商银行

“中静系”是指中静新华资管、中静四海实业、Wealth Honest、Golden Harbour、中静新华资管(香港)组成的公司,实控人为现年53岁奥地利籍的高央。

中静系自入股徽商银行以来,就不断增持股份,到2016年,已成为徽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至此,徽商银行与中静系的内斗便拉开帷幕。

资料显示,徽商银行前身为合肥商业银行,由安徽合肥31家信用合作社于1997年合并成立。2011年时,徽商银行曾打算于A股上市,但2013年却转道在香港登陆资本市场。

中静系与徽商银行首次交锋是在2015年,当时中静系因不满徽商银行公司章程的相关议案而发起诉讼,这场诉讼最终以中静系败诉收场。2016年,双方因是否在境外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再次发起内斗,不过中静系依然败退。徽商银行于2016年成功发行了8.88亿美元境外优先股,该优先股在联交所上市,上市代码为4608。

之后,徽商银行与中静系又因股利分红方案不统一而矛盾升级,中静系高央更是将矛头直指徽商银行原董事长李宏鸣。更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上市一直是徽商银行的心病,但其A股上市路上,中静系一直是脱不开的“绊脚石”。

2015年,徽商银行递交了A股招股书,却因中静系拒绝在申报材料上签字而终止;2017年底,被中静系视为“眼中钉”的李宏鸣离职,徽商银行随即再次启动A股上市计划,同时徽商银行管理层大洗牌。然而,到2018年2月,上市计划又被搁浅,徽商银行当时公告解释为“鉴于本行仍需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个别董事和股东进一步协商,……决定撤回A股发行申请”。

2018年12月,徽商银行再次发布了A股上市计划,拟以1元面值发行不超过15亿股。今年4月,徽商银行董事会会议通过了与A股发行相关的多个议案,但其A股上市仍未获得股东批准。

徽商银行积极谋求A股上市与其低于标准线的公众持股量有关。截至今年4月底,徽商银行的公众持股量为15.66%,仍低于联交所规定的25%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徽商银行曾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股东减持股份;二是进行H股配售;三是在A股上市。目前,徽商银行主要推动在A股上市的方案,并决定要于今年年底前向证监会递交A股IPO的申报材料。

截至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总资产规模1.1万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净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3.9%;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15.1%。

值得注意的是,在徽商银行公众持股量的压力下,股东之一的中静系一直未选择在二级市场减持股份,这主要是由于中静系的主营业务为股权投资,利润主要来源于项目投资收益,其中主要投资项目就是徽商银行。

截至2018年,中静新华实现营收14.6亿元,其中投资收益为13.78亿元,而投资收益中,有90.69%的收入来自徽商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静新华对外发行了两只债券,规模合计17亿元,2022年到期。但两只债券的投资者在2020年均可以行使其回售选择权,届时中静系将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

如今中静系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徽商银行部分股权转让至其盟友杉杉股份,一方面迫于资金需求,一方面是想通过盟友关系仍牢牢把持徽商银行的控制权。

杉杉集团

杉杉集团由宁波人郑永刚创办于1989年,早期主要做服装业务,1996年旗下杉杉股份(600884.SH)上市,成为服装上市公司第一家。

不过,杉杉集团最引人瞩目的是其在资本金融领域的运作,郑永刚在资本市场中更是被称为“壳王”。其金融业务主要有四大块,即银行投资、投行业务、创投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旗下富银融资股份(8452.HK)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

郑永刚金融投资始于宁波银行,是宁波银行的发起股东之一。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郑永刚收益颇丰。之后的几年,宁波银行也为郑永刚的上市公司杉杉股份贡献了大部分利润。除了宁波银行外,杉杉股份还持有稠州银行7.62%股权,今年上半年,其对稠州银行的投资收益达5961万元。

郑永刚最为出名的一笔投资是入主壳股艾西迪(现申通快递,002568.SZ)。2014年,郑永刚旗下的泓石投资以每股14元左右,合计12.9亿受让了艾西迪27%的股权,郑永刚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2015,郑永刚操刀艾西迪重组,并成功让申通快递借壳,重组后的上市公司股价暴涨,郑永刚再次从资本市场获益。

之后,郑永刚还入股过江泉实业、新华龙(现吉翔股份)、中科英华(现诺德股份)、希努尔、洛阳钼业等公司,其在大部分公司的资本运作均获得不菲收益。

近年来,郑永刚的资本版图有所收缩,对多家上市公司已实现退出,目前持有的宁波银行、申通快递等上市公司处于陆续减持中。

不仅如此,郑永刚的实业投资也有了收缩之态。今年七月,杉杉集团将旗下杉杉商业集团100%股权,以29亿元转让给唯品会。杉杉商业集团的主要资产为线下奥特莱斯商场。

在投资业务收缩之时,杉杉集团的重心已转至新能源。目前其新能源业务主要在上市公司杉杉股份旗下,杉杉股份更是转型成为一家新能源上市公司,旗下主要有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及能源管理服务业务。

截至今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4.41亿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滑52.97%,净利大幅下降除受锂电池材料业务下滑影响外,还受抛售宁波银行股票所累。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