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北京VS上海:“活着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
格隆汇 08-30 14:00

作者:Gossip girl DT君 

来源:DT财经

Costco开业你去现场了吗?人口普查似的排队场面对于上海人来说已经不稀奇,毕竟当新鲜的商品或是业态来到中国时,上海常常是第一站。但当Costco的新闻不断发酵的同时,在互联网的角落里也有一群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Costco什么时候来北京?

北京和上海,一个政治中心一个经济中心,中国人心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它们的关系如同肯德基隔壁的麦当劳,耐克对面的阿迪达斯。它们是所有社会生存类话题的常客,也是绝大多数城市比较文章的主角。它们集聚了最丰厚的商业社会文化资源,城市性格却截然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城市,可能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那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更适合你呢?DT君建立了一套“青和力”的评估体系,从三个不同需求层次,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70个三级指标,来详细比较这两座城市的优劣特点,帮你精准决策。

这套评估体系的结果显示,上海和北京的“青和力”几乎同分,遥遥领先中国其他城市,但分项指标成绩各有千秋。这意味着,对于年轻人来说,两个城市具有同样强大却又特色迥异的吸引力。

1

北京:奋斗青年的天堂

北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上。

虽然在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线上消费总额等方面,北京稍弱于上海,但由于少了近300万人口,人均指标上北京稍胜于上海。

北京在第三产业上的发展也领跑全国。2017年其第三产业GDP占比为80.56%,高于上海的69.18%。一般来说,第三产业GDP占比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越好。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GDP占比一般在70%-80%之间。

虽然略低的三产占比数字,不一定就说明上海的城市发展硬实力不足,因为以制造为优势的德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但在我们这一以年轻人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中,第三产业即意味着能提供更多、更理想的工作岗位,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人。

知乎专栏作者林安有一篇关于京沪生活对比的文章,也突出了两座城市工作机会上的差异。她表示,在互联网、传媒、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北京的机会要多于上海。

细数那些让大学毕业生垂涎的知名企业,北京的中国500强企业数量是上海的3倍,新经济上市公司(包含TMT、互联网、医疗技术等高科技行业)数量比上海多三成,独角兽公司数量和创业能级比上海翻倍。

连续创业者Elad Gil曾在全球技术中心分布趋势的分析文章中《Industry Towns - Where You Start A Company Matters》说道:科技产业具有强烈的集聚效应。底特律之所以能成为汽车中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福特汽车公司和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碰巧都在那里开业。其他企业和供应商为向福特和奥兹莫比尔靠拢,就都把公司搬到底特律。于是一个工业城镇就诞生了。

人才也同样如此。拥有较高职业理想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肥沃创业土壤与丰富就业机会的城市。而众多的知名大公司为北京青年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岗位。

而根据智联招聘数据,上海的大公司(员工数量在1000人以上)招聘需求数量差不多是北京的3/4,应届毕业生员工的招聘需求也少了约10%。而在所有招聘岗位中,年轻人更偏爱的前沿行业占比数字,上海也比北京要低约15%。

尤其是在IT服务、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上海的岗位占比比起北京少了约三成,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也不到北京的一半。

对于在北京从事新媒体工作多年的李华来说,非常符合现实。虽然身边不停有人入职离职,但他们通常不会离开北京。“因为一旦离开北京,就很难找到同等分量的工作”,李华告诉DT财经。

不过,优渥的就业资源和经济实力的背后是北京青年们普遍的知识焦虑。相比上海,北京青年在线下学习场所、知识付费等硬核学习提升方面非常投入。根据网易云课堂数据显示,北京知识付费规模比起上海多出了近40%,妥妥坐稳了头把交椅。知乎上,北漂焦虑的问答也屡见不鲜。

也许正是如此,多的是一边在北京“追梦”,一边又吐槽北京没有生活的年轻人。

2

上海:更具烟火气息的欲望都市

“我们在这儿迷惘,我们在这儿寻找,也在这儿失去”不光是一句歌词,也是北京居民出行时的真实写照。

“刚去北京觉得城区好大,不跨区都要在路上花1.5个小时。如果‘不幸跨区,单程可能就要花2个小时——就像是一场短途旅行。”不光是林安,对于其他生活在北京的居民来说,这种日常出远门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段子:在北京谈恋爱,只要不在一个区都算是异地恋。若是一个住在海淀、一个住在通州,想要约会的话只能是“拜拜了您嘞”。

显然,北方城市更加开阔与粗犷的城市规划特色,在讲求供应密度的便利性建设上确实不占优势。而在上海,从浦东国际机场到虹桥国际机场横穿整个城市坐地铁也仅仅需要1.5小时,这还不包括磁悬浮、机场大巴等特定便捷交通。此外,随处可见的全家、罗森、7-11,以及遍地扎堆的网红餐厅,共同构建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就曾说过:城市并不仅仅是高水准收入而已,城市同时也要能够提供健康、文化的创新和自由。生活的满意度在城市中也非常重要。

除了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上海“摩登”、“时尚”的城市气质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大众品牌偏好度上,北京和上海的整体差距不大,然而在一些潮流品牌上,北京就不似上海那么“洋气”了。上海无印良品门店数量比起北京多35%,星巴克数量甚至比北京多出一倍。

同时,上海还是全球知名品牌的“首店聚集地”。号称“世界上最好吃汉堡”的Shake Shack于2018年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中国首店;当时全球最大,亚洲首家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选择在南京西路开业。爱马仕、路易威登、Vera Wang等奢侈品牌登陆中国时,上海也是首选。

充斥着一线大牌的购物中心遍布全城,是90后对上海这个摩登繁华大都市的第一印象。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比北京多开了53个3万㎡以上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内可选择的品牌数量也多出近3成。

上升到要满足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上海同样立稳了欲望都市的“城设”。

无论是文学、资讯及其他泛阅读,还是运动、美妆等自我关爱,亦或是旅拍、智能家居等生活新鲜感层面,上海都展示出足够的热情和闲趣拥抱生活。在文娱活力方面,“娱”的所占比重也要远远高于“文”。“时尚新潮”“热爱生活”的城市气质是上海的精神内核。

就像郭敬明在《小时代》中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描述一样“……外滩终于露出了它崭新的面貌,奢靡的、妩媚的、古典的、新锐的、搔首弄姿同时也盛气凌人的新颜。仿佛一个穿着华贵衣裙的贵族少女,沿着黄浦江岸轻轻地趟了下来,她曼妙的腰臀曲线弯成外滩动人的天际,她雪白的大腿撩动着无数金融家的炙热春梦”。

与北京相比,无论是从城市面貌还是物质文明的角度来看,上海都提供了更具活力的烟火气息与最具色彩的都市生活图景

3

北京与上海的较量

也是两个城市群的角逐

分别从工作、生活与精神需求的角度来拆解两个城市后,不同个性的年轻人应该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归属。北上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地理与行政区位决定了它们作为中心城市组群发展的未来,出于这种考量,“北京还是上海”背后其实是“京津冀还是长三角”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群的协同是影响城市发展潜力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地理空间的接近让城市群内多个城市成为一个整体,年轻人选择其中某个城市,事实上是拥抱了整个城市群的资源。

当我们将比较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又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从北上所属城市群各城市的青和力排名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出更好的城市层级体系。在上海之后,杭州、南京、苏州进入青和力前10名,宁波、无锡进入前20名,在不同程度吸引年轻人的分位段都有排位靠前的城市。相较之下,京津冀地区在北京和天津之外,城市群缺少中坚城市,青和力仅次于天津的石家庄,也已经排至第41名。

为了对比两个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这里我们引入了表现空间相关性的莫兰指数。莫兰指数大于0表示城市间的发展与地理集聚呈现正相关性,靠得越近发展程度也越相近;小于0则说明城市间发展与地理集聚呈负相关,靠得近的城市发展差距较大。

根据统计结果,长三角和京津冀的青和力发展指数总分均呈现出负相关,上海和北京一定程度上都表现出中心城市的强势。但如果计算青和力各细分指标的莫兰指数,明显能看到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差距更大。

在产业发展方面,北京的中国500强、独角兽及新经济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和占据京津冀城市群的86%。而在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只占40%,紧随其后的还有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产业发展并不弱势。

与城市群内产业发展失衡相对应,京津冀地区的工作机会分布也十分不均衡。应届生的校招机会、大公司和前沿行业的招聘名额几乎被北京包揽,薪资水平也领先较多。相较而言,长三角的工作机会含金量得分呈现较高的空间正相关,围绕上海的江浙地区城市亦有不少就业机会,收入性价比也相对较高。

在生活新鲜感与文化娱乐活力等软实力方面,上海对于长三角地区周边城市亦有正向的带动作用。

经过上面一番对比可以看出,在较为硬核的城市发展能级和工作机会含金量方面,北京拥有更加强大的资源;在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更具商业活力的街区和容纳新生活方式等方面,上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满足年轻人文娱需求与自我成长方面,两座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力不相上下。当超级城市的理想与欲望承载不起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时,上海青年退一步还有很多不错的长三角备选城市,而北京青年需要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寻找退路。

所以,对于不到巅峰心不死的事业狂人,北京可能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混好CBD圈层更要有腔调生活的小资青年,上海也许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城。白玫瑰和红玫瑰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只有合适与否。不同的青年,对于理想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义。

关于这个话题,DT君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希望和你一起探讨。9月4日,DT财经将举办“前往青年理想城·2019城市数据创想会”,发布《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城市青和力TOP100》,到时会有更多适合年轻的城市解码。戳文末二维码,期待你的参与!

(文中李华为化名)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