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掌趣科技(300315.SZ)套现史:资本局与赢家
格隆汇 08-29 21:42

作者:韩江雪

来源: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

借由密集并购,掌趣科技市值一度达到540亿,但此后蒸发逾八成,在此期间,各路人马至少套现60亿。

540亿与96.5亿的距离,是7.4个60亿。

8月27日晚间,曾经的“手游第一股”掌趣科技(300315.SZ)发布2019年半年报,营收与净利同比分别增加38%和42%的成绩单,并不那么寒碜,但资本的青睐已经远离。

没有最终的成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4天前,掌趣科技(300315.SZ)成立15周年之际,其现任董事长刘惠城,在内部信中为公司及员工加油打气,宣称已经完成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目标。

此前,掌趣科技的股价已在低位徘徊两月有余;当然,他的这封信并未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8月29日,掌趣科技收跌于3.5元,市值仅96.5亿元。

 “创业板四大天王”的辉煌远去后,这家公司被打上的烙印是“无主”、“爆雷”,甚至被部分金融从业者加入“问题公司”名单,让人几乎不记得——它也曾是一个神话。

其实,从资本的角度来说,从特定人的角度而言,掌趣科技本就是神话,且会一直是。问题,不过是谁成就了谁。

谁抛弃了掌趣科技?

被抛弃、无实控人,市值缩水逾80%,这是“手游第一股”掌趣科技近4年的真实写照。

掌趣科技近5年股价走势,

大股东持股不到7%,前3大股东合计持股15.51%,前十股东合计持股仅25.83%,掌趣科技是谁的?

2015年的荣光,已经远得连影子都难以看到。

2015年5月22日,那是掌趣科技在资本市场最高光的时刻。

那时,乘着2014年下半年启动的牛市东风,因着此前的数起并购,顶着“手游第一股”的光环,掌趣科技的股价顺势起飞,攀上23.5元/股(前复权价)的巅峰,掌趣科技的市值达到540亿元。

掌趣科技当年的管理层,或许不曾想到,4年后,这个数字再难企及。或者,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在乎,无论是掌趣科技当年的董事长姚文彬,还是他的继任者邓攀。

2015年5月14日,掌趣科技时任CEO、当时的实控人之一叶颖涛,以35.09元/股的价格减持1250万股,套现4.39亿元;同年7月23日,他辞去CEO职位,开启更凶猛的减持潮。

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掌趣科技也未能幸免于难,从当年6月16日到7月7日,掌趣科技一度下跌53.4%。叶颖涛辞职的时机,正是掌趣科技股价市值蒸发过半之时

当2016年掌趣科技股价缓慢回升后,叶颖涛的大手笔减持又开始。

因为不在公司任职的缘故,他不再受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股份25%的限制,从2016年3月到当年7月,叶颖涛3次减持掌趣科技股份2083万股,累计套现6.8亿元。

叶颖涛离职不到10天,他的搭档、掌趣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姚文彬于同年8月2日辞去公司一切职务,开始更大手笔的减持。

2015年3月,姚文彬减持1300万股、套现1.39亿元后,他的套现之旅正式开启。

从那时起,掌趣科技被抛弃的命运便已注定,姚文彬、华谊兄弟、叶颖涛、邓攀等前十大股东与高管们一次次近乎清仓式减持

2016年3月,姚文彬再次减持1300万股,套现1.38亿元;两个月后,他两次减持3600万股,4亿人民币落袋为安。此后的3年,姚文彬几乎一致在减持。

当年3月到7月之间,姚文彬分5次减持9950万股掌趣科技股份,累计套现12.35亿元;2017年6月20日,通过将55417497股掌趣科技股份以8.84元/股的价格,转让给腾讯旗下子公司林芝腾讯,姚文彬套现4.8亿元。2018年3月22日,掌趣科技发布公告,姚文彬以5.79元-5.84元的均价累计减持5515万股,共套现3.21亿元。

掌趣科技股东减持情况统计。

在一次又一次减持后,姚文彬虽然仍然是掌趣科技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从19.09%减少至12.06%。据掌趣科技公告统计,4年时间,姚文彬累计通过掌趣科技从股市提款24.6亿元

姚文彬和叶颖涛纷纷辞职后一年,从姚文彬手里接过火炬的掌趣科技前董事长邓攀,也撂下挑子。2017年11月29日,掌趣科技公告,邓攀辞去掌趣科技董事长职位;2018年2月,他和姚文彬一样辞去了公司所有职务。

2018年三季度,他和叶颖涛合计减持了2000万股。掌趣科技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3月,邓攀持股2.20%、仍为掌趣科技第三大股东,到2019年其持股比例下降至1.52%,从第三大股东降为第七大股东。在他离开掌趣科技后的一年内,他抛售了超过1390万股的掌趣科技股份。

减持,离职,再减持,掌趣科技就这样一步步被公司的高管和大股东抛弃。

大并购,高股价,大撤退

从40亿到540亿,再到96亿,是掌趣科技玩了资本,还是资本玩了掌趣科技?

都不是。

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游戏公司到被捧为“手游第一股”,再到跻身“创业板四大天王”,从40亿市值到攀上540亿的高峰,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资本故事。

这是一场盛大的资本游戏,玩家只有那几个人,其他的要么是过客,要么是输家。

2015年2月16日,停牌半年的掌趣科技复牌,迎接它的是连续6个涨停,因为复牌前掌趣科技宣布以43.04亿元的总价收购晶合思动100%股权、天马时空80%股权、上游信息30%的股权。到2015年3月10日,掌趣科技股价上涨至15.98元,与停牌前的8.27元/股相比,涨幅超过93%。

资本圈有句笑谈,“华谊兄弟一减持,掌趣科技就宣布并购”;他们没谈及的另一半是,掌趣科技一并购,股价就上涨,大股东和高管就减持。

第一大股东姚文彬的第一次减持始于掌趣科技的这一波大涨,套现金额为1.39亿元;在这两个月之后,高管叶颖涛减持1250万股,套现4.39亿元。

同样在2015年,掌趣科技相继入股香港手游开发商Animoca Brands、当时如日中天的二次元网站站Bilibili以及北京大神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公开资料,在这一短短一年间,掌趣科技花费在收购和投资上的钱为约50亿元

对掌趣科技而言,在A股“手游第一股”的光环笼罩下,鲜少有人提及这是一家靠SP发家、不断通过资本并购成长起来的并不那么纯的游戏公司。

根据掌趣科技招股书,2009年到2011年间,掌趣科技通过自有的“欢畅游戏”平台运营页游的收入,分别占该财年营收的5.45%、8.98%和12.65%。

2012年5月上市前夕,掌趣科技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

2008年7月,掌趣科技先后收购游戏推广公司北京华娱聚友和北京丰尚佳诚,交易对价分别为968万元和842万元;一年后的2009年9月,掌趣科技耗资1502万元收购广州好运;3个月后它再度出手,以560万元的价格收购大连卧龙;2010年9月,以1606万元的价格收购北京福姆乐。

3年5起并购,为掌趣科技带来了业绩、游戏IP,赋予了掌趣科技游戏研发及运营能力,当然也提高了它的估值。

2012年5月,成立8年的掌趣科技终于成功登陆创业板,其IPO募集资金为6.5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集6亿元,市值40亿元。

尝到甜头的掌趣科技管理层,上市后更加大刀阔斧地开展并购动作。

2013年7月,掌趣科技以8.1亿元对价收购游戏开发商动网先锋100%股权,其中2.47亿元以新发行股票支付、5.63亿元以现金支付。后者是《商业大亨》、《寻侠》、《富人国》等游戏的开发者,这起并购让掌趣科技的页游研发能迅速增强。

2014年6月,掌趣科技以17.39亿收购游戏公司玩蟹科技100%股权,其中7.676亿元以现金支付,9.714亿元以发行新股支付。并购不到一年,玩蟹科技团队便为掌趣科技推出明星游戏《拳皇98终极之战》。

以同样的方式,掌趣科技先后并购上游信息和天马时空。不完全统计,上市5年时间,掌趣科技进行了不下11起并购

掌趣科技通过并购,拥有众多子公司。

一次次并购,让掌趣科技的业绩呈几何数增长,2018年掌趣科技实现营收19.7亿元,上市前的2011年,这一数字金1836万元。增长得更快的,其实是掌趣科技的市值,2015年并购晶合思动等标的的消息出来后不久,掌趣科技的市值达到540亿元,是上市时的13.5倍。

“我不是为了钱。”掌趣科技的高光时刻,姚文彬信誓旦旦。但2015年,他改变想法,大手笔减持撤退。

也许是因为从40亿到540亿,蛋糕已经“买”得足够大了,也许是一味因为靠并购撑起来的市值,恰如沙上建塔。

掌趣科技的商誉从2012年底的2151万元逐年暴增,到2015年底其商誉值达到56亿元,占其净资产的比重达87.2%。

掌趣科技因并购一度商誉大增。

不得不说,华谊兄弟、姚文彬、邓攀等掌趣科技的大股东,撤退的时机都刚刚好。当商誉雷爆破之际,也就是掌趣科技的股价狂泻、市值蒸发之时,掌趣科技的股价一路向下,2016年11月后再未超过11元(前复权价)。

2019年8月29日,掌趣科技收跌于3.5元/股,其市值只有剩下96.5亿元。这场资本游戏就此结束了么?

掌趣科技输了么?或许,它的使命完成得刚刚好。据公开报道,姚文彬、叶颖涛、邓攀以及华谊兄弟等掌趣科技大股东,在通过资本运作拉高股价后,减持股票获得的资金超过60亿。96.5亿元与540亿元之间,隔着7.4个60亿。

赢家还有那些将公司卖给掌趣科技的老板们,比如动网先锋的创始人宋海波、玩蟹科技的叶凯、上游信息的刘智君以及天马时空的刘惠城和邱袓光。

2015年,宋海波仍是掌趣科技的第六大股东,但他仅在2016年上半年便减持1440万股,如今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刘惠城依然在掌趣科技任职,如今是这家公司的一把手,但2017年二季度他减持1314.50万股,三季度再次减持3464.50万股,累计减持近4800万股,近乎清仓式减持,套现数亿元。

掌趣科技何去何从?

2018年,掌趣科技亏损30.51亿元,计提商誉减值33.8亿。截至2019年8月29日,掌趣科技的商誉仍有20.11亿元,占其净资产比例为36.61%。而更大的问题是,掌趣科技先前疯狂收购的标的,盈利造血能力堪忧。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