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李嘉诚摘瓜
格隆汇 08-19 08:31

作者:Eastland 

来源: 虎嗅APP

经过2015年“世纪大重组”,李嘉诚家族主要产业被打包进“非地产”和“地产”两家上市公司,前者是长江和记(00001.HK)、后者是长江实业(01113.HK)。

“李超人”的商业版图

长江和记实业(以下简称长和)旗下业务分为五大板块:

港口及相关服务:在26个国家的51个港口拥有288个泊位。2018年吞吐量达8460万个标准集装箱货柜,365天×24小时,无休无止,每小时完成将近1万个货柜。

零售:长和零售部门同屈臣氏旗下门店组成。截至2018年末拥有12个零售品牌,在全球24个市场开设1.5万间门店,销售额折合港币1690亿。

基建:透过长江基建(香港主板上市)涉足世界各地能源、交通、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大型项目的投资及营运。

能源:透过赫斯基(多伦多上市)在加拿大、美国及亚太地区进行能源投资。

电讯:全球领先的移动运营商,运营主体是欧洲3集团及和记电讯香港控股(香港主板上市)。

长江实业(以下简称长实),囊括李氏旗下物业开发、物业投资、物业管理及相关金融服务的各项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长实更贴切的名号应当是“长江物业”,英文名称CK Asset Holding Limited就相当准确了。读者或许不知道,香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以英文为准,中文仅供参考没有法律效力。

尽管名气很大,但长实在中国内地并非一线房地产开发商。2018年,长实总收入644.8亿港元,相当于万科的19.5%。

长和“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零售是长和旗下第一大板块,2014年营收1570亿港元。2018年,零售收入增至169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490亿,相当于苏宁的60.8%,但盈利能力远远超过苏宁。

电讯是第二大板块,2018年营收863亿港元,相当于中国移动的10.3%。

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基建、能源,2018年营收分别为647亿港元、543亿港元。

排在最后的是港口及相关服务,2018年收入352亿港元。

长和业务结构比较稳定,五大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变化缓慢。与2014年相比,占比上升的只有基建板块,2014年收入454亿港元、占比11.2%,2018年收入647亿、占比14.3%。能源业务收入占比下降2.2个百分点。

尽管旗下各项业务增速波动较大,特别是能源、基建两大业务,但长和整体营收增速的波幅相对较小,体现出各项业务之间的互补性。

长和有7位执行董事、13位非执行董事。截至2018年末,20位董事年龄总和达1465岁,平均年龄73.25岁。最年轻的李泽钜已经54岁,最年长的郭敦礼已经92岁。难怪业务如此稳健,用孟子的“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来形容非常贴切。

长实“着陆前滑翔”

与长和的鹏程万里不同,长实却是在“收油”、“降低高度”!

2016年,长实收入总额达到699亿港元峰值后开始回落;2017年跌到638亿港元,同比下降8.8%;2018年收入总额645亿港元,同比微增1.1%。

长实收入来自物业销售、物业租赁、酒店管理及飞机租赁。2018年,四大业务营收503.7亿港元,加上摊占合营企业的141亿港元,总收入达645亿港元。

作为开发商,长实物的主营业务自然是物业销售。最近三年,长实物业销售收入显著下降,从2016年的568亿港元到2018年的348亿港元,两年累积下降38.8%。

长实物业销售收入中来自内地的份额在60%以上。2018年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收入分别为115亿港元和221亿港元,另有11.28亿港元来自海外(主要是英国)

值得注意的是,长实账面已签订销售合同但未确认为营收的金额高达631.2亿港元,其中香港、内地分别为524亿港元和78.6亿港元。

2018年财报披露,467.8亿港元已签合约收入将被确认为2019财年香港物销售收入。即便一平方英尺都没有卖出去,2019年香港物业销售收入仍将比2018年增长307%!

截至2018年末,长实在内地土地储备(包括按权益计算的合作项目)为892万平米,仅为同期恒大(3.03亿平米)、碧桂园(2.41亿平米)的零头。在香港的土地储备更是只有37.1万平米。

长实持有用于出租的写字楼、商场项目屈指可数。其中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和黄物流中心位于香港,80%以上的租金收入亦来自香港。中环中心已被作价402亿港元出售,于2018年5月完成交割。

截至2018年末,长实在香港持有用于出租的写字楼、商场总面积约56万平米,而在内地只不到20万平米(北京东方广场80万平米中的一小部分)

2018年,长实物业租赁收入69.3亿港元,同比下降2.8%。随着中环中心被出售,租金收入将进一步下降。

除了中环中心,长实近年较大的出售和收购还有:

2016年出售上海世纪汇广场,定价折合港元230亿,获利约116亿港元;

2017年3月,171.6亿港元收购加拿大一家“热水炉及相关服务”企业; 

2017年7月,与关联公司长江基建联合收购欧洲能源企业ista,总代价约合414亿港元;

2018年6月收购伦敦物业,斥资10亿英镑(106亿港元)收购一栋120万平方英尺的甲级写字楼;

2018年8月,签署协议,向关联公司支付96亿港元,换取欧洲、澳洲6个基建项目40%的收益权;

收购资金超过出售套现的部分主要通过发行票据募集的资金支付。

六成销售收入来自内地,八成租金来自香港,李嘉诚老本行的国际化不算成功。原因很简单:到欧美做开发商赚大钱,没戏!

国内一线房地产商多有“收油”迹象,但恒大、碧桂园是从爬升改为平流层巡航,长实却关闭油门、降低高度,状态类似着陆前的滑翔。

长和赚钱能力与阿里相当

零售业务在长和营收中占比很大,但商品销售利润率不会太高,EBIDTA利润率在10%以内。2018年,零售业务EBIDTA达162亿港元,同比增长9.2%,利润率为9.6%。

基建是长和旗下利润率最高的业务。2018年基建EBIDTA达354亿港元,利润率54.7%。

港口业务利润率稳中有升。2018年EBIDTA达134亿港元,同比增长6.6%,利润率38.1%。

能源目前是唯一走下坡路的业务。2018年尽管EBITDA同比增长36%,达到121亿港元,但这是相对于2017年低谷的增长,较2014年的144亿港元有不小差距。

能源业务的利润率也不算稳定,因为国际能源价格是长和左右不了的,只好听天由命。

电讯业务包括欧洲3集团及和记电讯香港,2018年EBITDA达315亿港元,是长和旗下第二大赚钱业务。

尽管各项业务效益存在波动,长和总体盈利能力却呈稳步上升。多元化、全球化、抗周期,长和是成功的典范。

2018年,长和EBITDA达1050亿港元,约合1035亿人民币,与阿里相差无几!

香港、大陆摘瓜运往欧美

2015年“世纪大重组”时,李嘉诚旗下资产“脱亚入欧”已基本完成。是以重组后收入的地理分布情况趋于稳定,但欧美份额增长、香港及内地份额进一步下降的走势依然在持续。

2015年,长和营收中尚有20.5%来自香港及中国内地,而来自欧美的收入占比是44.2%。到2018年,营收中10%来自香港,9%来自中国内地,合计占营收的18.4%,来自欧美地区的收入占营收的59.4%。

EBIDTA的地理分布比营收更“脱亚”,2018年只有3%来自香港,10%来自中国内地,合计12.9%,而来自欧美的利润占比达64.9%。

到欧美大肆收购的资金来自哪里,不言而喻。

普通市民的身家、生计都在香港。而长和即便在香港一分钱不赚,千亿利润也只损失3%。

一摘香港、二摘中国内地,对“超人”来说是“抱蔓归”的时候了。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