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評》港股向下 小米挫8% 地平線四個月內第二度配股受壓
內地長假期臨近,市場關注或有沽盤先行獲利,港股今日(26日)向下。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低於預期,美股道指及納指隔晚(25日)各跌0.4%及0.5%,撰文之時,美國2年期債券孳息跌至3.659%,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升至4.176%,美匯指數跌至98.38,道指期貨最新升75點或0.16%,納指期貨最新升36點或0.15%。上證綜指今日反覆跌25點或0.65%,收3,828點,深證成指跌1.8%,內地創業板指數跌2.6%,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近2.15萬億元人民幣。
恆指今早低開212點,早市跌幅收窄,其後跌幅再度擴大,曾跌411點一度低見26,072點,全日跌356點或1.4%,收26,128點;國指跌141點或1.5%,收9,303點;恆生科技指數跌184點或2.9%,收6,195點。大市全日成交總額3,236.74億元。北水交易總成交額1,609.21億元,而南向資金今日淨流入105.4億元(上日淨流入110.46億元)。小鵬(09868.HK)公布人形機器人專利,並進軍瑞士、奧地利及匈牙利等歐國市場,小鵬逆市上揚5%收90.8元。
恆指本周累跌416點或1.6%、國指本周累跌169點或1.8%、恆生科指本周累跌99點或1.6%。市場關注中美經貿易談判進展,而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日稱美國股市估值相當高。而南向資金本周淨流入439.59億元(上周淨流入368.51億元)。
【地平線受壓 小米急回吐】
地平線-W(09660.HK)先舊後新折讓5.75%配股淨籌63.39億元,為近四個月以來再度配股集資(公司6月曾公布配股淨籌46.7億元),地平線全日跌8.5%。小米(01810.HK)昨股價抽升4.5%後,今日股價急吐8.1%收54.65元。
野村報告指,小米昨日(25日)舉行2025年下半年新品發布會,發布小米17系列、Pad 8、小米電視、路由器、智能音箱及家電。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發表年度演講,講述自2017年以來自研晶片開發的歷程。管理層表示,基於蘋果和華為的經驗,成功關鍵在於專注內部設計最頂級的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該行指雷軍未提供玄戒芯片將推出的任何更新,亦未提及新電動車型號的時間表及產能擴充計劃,發布會缺乏亮點。該行維持對小米「中性」評級及目標價61元
【跌股千三隻 醫藥股走弱】
港股今日市寬轉弱,主板股票的升跌比率為17比32(上日為19比32),下跌股份1,313隻(跌幅2.7%),恆指成份股今日30隻股份上升,下跌股份55隻,升跌比率為34比63(上日28比70)。大市今日錄沽空437.74億元,佔可沽空股份成交額2,922.81億元的14.977%(上日為16.078%)。
美國10月起對品牌或專利藥品徵100%關稅,復星醫藥(02196.HK)及康龍化成(03759.HK)跌5.8%及5.9%,榮昌生物(09995.HK)跌4.7%,藥明康德(02359.HK)及康希諾(06185.HK)跌3.3%及4%。
交銀國際發表報告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10月起將對所有進口的品牌藥(branded)或受專利保護(patented)的成品藥及製劑徵收100%關稅,該行認為對中國創新藥產業鏈影響有限,無需過度擔憂:(1)創新藥:當前中國創新藥企直接出口產品至美國的情況較少,自主出海的創新藥品種多在美國有自建產能或已將生產外包給美國本土CMO(藥品委託生產)(例如:百濟澤布替尼生產外包給Catalent、PD-1在新澤西州有大分子產能,傳奇Carvykti在新澤西州有自建產能並逐步擴產),而絕大部分國產創新藥出海採用BD授權模式,不直接涉及商業化出口。
(2)CXO(醫藥外包):中國內地CXO向海外出口的產品以原料藥/生物藥原液為主,暫不受本次關稅加徵影響,製劑/成品藥出口比例相對較低,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仿製藥製劑;下游MNC(跨國公司)客戶投資建廠尚需時日,短期內對CXO訂單直接衝擊有限,長期來看政策變化也可能影響其建廠節奏。總體而言,表面上此次美國加徵藥品關稅短期衝擊集中於依賴海外生產之跨國藥企、倒逼其在美國建廠,但整體覆蓋範圍有限、對於中國醫藥產業鏈的整體影響或可控。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