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上漲,賽諾醫療20cm漲停,醫療服務ETF、醫療器械ETF基金、醫療器械指數ETF、醫療ETF南方、醫療ETF基金、醫療ETF華泰柏瑞、醫療器械ETF、醫療設備ETF漲超2%;醫療ETF易方達、醫療ETF、醫療ETF龍頭跟漲。
消息面上,8月5日,國家醫保局發文指出,按照國務院關於優化藥品集採措施的部署要求,國家醫保局堅持“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會同相關部門優化完善集採措施,指導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以下簡稱“藥品聯採辦”)積極推進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確定了55種藥品擬納入採購範圍。
此外,AI醫療再迎政策催化,細分賽道商業化進程有望加速。2025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人工智能政策支持導向進一步明確且強烈。AI+醫療細分應用廣泛,其中AI病理診斷、AI影像及AI製藥應用相對成熟,或將加速兌現商業化價值。
方正證券認爲,人工智能+驅動醫療產業革命,AI醫療各賽道將迎來加速發展。“人工智能+”驅動醫療產業革命性發展,腦機接口、手術機器人等高端創新設備加速落地和應用拓展。腦機接口(BCI)商業轉化持續加速,受國內監管審批對安全、倫理的高要求,以及產業發展優先推進龐大康復患者羣體驅動,國內非侵入式在醫療康復、情緒管理等領域加速落地應用,市場前景廣闊;同時侵入式腦機接口目前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25年成功開展首例臨牀。國產企業加速自研與合作佈局,如翔宇醫療深耕康復賽道,2025年6月獲批兩款腦機接口產品,同時還佈局BCI技術與康復設備的融合,預計年內有20-30款搭載BCI的康復設備上市。同時,醫保支付端也在持續完善付費體系建設,驅動中國腦機接口市場拓展。隨着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手術機器人也實現了與AI、5G遠程等技術的融合升級,而且在老齡化、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驅動下,終端對手術機器人的需求不斷提升,預計到2030年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700億元。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賽道,國產企業實現快速追趕和比肩,在關稅壓力和設備更新驅動下,國產化率已提升至近50%,國產企業憑藉性價比和本土供應鏈優勢持續競爭核心市場、填補下沉市場空白;骨科機器人賽道終端招標及臨牀手術量持續增長,國產份額穩步提升,其中天智航受益全骨科機型放量,鞏固龍頭地位。此外,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國產醫療設備龍頭企業也開始進軍機器人賽道,協同其醫療器械研發平臺實力、AI技術積累等優勢,驅動中國手術機器人發展。
西南證券表示,WAIC顯示AI醫療已進入臨牀深水區。《人工智能+》政策出臺,標誌着我國“人工智能+”行動進入規模化、商業化、生態化發展的新階段。結合WAIC會議,AI醫療目前已延伸至多癌篩查、急危重症智能體以及慢性病管理等領域。技術端解決早篩、急重症、罕見病等核心痛點;商業端通過生態連接以及全球化打開增長天花板。技術革新正系統性破解“優質醫療不可能三角”(便宜、優質、高效兼得),AI醫療作爲AI應用的核心一環,建議積極關注。
信達證券指出,“人工智能+”或將成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引擎,而AI醫療或將迎來新一波產業革新的機遇。在AI醫療應用方面,我們認爲可以關注:①AI+製藥;②AI+醫療大模型;③AI+影像;④AI+醫檢;⑤AI+醫藥電商/精準營銷;⑥AI+基因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