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滬指升0.5%報3534點,再創年內收盤新高,創業板指創年內新高後回落。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7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317億。
不知不覺,滬指已經周線四連陽了,逼近去年10·8的3674.4的高點,也就是説A股接下來能不能站上3600點,將是能否挑戰去年高點的關鍵。
老規矩,繼續從資金角度來觀察。
融資餘額再次逼近1.9萬億規模,截至7月17日,兩市融資餘額為1.89萬億元,6月23日以來的19個交易日,有18日都是淨買入。
從股票ETF的角度來看,寬基ETF持續“失血”的背後,是行業主題ETF強勢“吸金”。
6月23日至今 ,股票ETF淨流出342.94億元,其中跟蹤滬深300、中證A500指數的ETF合計淨流出規模高達468億元,但香港金融主題ETF、科創芯片主題ETF等行業ETF頗受資金青睞。
香港證券ETF、港股通非銀ETF、科創芯片ETF期內分別淨流入50.11億元、46.42億元和45.76億元。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週股票ETF繼續淨流出101.95億元,香港證券ETF、科創芯片ETF、券商ETF、紅利低波50ETF分別淨流入24.63億元、16.93億元、16.15億元和14.72億元。
槓桿資金規模不斷攀升、行業ETF強勢“吸金,疊加本週A股年內最大IPO華電新能獲資金爆炒,可以明顯感知市場的風險偏好在持續上升。
如今又面臨A股挑戰3600點的關鍵時刻,在AI投資熱、地產磨底、內需亟待刺激的情況下,要怎麼把握接下來的行情?
過去三年,A股受熊市思維桎梏,每一次反彈,市場都認為是逃命的好機會,2023年“8·28”、2024年的“10.8”劇本確是如此演繹的。
但“9·24”以來,市場好像有點不一樣了,尤其是A股站穩3500點這個歷史上牛熊分界線後,市場愈發躁動不安,當下的一線資金似乎有要上頭的跡象,“牛市思維”開始萌芽?
正因為當前市場似乎處於明顯的選擇方向時刻,小編本次着重選擇兩位風格較為穩健的基金經理——萬家基金黃海和固收大神安信基金張翼飛,看看穩健派的基金經理,是如何看待當下蠢蠢欲動的A股。
“固收 +”頂流安信基金張翼飛近期離職消息引發市場熱議,因為其在國內公募固收+領域有着較大的影響力,管理產品能力在業內頗受認可。
Wind數據顯示,張翼飛自2014年3月26日至2025年7月15日,累計為基民貢獻了79.53億元的盈利。
債券投資實力不必多言,張翼飛在權益投資同樣穩健,例如其在核心資產崩盤前的2020年四季度,就精準預判風險,及時撤離白酒與新能源板塊,隨後佈局煤炭板塊避險。
以張翼飛的代表性基金產品安信穩健增值為例(近五年累計收益29.11%(A類)/25.92%(C類)),今年二季度,基金的債券投資佔比為43.46%,權益投資佔比為17.73%,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佔比為36.3%。
從權益投資調倉變化來看:持倉地產龍頭、加倉家電/汽零(貿易摩擦影響低估)、增持電解鋁(成本降低),減持金融股並置換煤種(焦煤→動力煤)。
具體來看,安信穩健增值二季度的前十大個股分別是中國海油、美的集團、保利發展、晉控煤業、海爾智家、寧波銀行、山西焦煤、淮北礦業、中煤能源和顧家家居。
對於為何投資地產,張翼飛在季報中給出的解釋是:雖然房地產市場仍在尋底之中,但長期來看,龍頭上市公司的當前定價或許太低了,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行業,top5總市值只有5000億,所以選擇繼續持有一定比例的龍頭地產股。
加倉家電/汽零的理由則是,張翼飛團隊認為基於相互的利益所在,未來貿易達成妥協的可能性很大。相關行業在利潤上所受到的影響程度,也許顯著小於股價的調整幅度。所以在二季度適當加倉了家電、汽零等階段性調整較大的行業標的。
此外,他考慮到鋁土礦和氧化鋁帶來的成本降低以及其他因素,二季度適當增倉了電解鋁板塊;在金融股行情中做了一定的減持;基於對鋼鐵行業、火力發電的景氣度不同看法把部分焦煤公司的持倉置換為動力煤公司。
在二季度的火熱金融股行情中小幅撤退,是張翼飛一如既往的穩健派作風。對於下半年的展望,其在季報中並沒有過多提及,不過從其選擇在房地產尋底中堅定持有地產龍頭股,可見他看好未來地產板塊的企穩。
正如張翼飛其宣佈離任後發佈的《張翼飛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所提及:“一直堅信,資管行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正如好的資源配置提升了社會效率,好的資本配置也一定推動了經濟進步。”
ETF進化論過去幾年持續關注黃海,是因為其在A股低迷的三年不僅憑藉煤炭股取得亮眼的業績,還打破"冠軍魔咒",雖然今年上半年業績不佳,但還是想知道黃海作為過去三年的贏家,如何看待當下的A股。
從黃海今年二季度的前十大持倉個股名單來看,其依然選擇堅守煤炭股,十中之九是煤炭股,不過有7只都在二季度被減持,僅潞安環能和淮河能源被加倉,以及昊華能源新進個股。
對於下半年的展望,黃海認為出口“搶跑效應”的消退將加劇製造業價格壓力,疊加消費“以舊換新”政策的邊際弱化,三四季度國內經濟內生動能將面臨挑戰。其判斷擴內需財政政策和供給側改革將接力發力,形成適度對沖,A股有望繼續保持韌性,啞鈴策略依然有效,其中與內需相關的順週期和供給側改革受益的行業將有更高的投資性價比。
黃海表示,二季度進一步增加了電解鋁、鋼鐵、煤電等公司的倉位。與紅利穩定類資產相比,更看好紅利週期資產的攻守兼備特徵,其低市淨率、高現金流、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較高的產能利用率使得在宏觀穩增長背景下具備較大的上升潛力,是未來長線資金必然增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