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強勢反彈!英偉達黃仁勛強烈看好
格隆匯 07-16 17:37

好險!

指數今天衝高回落,截至收盤,滬指微跌收到了3500點附近,深成指跌0.22%,創業板指跌0.22%

業績期徐徐鋪開,板塊行情轉得卻一點不慢。

前期已經積累較高升幅的銀行板塊這幾天出現了明顯回撤,與此同時AI、算力,人形機器人這些調整了許久的熱門概念這幾天爭着反彈,機器人指數更是連續上升了四天。

難道,主線又開始切換了?如何跟進?

01 接着升

今天,盤面熱點較為雜亂且輪動較快,傳媒、英偉達、機器人、創新藥概念延續強勢,半導體芯片股活躍,而銀行、保險、證券等大金融板塊走低,摩托車、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

具體來看,先來看出現明顯調整的大金融板塊,今天有不少銀行股在跌。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昨日晚間杭州銀行發佈股東減持公吿稱,中國人壽將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5078.94萬股杭州銀行股份,原因是“自身資產配置需要”。儘管中國人壽持股杭州銀行及減持比例並不高,但仍被市場視為“銀行股到頂”的信號。

但是銀行股年內走勢的確一路高歌猛進,多隻銀行股創出歷史新高,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也有配置到其他賽道的可能性。

另一邊,中報和科技各自引領的行情在逐漸升温。

影視板塊震盪拉昇,橫店影視封升停,歡瑞世紀、萬達電影、中國電影、華誼兄弟、上海電影等跟升。

消息面上,橫店影視發佈業績預吿,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盈利1.8億元至2.3億元。另外萬達電影預吿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341%-394%

醫藥板塊反覆走強,人氣股聯環藥業走出86板,益方生物續創歷史新高,力生製藥、廣生堂、亞太藥業、麗珠集團、昂利康跟升。

715日,國家醫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日前啟動。本次集採堅持集採非新藥、新藥不集採的原則,也就是説臨牀使用成熟的老藥才會納入集採範圍,創新藥不會被納入集採。

英偉達概念股維持強勢,鴻博股份、中電港雙雙升停,弘信電子、恒潤股份、順網科技、青雲科技、博傑股份、深信服等跟升。

消息面繼續發酵,英偉達將重啟H20芯片對華供貨,英偉達昨晚升超4%續創歷史新高。

英偉達CEO昨天脱下皮衣身着唐裝現身第三屆鏈博會,他在演講中點名11家中國公司,包括騰訊、網易、米哈遊、遊戲科學、字節跳動、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小米、美團等。

展望未來,黃仁勛認為,AI的下一波浪潮是理解物理世界,並在十年內出現能夠執行任務的機器人系統,也將成為每個行業、每家企業的產品、服務的核心。

黃仁勛還高度評價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潛力,他指出,中國在機電一體化領域實力超羣,中國還擁有龐大的製造業基礎來“僱傭”這些機器人,“因此我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非常樂觀”。

關於是否考慮與宇樹科技等企業合作?黃仁勛表示:我們努力為所有獲准合作的中國企業提供最優服務,無論是新興的年輕科創企業還是成熟企業。”

他特別舉例稱:就算小米或比亞迪未來推出驚豔的機器人產品,我也不會感到意外,這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

人形機器人概念盤中震盪走高,浙江榮泰升停,雷迪克、華鋭精密、福達股份、嶸泰股份、步科股份跟升。

近期,機器人板塊活躍度持續升級,繼上週末與中國移動簽下人形機器人大單,宇樹科技一舉一動受到市場迫切關注。創始人王興興在“新徵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去年發佈的G1這款人形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今年出貨量相對去年有明顯增長。

目前,隨着半年報業績線索逐步清晰,市場資金一方面已經開始針對業績確定性較強的板塊展開前瞻性佈局。

Wind統計,截至目前,近1500A股公司已披露2025年中報業績。經第一財經初步統計,包含預增、略增等在內,業績報喜的公司超過600家,佔比超四成。

另一方面,本輪AI算力板塊行情演繹的核心驅動邏輯,源於美股標杆標的持續超預期表現,通過產業鏈映射效應帶動A股相關賽道估值修復,AI應用,算力基建、機器人等等均開始升温。

經歷過一個季度的休整,這些賽道逐漸進入左側觀察區。此前股價過度擴散後出現階段性回撤,但是由於產業邏輯依然成立,尚未到爆發期,所以可能還會有第二波或第三波機會。

02 長線價值加持,反彈可持續

機器人最近幾天的上升,印證了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反覆提過一個投資理念,那就是對於有中長線成長潛力的產業、板塊或者企業,行情太過狂熱時需要保持理智,提防可能出現的階段性回調,但如果回調幅度比較大之後,需要思考是否出現機會。

毫無疑問,機器人板塊具備了類似的中長線成長潛力。過去幾年的機器人行情,也證明了這一點。

例如:受特斯拉機器人進展和AI熱潮推動,A股機器人板塊2023年升幅超200%;其後市場情緒降温,板塊平均回撤30%-40%;到2025年初,受到DS、宇樹機器人,以及特斯拉機器人量產的催化,機器人板塊捲土重來,很多概念股數月內翻倍。

從行情上看,機器人板塊今年的兩次頂點,分別是2月末和5月中。2月份那次觸頂後,調整耗時了1個月,之後趁着貿易戰緩和的機會反彈,一直到5月中。

5月中旬回調至今,已經2個月,整個板塊的回撤幅度都不小,最低的時候(6月下旬)跌了2成,回到了今年1月份的位置,可以説擠走了不少高估值泡沫,其後出現反彈,不過力度一般,持續性並沒有很強。

但從上週五開始,機器人板塊再度回勇,至今已經連升4個交易日,突破了多個技術線。

這一次的反彈力度會否比上一次更強呢?

概率是比較大的。

首先,是消息面上的,宏觀環境持續向好,貿易談判進展順利,科技限制逐步放開,特別是最近的大消息英偉達H20恢復供應,不僅整個中國AI產業的預期都明顯轉好,也十分利好機器人產業的兩大基礎技術--AI算力和AI大模型,加快國產機器人的研發進度。

量產方面,雖然特斯拉的機器人推後了,但中國公司卻在加快量產,整體機器人商業化的進程仍然在加速。

其次,從市場風格上看,資金也有高低切換的跡象,已經盤整了2個月的AI板塊、機器人板塊,是從高估值板塊流出的資金的選項之一。

另外,海外科技板塊持續火熱,指數不斷創出新高,間接也會改變國內資金的風險偏好,引發它們投資科技股的熱情。

機器人指數四連陽,人形含量第一的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今日上升1.3%,近4個交易日升6.52%

目前市場上與機器人相關的兩隻指數——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和中證機器人指數。

從歷史表現上看,國證機器人指數呈現出較大的彈性優勢。2025410日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修訂以來,其收益率達到了17.28%,而同期中證機器人指數為11.39%;從去年924以來、2019年以來年化收益率來看,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均大幅跑贏中證機器人指數。

究其原因,國證機器人高彈性本質上來自於其成份股分佈,前十大成分股主要包括雙環傳動、綠的諧波、埃斯頓、鳴志電器等人形機器人相關公司,人形機器人相關成份股權重佔比53%,含量在所有ETF跟蹤的指數中排名第一。

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跟蹤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中規模最大,資金聚焦機器人產業,近51.58億元資金淨流入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年內吸金超16.93億元,均位居同指數第一。

此外,易方達國證機器人產業ETF聯接(A/C:020972/020973)為場外投資者一鍵佈局港機器人賽道提供了便捷工具。

03 結語

回顧過去多年的機器人行情,走勢雖然有點大起大落,但是每一次大幅回調之後,總能再次歸來。

為何資金會來來回回去炒作機器人板塊呢?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三個字:成長性。

在商言商,機器人未來巨大的成長性,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潤空間,這裏所説的利潤,既包括實體企業的經營利潤,當然也包括投資者的投資利潤,兩者是同向的。

機器人的成長性究竟有多大?

特斯拉預測,人形機器人單台成本未來可降至2萬美元以下,若滲透率10%,全球市場規模將超萬億。高盛預計,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達1540億美元,CAGR(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0%

機器人(具身智能)是AI最大的應用方向之一,這已經成為AI大佬的共識,馬斯克、黃仁勛,還有open AI、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等,都紛紛投資機器人產業。

今年在中國參與大會的黃仁勛又再一次強調,下一波AI浪潮將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機器人能理解物理世界並自主決策。

有這個長線成長邏輯在,機器人板塊回調到位,就有能力吸引資本的注意。

如果只用一句話總結機器人板塊的投資,那應該是:

長邏輯未變,回調會創造出新的機會。

當然了,作為成長性板塊,目前尚處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不少公司的估值,並沒有對應的利潤支撐,而是靠故事去支撐,所以求穩的話,就需要聚焦核心,並篩選出未來有能力兑現利潤的公司。

底層技術上,AI模型、算力、平台自然是好選項;硬件方面,運動控制(減速器、電機等)、傳感器(力矩、六維力、視覺等)是好選項。

當然了,這個工作已經有人幫投資者做好了,比如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選出來的那些。(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