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生物(01801.HK)抽高逾16% 瑞銀引述信達生物料今年達收支平衡及重申為行業首選
信達生物(01801.HK)今早(4日)高開近6.1%後節節上升,盤中高見76.95元一度彈高18.3%,最新報76.1元抽高近17%,成交額26.9億元。信達生物去年虧損收窄至9,463萬人民幣。瑞銀周一(2日)發表報告引述信達生物料今年達收支平衡,公司優先考慮與跨國公司合作開發「PD-1/IL-2a」的全球市場,該行重申其為行業首選,維持「買入」評級及為行業首選。此外摩根大通發表近日報告指,信達生物旗下PD-1/IL-2alpha-bias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產品IBI363及和重組人源抗CLDN18.2偶聯物(ADC)IBI343最新研究數據都令人鼓舞,認為兩款藥物擁有較大潛力。
瑞銀發表報告表示,信達生物管理層近日參與了該舉行亞洲投資者會議,公司維持2027年產品銷售額200億人民幣的指引(生物仿製藥佔比低於10%),並預計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該行注意到投資者主要關注腫瘤領域的IBI363(PD-1/IL-2a)和ADC,以及非腫瘤領域的GLP-1資產。該行指即將推出的關鍵產品的批准時間表未變,例如馬杜單抗(GLP-1/GCG)預計於2025年上半年獲批,皮卡尼單抗(IL-23)預計於2025年底/2026年上半年獲批。
腫瘤領域:PD-1/IL-2a將在中國啟動兩項三期試驗;信達對IBI363在2025年ASCO會議上的數據表示樂觀,並提到口頭報告中將有更多更新細節。管理層強調IBI363在「冷腫瘤」(如黑色素瘤和結直腸癌,CRC)中的潛力,這些腫瘤對傳統免疫療法(I/O)無反應,適用於I/O失敗的腫瘤及PD-L1<1%的患者。公司已於2025年首季啟動IBI363在I/O初治黑色素瘤的首個關鍵試驗(與Keytruda頭對頭比較),並計劃2025年啟動兩項三期試驗,分別針對I/O失敗的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和三線結直腸癌。IBI363在首線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首線結直腸癌的二期試驗正在進行,公司發展策略是從後線治療推進到前線治療。公司還優先考慮與跨國公司合作開發IBI363的全球市場。
關於ADC,信達強調:(1)IBI343(CLDN18.2 ADC)三線胃癌的首個三期全球多中心試驗(MRCT)正在中國和日本招募患者;(2)DLL3 ADC(已授權給Roch)一期試驗在中國、美國和澳洲進展順利;(3)全球首創的CEACAM5雙載荷ADC已招募首名患者。
非腫瘤領域方面,CVM銷售進展順利;公司預計馬杜單抗(GLP-1/GCG)用於肥胖治療將於2025年上半年獲批,定價將介於塞美格魯(月太)和替澤帕(月太)之間。
瑞銀料信達生物2025年扭虧為盈,料錄純利5.54億人民幣,對比2024年虧損近9,500萬人民幣,料2026年及2027年錄純利各17.23億及36.19億元人民幣,料信達生物2025年至2026年每股盈利(攤薄)為0.34元及1.05元人民幣。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