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績後》一文綜合大行於小米(01810.HK)於公布季績後最新目標價及觀點
阿思達克 05-28 11:20
小米集團-W(01810.HK)公布首季業績優預期,今早(28日)高開2.33%後,盤中曾高見53.3元一度彈高3.4%,最新報52.4元上揚1.6%,成交額61.88億元。券商普遍看好次季其物聯網和電動汽車盈利增長繼續強勁,YU7計劃7月推出或成關鍵催化劑。花旗指小米毛利率的超預期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對全年盈利有正面影響,決定加入其在該行未來90天上升催化劑的觀察名單,維持「買入」評級及目標價73.6元。匯豐環球研究升小米目標價由73.5元升至76.6元,料Yu7的平均售價和銷量均高於Su7,預計其將成為小米的另一款利潤加值產品。 小米昨收市後公布截至今年首季業績,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利潤106.8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4.5%,勝預期,本網綜合10間券商預測介乎91.13億至99.33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40.4%至53%。純利109.24億人民幣,按年升161%,勝預期,本網綜合5間券商預測介乎78.51億至90.0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88.1%至115.8%。每股盈利為0.44元人民幣。 集團首季營業額1,112.93億元人民幣,按年升47.4%,勝預期,本網綜合10間券商預測介乎1,070.98億至1,102.26億元,按年增加41.8%至46%。季內整體毛利率達22.8%,按年提升0.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集團首季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為186億元人民幣,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181億元人民幣。小米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議上透露,小米新款產品SU7 Ultra的預訂數量已超過2.3萬台,遠超預期。 【季績優於預期 四行升目標價】 花旗引述小米管理層指將專注於旗艦SoC,並在5G數據機技術上持續突破,智能手機SoC通常需要5-10年才能達到合理的利潤率,因此小米目前更專注於SoC性能。 大和發表報告表示,小米首季業績表現強勁,調整後淨利潤超出市場共識預期13%。物聯網和電動車毛利率表現超出預期,分別較共識高出4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該認為6月3日投資者日和7月YU7發佈的任何正面消息將成為短期催化劑。隨著SU7出貨量和平均售價的持續增長,電動車業務毛利率在2025年第一季度進一步提升至23.2%,高於2024年第四季度的20.4%。新業務的營運虧損收窄至5億元人民幣,該行預計隨著YU7系列的銷售,該虧損將於2025年底實現盈虧平衡。該行上調對小米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預測上調8%至19%,重申「買入」評級,對其目標價由65元上調至70元。 美銀證券表示,小米首季調整後盈利超出該行及市場共識各5%及18%,得益於更高的毛利率和營運費用控制,毛利率超出該行及市場共識預期各1.6及1.4個百分點,達到22.8%,推動實際營運收超出該行預期27%。在智能手機方面,小米對行業出貨量預測相對保守(2025年全球/中國分別增長1-2%/3%),但管理層強調專注於在部分地區(例如中國、歐洲、日本等)推動中高端智能手機交付,從而提升平均售價(ASP)並支持毛利率增長。在物聯網(IoT)方面,毛利率按季增長4.7個百分點至25.2%。大型家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出貨量按年增長65%,平均售價穩步提升,帶動第一季度收入按年增長114%。小米管理層目標在2025年成為中國第三大家電品牌,並看好長期增長潛力。此外,小米管理層對電動車需求充滿信心,供應仍是主要瓶頸,SU7與YU7共享同一平台,有助於靈活調整產能和零部件分配,應可支持毛利率擴張。該行上調小米目標由63元升至66元,此按綜合方式作估值(對其核心業務每股估值預測30元(按預測明年市盈率22倍)、電動車業務每股估值36元,按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綜合市銷率5倍作估值)。 高盛表示,將小米2025年至2027年收入預測上調1%,調整後淨利潤預測上調5-6%,主要基於AIoT更強的收入及利潤前景以及智能電動車更高的毛利率,該行決定上調對小米目標價由62元升至69元,此按綜合方式作估值。後續關注焦點括:1)截至5月31日的6.18購物節第一階段GMV(2024年為103億元人民幣);根據該行的調查,小米提供的折扣力度平均低於去年,但考慮到國家補貼的影響,總體優惠幅度更大;2)6月3日公司將舉行投資者日;3)6月18日6.18購物節最終GMV(2024年為263億元人民幣);4)6月底的新產品發布會(可能涉及YU7、小米MIX Flip 2和Redmi K80 Ultra)。 --------------------------------------------------- 下表列出9間券商對小米-W(01810.HK)投資評級及目標價: 券商│投資評級│目標價(港元) 匯豐環球研究│買入│73.5元->76.6元 中銀國際│買入(首選)│75.25元 花旗│買入│73.5元 大和│買入│65->70元 里昂│高度確信跑贏大市│69元 美銀證券│買入│63元->66元 高盛│買入│62元->65元 摩根士丹利│增持│62元 摩根大通│中性│60元 券商│觀點 匯豐環球研究│料利潤率未來將持續增長 中銀國際│物聯網及電動車銷售量增長帶動首季收入增長達47%創新高,憧憬7月推出YU7或成新催化劑 花旗│首季毛利率表現突出對全年盈利影響積極,YU7訂單增長及AI智能眼鏡發布成新一輪催化劑 大和│首季每股盈利創新高增長強勁,憧憬即將舉行投資者日(6月3日)及7月YU7推出將成主要催化劑 里昂│大型家用電器和電動汽車繼續推動盈利強勁增長,關注7月YU7推出及銷售量 美銀證券│首季業績超預期,基本面穩健 高盛│物聯網及電動車銷售量增長有驚喜,上調2025至2027年收入及盈利增長預測 摩根士丹利│成本協同效應帶動首季利潤預測高33%,YU7計劃7月推出成關鍵催化劑 摩根大通│物聯網和電動汽車盈利強勁增長刺激首季毛利率上升,料物聯網將可帶動次季盈利表現 (ta/w) ~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