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評》恆指造好 北水淨流出 恆瑞醫藥首掛升逾25%
港股今日(23日)反覆造好。特朗普稅改法案獲衆議院通過,市場對美國赤字的擔憂加深,美股道指及納指隔晚(22日)各輕微低收1點及升0.3%,撰文之時,美國2年期債券孳息跌至3.987%,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跌至4.515%,美匯指數跌0.6%至99.4,道指期貨最新升11點或0.03%,納指期貨最新升0.01%。上證綜指全日跌31點或0.9%收3,348點,深證成指跌0.85%,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近1.16萬億元人民幣。
恆指今早高開13點,午後升幅擴大至205點一度高見23,749點,全日升56點或0.2%,收23,601點;國指升26點或0.3%,收8,583點;恆生科技指數跌4點,收5,246點。大市全日成交總額2,036.71億元,而南向資金今日淨流出11.39億元(上日淨買入38.8億元)。據報新世界(00017.HK)已獲約10家銀行承諾參與貸款再融資,新世界發展全日股價揚6.8%收4.72元。
恆指本週累升256點或1.1%、國指本週累升115點或1.4%、但恆生科指本週累跌34點或0.7%。內地本週初公佈4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升6.1%勝預期,但4月零售銷售按年升5.1%遜預期,而人行週二公佈5月一年及五年期LPR均下調10個基點各至3%及3.5%符預期,內地六大國有銀行今起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最多減25個基點)。
【北水淨流出 恆瑞首掛牌】
電池股寧德時代(03750.HK)今日股價反覆倒跌2.2%報322.4元。恆瑞醫藥(01276.HK)首日掛牌收55.15元,較上市價44.05元高25.2%,涉資47.33億元,不計手續費,每手200股賬面賺2,220元。
美國券商Bernstein昨(22日)發表報告表示,恆瑞擁有300多個新分子實體(NMEs)和150多個臨牀階段資產,其管線規模遠超同行,料公司未來仍能維持收入增長20%及每股盈利增長25%以上。儘管雙重上市公司的H股通常較A股有10至30%的折扣,近期生物科技H股表現良好。按市銷率計算,若按恆瑞醫藥(11倍)與翰森製藥(03692.HK)H股(10倍)相當,遠低於康方生物(09926.HK)和科倫博泰生物-B(06990.HK)(17至34倍)。該行認爲估值折扣可能較小,若按介乎36至56倍市盈率定價意味着恆瑞醫藥H股每股股價在45港元以上。(該行亦列出恆瑞醫藥H股每股估值若達59元相當綜合市盈率56倍,該行料恆瑞預測2025年及2026年每股盈利預測各爲1.12元及1.33元人民幣)。
Bernstein亦列出恆瑞醫藥的風險因素,包括三款仿製藥(約佔銷售25%)未來可能面臨集中採購風險,未來2-3年可能出現季度波動。儘管恆瑞擁有龐大的產品組合和管線,但仍缺乏如百濟神州(06160.HK)的「澤布替尼」((zanubrutinib)、康方生物的「AK112」或科倫博泰生物的「SKB264」等具有全球重磅潛力的「超級明星」產品。
【沽空率高企 比亞迪攀升】
港股今日市寬轉改善,主板股票的升跌比率爲22比23(上日爲15比30),恆指成份股今日42只股份上升,下跌股38只,升跌比率爲51比46(上日19比76)。大市今日錄沽空338.19億元,佔可沽空股份成交額1,757.98億元的19.238%(上日爲19.317%)。
車股比亞迪(01211.HK)盤中曾高見477.8元新高,全日升2%報465.2元。長汽(02333.HK)升2.4%,小鵬-W(09868.HK)跌3.9%。
比亞迪4月在歐洲的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TSLA.US)。根據研究機構JATO Dynamics的數據,比亞迪4月於歐洲錄得了7,231輛純電動車銷售,而特斯拉則錄得7,165輛。該研究機構指,儘管兩個品牌當月銷量差距不大,但卻有巨大的影響,對歐洲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個「分水嶺」,尤其是考慮到特斯拉多年來一直領導歐洲純電動車市場,而比亞迪直到2022年底才正式在挪威和荷蘭以外的地區營運。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