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A股題材輪動,轉得比哪吒的風火輪還快!
從光伏、銀行、美容護理,小金屬到AI、軍工、機器人,每一個熱門題材成為主線時都能想起集體大升,然後很快又退潮回落,行情持續時間從幾天縮短到了1天。
今天,A股繼續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回落,但題材主角又置換了新面孔,之前大熱的大金融、美容護理明顯回落,汽車、工業母機、創新藥等成為大升焦點。
具體來看,今天貢獻最多升停板的,是汽車零部件板塊。其中,豪恩汽電20CM升停,大地電氣、兆豐股份、精鍛科技、鑫宏業、華密新材、建邦科技等跟升幅超過10%,還有銘科精技、萬安科技、均勝電子、春興精工等大量個股10CM升停板。
消息面上,據報道,近日,備受關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輕型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完成起草,進入公開徵求意見階段,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30日。
對比現行標準,該標準由推薦性轉為強制性,且適用範圍有所擴大,標準要求“M1和N1類汽車應裝備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注:M1類主要指轎車、SUV、MPV等乘用車,N1類主要指輕型載貨汽車),即從M1類乘用車擴展至N1類載貨汽車。同時,該標準還增加了對行人目標、自行車目標、踏板式兩輪摩托車目標等弱勢交通參與者的識別能力考核,並新增仿真測試項目。
意見稿出台的背景,是基於我國汽車汽車保有量的逐年提升使我國交通事故數量和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始終保持較高數量級,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統計,2020年全國共接報道路交通事故1297萬起,同比增加50萬起,上升4%。
而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對於降低交通事故效果顯著,據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統計,AEBS功能能夠減少約31.3%的交通事故發生。
據乘聯分會發布的2025年2月汽車智能網聯洞察報吿顯示,今年1—2月AEBS整體裝配率表現良好,乘用車整體裝配率為56.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裝配率相對較高,已經達到62.9%。但8萬元以下的入門級車型,裝配率僅2.6%。
這意味着,未來隨着新規的落地,中國市場汽車AEBS產業將迎來市場大爆發機遇。
有研究分析稱,2021年全球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市場價值為183.8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超過774億美元,預測期內(2022-2027年)複合年增長率為20%。
國聯證券預測,2026年AEBS核心部件市場規模將突破12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5%。
AEBS主要由感知(傳感器)、決策(中央處理器)和執行(制動機構)三大模塊構成,其中:
感知層:涉及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等核心零部件;
決策層:涉及集成微處理器(MCU)、存儲器和通信模塊等核心零部件;
執行層:涉及制動主缸與液壓系統、ESP(電子穩定程序)執行器、電子駐車制動器(EPB)等核心零部件。
與這些零部件有相關業務的上市企業,也就成了今天A股最被爆炒的對象。比如,
萬安科技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在汽車智能駕駛領域,完成了AEBS+EBS的系統軟硬件研發,可以為客户提供基於AEBS+EBS的整體解決方案。
豪恩汽電是智能駕駛感知系統龍頭企業,公司表示測距模塊是整套AEBS系統的關鍵,2024年其汽車智能駕駛感知系統收入14.08億元,同比增長17.39%。
鋭明技術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自研的後裝AEBS產品在國內公交車及出租車等行業已經落地銷售;前裝AEBS產品已通過國內主流整車廠出口歐洲的客車實現落地銷售。
萬集科技表示,公司車載激光雷達產品已經在某車企的AEBS系統獲得應用。
另一個大升的板塊是人形機器人,宜安科技升超14%,兆豐股份、精鍛科技、鑫宏業、麥迪科技、日發精機、銘科精技、均勝電子等跟升。
消息面上,最近人形機器人行業利好消息不斷,
5月12日,優必選科技牽手華為,在深圳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在產品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及產業體系等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5月12日,深圳越疆科技與騰訊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聚焦具身智能及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研發、多場景應用與產業體系創新,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向工業、商業、家庭等場景的規模化落地。
還有在今日的中國聯通“智家通通”產品發佈會上,中國聯通宣佈聯合華為推出家庭機器人。
同時,馬斯克在最新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特斯拉將在今年年底前部署上千台Optimus機器人,並在不到五年時間內實現100萬台量產目標。
還有創新藥概念震盪走強,熱景生物升超12%,哈三聯、新華製藥、邁威生物、紅日藥業、聖諾生物、ST香雪、海辰藥業等跟升。
消息面上,據熱景生物消息,其參股公司北京堯景基因近日公開了增肌靶點MSTN小核酸藥物的核心專利。據披露,此藥物通過靶向肌肉生長抑制素(MSTN)基因,調節肌肉生長信號通路,具有治療肌肉萎縮疾病的應用潛力。
此外,前幾日獲得政策利好的可控核聚變板塊今天再次集體上升,中洲特材20CM升停,常輔股份、鑫宏業、百利電氣、王子新材、永鼎股份、天力複合、大西洋、旭光電子等跟升。
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不僅市場風險偏好比之前已經大幅提升,各種長線資金也在不斷源源不斷入場,為未來行情走好帶來重要支撐。
這樣一來,一些越發確定的方向,就很值得我們多加關注。
比如最近的公募新規,通過對基金經理的考核機制改革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進而驅使公募基金回補之前低配較多的銀行、非銀金融、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和建築裝飾等行業。
這個方向裏面,那些估值較低或股息率高,或在政策支持下獲得轉機的企業,獲得增量資金的概率肯定會更大一點。尤其是銀行板塊,別看2023年以來已經大升一大圈了,但在公募回補、低成本的長線資金大量入場增持下依舊有不小的上升潛力。
銀行股的上升天花板,可以通過股息率水平來輔助判斷,目前A股銀行股平均的股息率超過4.3%,部分股份行、城商行甚至超過6%,由於頭部銀行股價波動和分紅長期穩定,可以當做是類債資產,但它們相比不足2%的長債利率,無疑仍有很大利差空間,進而吸引長線資金入場持有。這種利差格局下,就奠定了銀行股長期易升難跌的規律。
那麼如果是穩健型的投資者,如果關注點頭部銀行出現階段較大跌幅,那就是很好的上車機會。
其次,內需消費也將是機會很多的重點方向,因為消費的核心邏輯是政策加碼預期下的重估預期,提振內需穩增長政策,是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下的主要政策儲備方向,而且目前多方面的宏觀數據看,消費基本面拐點已經逐漸出現。
根據Wind數據,2025年一季度,申萬二級行業白色家電、小家電、黑色家電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3.3%、9.6%、5.7%;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8%、14.9%、10.5%。
消費電子板塊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2%,歸母淨利潤增長107.5%。主要得益於我國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促使手機、平板等產品銷量明顯上升。寵物食品板塊:一季度收入利潤增速均在20%以上,延續了2024年的增長態勢。
被政策重點照顧的乘用車板塊更不用説了,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電動乘用車板塊淨利潤同比增長128%,同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的材料、設備板塊收入利潤都保持了明顯增長。
增長最迅猛的是農林牧漁行業,因豬價回升及養殖成本下降,2025年一季報歸母淨利潤增長988.0%。
在股價表現上,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A股部分可選消費(如醫美、家居、寵物、潮玩、户外等)已經錄得了較大的上升幅度,在所有細分板塊中表現明顯領先。
由於很多消費行業的估值是從2021年開始持續震盪回落,累計下跌幅度已經很大,所以今年來的累計上升幅度相對來説並不會是它們的估值修復行情天花板。
當然,還有部分消費方向仍需要時間驗證是否真正的復甦,尤其白酒這種與宏觀經濟、個人收入、商業活動關係緊密的領域。
再就是“新質生產力”方向。4月30日“十五五座談會”釋放出強烈信號:“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將構成未來五年的核心任務。這裏面的很多板塊雖然波動很頻繁但階段性機會很多,如AI/芯片/機器人產業鏈,以及航空裝備、通信、醫藥等市場空間不斷打開且有政策驅動的細分賽道。
還有就是在地緣風險與全球貨幣博弈未解的背景下,資源稀缺性、供應安全性與自主可控邏輯將支撐“安全資產”維持高估值,如黃金、核電設備、軍工等安全類資產,機會也會很多。
其實貪多嚼不爛,只要重點關注一些市場空間足夠大的核心賽道,做好選股和擇時,長週期下去,回報應該不會差。
總的來看,近期A股市場隨着降息降準、一季報披露完畢、以及中美關税重新開啟談判等一系列利好落地後,市場開始缺乏重要利好刺激,因而進入震盪調整狀態。
由於絕大部分板塊都已經相繼形成了幅度可觀的上升或反彈空間,同時遊資/量化等資金重新開始變得活躍,於是市場就出了出現非常頻繁反覆的由各種“利好消息”驅動的超短線行情。
在接下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巨大的外圍事件擾動,可能都是這樣一種市場狀態。
但哪些確定性高是方向,大概率會是在波動行情中不斷震盪走高。(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