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年初至今的暖意,折射出全球資本對亞太資產的重新配置邏輯。
從更具體的市場風格來看,在關稅壁壘擡升與科技股估值分化的雙重背景下,資金正沿着"確定性增長+安全邊際"的座標軸遷移——兼具民生剛需屬性與政策紅利的高等職業教育板塊,恰處在這一價值交匯點上。
中彙集團(0382.HK)最新財報的發佈,爲觀察高教賽道投資邏輯提供了鮮活樣本:作爲深耕粵港澳大灣區與成渝經濟圈的教育集團,其構築了規模護城河、具備穩健營收增速、擁有充沛的現金儲備支撐擴張彈性,疊加創新辦學業務帶來的彈性,共同構成抗週期特性,更揭示了民辦高等教育在產業升級背景下的獨特生命力。
一、在校生規模突破10萬人大關
2025財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12.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主要得益於華商職業學院與城市職業學院學生人數的增長,以及全國範圍內學費標準的提升。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區位優勢,集團在校生規模持續攀升,報告期內突破10萬人關口,較上年同期增長4.4%。值得關注的是,若以更宏觀的視角審視增長曲線,2021年上半財年至2025財年上半年的四年間,集團營收從5.54億元躍升至12.47億元,累計增幅達125.27%,實際展現出強勁的持續增長動能。
財務結構方面,集團在戰略擴張中始終保持健康底色。集團的資產結構依然非常穩健,爲後續擴容奠定堅實基礎。截至2025財年上半年,中彙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僅爲44.44%。此外,在現金爲王的時代中,集團現金水平充裕。截至報告期,集團在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20.71億元。
此外,該報告期內,股東回報機制更趨完善。董事會提議派發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個月中期股息每股6.6港仙,派息比率達30%。自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集團已第十二次實施分紅派息,最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總額已逾5.7億元,持續踐行以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的承諾。
展望未來,賽道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在業績說明會上,集團管理層表示十分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黃金十五年的發展紅利,並指出大灣區將在人口、政策、產業等方面支撐起了培養更多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勾股大數據研究顯示,到2040年,全國在校生規模纔開始逐步下降。哪怕屆時全國整體規模進入下行週期,但粵港澳大灣區與四川省作爲具有顯著人才虹吸效應的經濟高地,疊加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生育率,生源供給仍將保持較強韌性。
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憑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及民辦高等教育市場容量,已構築起支撐中彙集團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腹地。僅以戶籍人口測算,廣東省未來三年在校學生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25至2027年將分別達到1,489萬、1,507萬和1,512萬人次,同比增幅分別爲2.15%、1.19%和0.35%;若疊加持續的人口淨流入效應,民辦高等教育市場擴容空間更爲可觀。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教育廳亦提到,到2035年,在校學生規模增加50%,除了本省招生,還會向省外加大招生規模,這爲民辦院校的持續發展注入政策確定性。目前,集團旗下9所院校已形成戰略協同矩陣:廣州華商學院、廣州華商職業學院、廣東華商技工學校構築起大灣區教育服務網絡,香港大灣區商學院則發揮國際化辦學優勢,共同構建覆蓋多層次教育需求的服務體系。在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各院校發展潛力有望加速釋放。
二、前瞻佈局錨定黃金窗口期
正是基於對未來15年生源持續增長與人才需求長期旺盛的充分預判,集團着力推進前瞻性佈局與戰略性投入。
過去一年,集團秉持高質量辦學理念,在多個領域積極築牢根基。
在硬件建設方面,集團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通過升級校園基礎設施、完善智慧教學設備等舉措,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報告期內,集團戰略性收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三幅教育用地,地塊緊鄰華商職業學院主校區及實訓基地。截至2024年10月18日,新會校區整體利用率已達82%。新會區新校區一期於2021年9月投入使用,短短幾年間,校區利用率迅速提升,充分彰顯了集團在招生方面的強大吸引力。公開數據顯示,華商職業學院2024/2025學年新生報到人數達1.08萬人,總入學人數達2.6萬人,同比增長18.0%。若按此趨勢發展,新校區儲備用地投入使用後,必將爲集團內生增長開闢更廣闊的空間。
在軟實力方面,集團多措並舉,全方位夯實基礎。集團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集團注重實踐教學,精準把握政策導向,報告期內重點發展“AI”、“新能源汽車”、“智慧醫療”等前沿領域,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打造“產學研用創”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集團還與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工作坊,引入企業導師參與課程設計,實現產業前沿需求與教學場景的深度嵌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對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集團以前瞻眼光構建全維度AI教育生態。通過開設AI通識課程體系、打造"AI+專業"複合型培養模塊、引入智能化教學輔助系統,中彙集團系統性培育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在此基礎上,中彙集團進一步聯合龍頭企業共建實訓中心,定期舉辦AI前沿講座,邀請行業專家解讀技術趨勢,形成涵蓋課程建設、實踐平臺、行業生態的完整培育鏈條。教師團隊亦深度應用AI技術革新教學模式,同步指導學生掌握AI技術,如智能財務分析、AI圖形設計等實戰技能,使畢業生具備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在新專業建設和傳統專業改造方面,集團致力於將傳統商科、文科升級爲新商科、新文科。商科專業不再侷限於書本理論,而是融入ESG、直播電商等實戰模塊;文科專業則強化數字內容創作、文化IP運營等新技能,確保教學內容緊密貼合市場需求。同時,集團也在新工科、新醫科領域加大投入,已在校內建設了人工智能實訓室、新能源汽車實訓室、模擬醫院等設施。未來,中彙集團還將聯合行業頭部企業,發展機器人等學科,培養符合現代產業需求的人才。
這些戰略性投入雖在短期內對利潤表現形成壓力,但正是推動集團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把握未來15年戰略機遇的關鍵舉措。通過硬件擴容與軟實力提升的雙輪驅動,中彙集團不僅能夠承接大灣區產業升級帶來的人才培養需求,更在品牌積澱中持續構築差異化競爭優勢。
當前新會校區的加速飽和、AI與新能源汽車等前沿專業的報讀熱度,均已顯現出投入產出的正向反饋。隨着"教學研發-產業對接-人才輸出"的閉環生態日益完善,中彙集團教育服務價值鏈的升級效應將集中釋放:校區擴容支撐生源規模有序增長,專業改造提升人才培養溢價空間,校企協同則強化資源複用效率。
"我們相信,好的辦學品牌既有助於穩步提升學費,也能更好地幫助未來招生、培養好人才,實現集團長期可持續發展。"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集團將把握住(未來十五年)這一窗口期加快投入,成爲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