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披露完畢,鴻鵠基金投資動向浮出水面。
今年一季度,鴻鵠基金大手筆加倉伊利股份和陝西煤業,對中國電信倉位不變。
2024年二季度,鴻鵠基金首次成爲伊利股份第七大流通股股東,共持有1.19億股,2024年三季度持倉不變,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加倉。截至一季度末,鴻鵠基金共持有1.53億股伊利股份,持倉市值42.89億元。
鴻鵠基金在2024年三季度末首次成爲陝西煤業的第十大流通股東,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繼續加倉。截至一季度末,鴻鵠基金共持有1.16億股陝西煤業,持倉市值23.05億元。
2024年年底,鴻鵠基金新晉中國電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共持有7.6億股中國電信,持股市值55億元。2025年一季度,持有中國電信股數保持不變,隨着股價上漲,持股市值上升至59.80億元。
作爲險資系私募,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於2024年3月共同出資500億元啓動投資鴻鵠基金,被業內認爲是險資長期股票投資的重大創新和探索。截至2025年3月初,500億元已悉數投資落地。
近日,險資入市又有新進展!
新華保險與中國人壽再出手,擬各出資100億元,合計200億,認購私募基金份額。
該基金暫定名爲國豐興華鴻鵠志遠二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爲權益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範圍主要爲中證A500指數成分股中符合條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在長期投資理念下,通過低頻交易、長期持有的方式獲得穩健股息收益。
保險資金入市正在提速,今年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的規模已從500億元增至1620億元,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也從2家增至8家。
第二批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正加快落地。今年1月,太保壽險、泰康人壽、陽光人壽及相關保險資管公司獲準以契約制基金方式參與試點,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規模合計520億元。3月初,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平安人壽等5家保險公司獲批開展試點,規模合計6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爲,低利率環境下,險資具備入市的主動訴求,疊加政策支持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預計未來險資將逐步增配權益類資產。
國金證券研報測算,當前新配債券預計已難以覆蓋新流入保費的負債成本,疊加非標資產大量到期,預計每年有超3.5萬億的資產面臨再配置,優質非標資產荒下,險資未來需要增加其他資產配置彌補非標收益的缺口,配置權益類資產成爲重要路徑。
中銀國際認爲,保險、公募、養老金三大主力資金持續加倉。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將帶來幾千億的長期資金流入;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預計每年增長至少10%;養老金權益投資比例提升空間較大,未來或成爲A股市場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
A股生態變革,行業配置趨勢凸顯。在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的背景下,市場風格可能從“高波動高成長”逐步向“低波動高確定性”演進。核心賽道方面,保險資金偏好金融、消費、週期股,養老金更關注穩定增長的藍籌股,而公募基金則可能加大對科技成長股的配置,形成結構性分化。隨着科技企業現金流與分紅能力增強,險資在傳統高股息配置之外,正逐步邁向以“類公用事業型”科技股爲代表的核心資產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