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關税大棒下的小家電龍頭
格隆匯 04-05 16:54

北京時間4月3日,特朗普的靴子終於落地。

“對等關税”開始生效,這一特朗普口中的“解放日”,或許將成為不少企業的“審判日”。

也是因此,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消費電子、服裝、汽車板塊均承壓,巨星科技跌停,申洲國際跌幅達14.15%。

一眾出海為主的家電企業也大幅下跌。

家電指數單日跌幅近3%,其中如海信家電、科沃斯等海外業務佔比較大的企業均下跌超5%。

其中,相比自有品牌出海,受錘最為嚴重的莫過於出海代工企業,其中就包括被視為國貨之光的小家電巨頭——蘇泊爾。

01

作為曾經的國貨之光,蘇泊爾在小家電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儘管蘇泊爾最出名的產品線是高壓鍋,但隨着公司發展,目前蘇泊爾的業務線已經涵蓋了整個廚房用品及家電。

根據奧維雲網(AVC)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蘇泊爾炊具市佔率第一,線上市場份額領先第二品牌4倍以上,線下總體市場份額累計也近50%,牢牢佔據行業第一位置。

近日,小家電龍頭蘇泊爾發佈2024年年報。

作為小家電龍頭,蘇泊爾2024年營業總收入224.27億元,同比上升5.27%,歸母淨利潤22.44億元,同比上升2.97%。

在小家電行業整體的低迷之中,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因此,公佈業績後一個交易日,蘇泊爾股價大升6%。

對比蘇泊爾過往的業績,可以發現,相比之前的高速發展,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2024年,蘇泊爾淨利潤儘管上升2.97%,但顯著低於2023年的5.42%的淨利潤增速。

2021年至2023年間,蘇泊爾營業收入分別為215.85億元、201.71億元、213.0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6.07%、-6.55%、5.62%。

公司歸母淨利潤的增速也不復從前。

2021年至2023年間,蘇泊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44億元、20.68億元、21.8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29%、6.36%、5.42%。

今年,蘇泊爾淨利潤增長率更是同比下滑了2.5個百分點。

而增長放緩難以避免的主要原因,即是內銷乏力。

單從佔比來看,目前蘇泊爾的海外業務佔比僅佔30%,然而,海外業務卻承擔了蘇泊爾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近幾年來,蘇泊爾內銷業務增速逐年下滑,而今年,蘇泊爾內銷業務甚至同比下降1.21%。

與之對比的是,2024年,蘇泊爾的海外業務增速卻超過20%,海外業務佔比達到33.45%,同比提升個4百分點。

那麼,蘇泊爾外銷業務能否實現突破呢?觀察過往業績可以發現,蘇泊爾海外業務波動相當大。

2020年,儘管蘇泊爾內銷業務大幅下滑,但是這一年,由於來自SEB的訂單持續增長,蘇泊爾的海外業務隨之增長到了57.27億元,緩解了蘇泊爾整體業務的下降趨勢。

2021年,蘇泊爾的外銷業務進一步激增,達到73.26億元。

然而,2022年,這一勢頭戛然而止,蘇泊爾海外業務同比下降29.09%至51.95億元,一年減少了逾20億元。

海外業務的波動,究其根本,是因為蘇泊爾的外銷業務並非直接將產品銷往海外,絕大多數是通過其最大股東、法國炊具巨頭SEB集團,將其生產的炊具及電器產品銷往海外,承接的實則是SEB集團的代工業務。

可以發現,按地區劃分,2024年,蘇泊爾的海外業務收入達75.02億元,而按銷售模式劃分,蘇泊爾的出口代工模式收入為74.98億元。

也即是説,蘇泊爾的海外業務幾乎全部繫於SEB的出口代工業務一身。

正因如此,蘇泊爾海外業務的毛利率始終低於內銷的自有品牌銷售業務。

2022年至2024年,蘇泊爾內銷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8.32%、28.7%、27.69%,外銷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8.48%、20.47%、18.62%。

顯而易見,伴隨着關税大錘的落下,蘇泊爾的海外業務或許又將迎來新考驗

蘇泊爾尚且如此,其他企業又該如何自處?

02

蘇泊爾的現狀,或許是相當多出海企業的縮影——在國內因內卷增長乏力,進而尋求出海之路,卻發現這條路並不容易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報吿顯示,2024年中國生活小家電市場規模已達4500億元,同比增長15.2%,預計2025年將突破52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2%以上。

而從全球市場看,2024年全球生活小家電市場規模達1.8萬億元,中國佔比25%,穩居全球最大市場之一。

在中國成為最大市場的同時,國內的小家電市場也迎來嚴峻的內卷。

2024年,小家電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多數品類的平均價格均有所下行,而破壁機空氣炸鍋等收縮嚴重的品類,線上渠道降價達到10%左右。

因此,儘管小家電行業營收恢復緩慢增長,但淨利潤下滑更加嚴重。

目前,國內的小家電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不少頭部品牌開始參與利潤率較低的低端市場,進一步搶佔了二線及尾部品牌的生存空間,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然而,隨着國內小家電市場逐漸成熟,在經歷了品類和渠道的飽和之後,國內小家電行業也漸趨冷淡,北美成為了不少企業逃離國內內卷環境的出口。

蘇泊爾作為出海先鋒,自從SEB集團控股之後,早在小家電行業出海浪潮之前,便已開始了出海業務。

由於SEB的資金和資源等支持,蘇泊爾的海外業務迅速站穩腳跟。並且,依託於SEB集團持續的訂單轉移,蘇泊爾一度收穫了穩定的收入增長。

2013 年2017 年間,蘇泊爾電器業務複合增速為19.12%

2018 年電器業務實現收入 118.66 億元,同比增長25.86%,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

2016年至2020年間,蘇泊爾承接的SEB訂單佔SEB總訂單量的比重從11%提升至17%。

隨着訂單的加速轉移,蘇泊爾的海外業務規模也日益擴大。

然而,代工業務儘管給蘇泊爾帶來了長期穩定的出口訂單和資金支持,但同樣,也逐漸影響了蘇泊爾在出口代工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9年,蘇泊爾銷售費用達到了最高的32.06億元,而這一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4.53億元,銷售費用達到了研發費用的7倍。

對比之下,美的、格力等企業以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場,通過併購和本地化運營建立全球渠道。

例如,美的通過收購東芝家電、庫卡等完善國際化佈局,格力則以空調為核心攻向海外市場。

儘管前期投入較大,增速較低,但帶來的品牌溢價和技術輸出,能夠帶來更高的毛利率。

事實上,隨着國內製造業的逐漸發展,代工已經成為了不少企業出海的重要渠道。

新寶股份是海外小家電代工龍頭,佔據小家電出口35%的份額,外銷佔比達70%,但和蘇泊爾一樣,處於較低的利潤水平。

這樣的困境不止於小家電行業。

作為不少國際運動品牌的主要供應商,申洲國際17%的收入源於美國,且大部分產品在越南製造,而本次對等關税中,美國將對越南征收46%的關税,因此,申洲國際受影響相當之大。

晨星分析師Ivan Su表示,如果申洲國際與客户均攤更高的關税成本,極端情況下,對於申洲國際的業績會產生20%的衝擊。

事實上,隨着越來越多製造工廠打造自有品牌走向海外,跨境電商品牌的議價權也有了明顯提升,應對關税,不少品牌選擇在海外升價來應對關税衝擊。

對比之下,海外代工的業務並沒有議價權。且要和品牌方分攤關税成本,面臨政治變化的危機更大。

而面臨這樣困境的企業,還有很多。

03

結語

當面臨環境壓力之時,家電企業到底是選擇更輕鬆的解法,以低利潤搶佔市場,還是選擇更困難的解法,逆流而上打造品牌或者技術溢價,顯然會將企業推向不同的方向。

蘇泊爾在這場戰爭中相對幸運的,儘管國內市場愈發內卷,但其總歸在國內有着一席之地。

但對於更多企業而言,一旦利用低價戰略攻佔海外,價格也就很難再度上升,這也是不少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困境。

無論何時,對於企業來説,技術和創新都是公司不斷髮展的根基,投資者也應擦亮雙眼,分辨業績中真正的優與劣。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