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美的集團(000333.SZ)價值透視:確定性在“穩”,彈性在“變”
格隆匯 03-29 13:11

當全球資本市場的風向標轉向中國科技資產重估浪潮,消費提振政策紅利如潮水般漫溢之際,美的集團以一份兼具戰略縱深與財務銳度的年度答卷,叩響了新經濟週期下產業升級的鼓點。

公司2024的年度財報猶如多棱鏡,折射出這家製造業巨擘的進化圖譜:營收規模突破四千億大關,錄得4091億元,同比增幅9.5%;歸母淨利潤攀升14.3%至385億元。

在營收淨利大幅增長的背後,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增長4.5%至605億元,ROE繼續保持高位。這一系列數字勾勒出公司穿越週期的韌性曲線。

當市場還在討論“中國製造”的價值重估時,美的已用“科技領先”的戰略升維撕下傳統製造業標籤,演繹出中國智造的出海新範式。

01

三大核心價值邏輯:科技護城河、全球化佈局、ToB第二曲線

作爲一家從傳統家電領域進化而來的科技企業,美的正加速向全球科技集團轉型。

一組直觀的數據,顯示出了這家企業作爲全球化科技公司的“含金量”。

如今,美的業務與客戶遍及全球,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家子公司、38個研發中心和44個主要製造基地,業務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美的的升級進化來看,其圍繞科技研發、全球市場拓展以及ToB業務佈局這三把金鑰匙,打開了通往行業前沿、世界舞臺和多元增長領域的不同大門,實現了價值的躍遷。

a·科技護城河:研發投入已從成本項轉變爲利潤放大器

美的集團以前瞻性戰略眼光和堅定執行力,將科技創新作爲核心驅動力,持續深化科技領先戰略,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研發體系。

過去一年,美的全年研發投入金額超過16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而統計顯示,公司近十年研發累計投入更是已超過千億,這些投入不僅帶來了產品技術的迭代升級,更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領域斬獲了衆多專利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美的全球專利申請量已超過15萬件,專利授權維持量超過9萬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初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IFI Claims)發佈的“2023年全球250強專利領導者”榜單顯示,美的集團的專利家族數排名全球第八位、中國民營企業第一位。

得益於這種超越行業週期的投入定力,美的的研發投入已完成從成本項利潤放大器的深刻轉變。

一方面,科技持續驅動公司經營管理提質增效,通過大數據、AI等技術手段,公司實現了對生產、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挖潛產業鏈價值空間。

如,利用數據分析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數據驅動的市場預測和需求分析,公司亦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市場趨勢,提前佈局產品開發和生產計劃,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加速公司產品線的推陳出新與業務生態擴張。

如,公司通過推動數智驅動戰略,加速全面智能化落地,建立基於自有數據訓練的家居領域語言大模型-美言,能夠爲各類智能產品賦能,有效增強了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在新能源、機器人、智能建築科技等前沿領域,美的憑藉持續的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實現對新興業務生態的佈局,並有效提升了相關業務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不斷驗證科技創新是引領公司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所在。

b·全球化:品牌+供應鏈雙出海佔據價值高位

近年來,美的深知在"微笑曲線"底端的代工紅海廝非長久之計,便不斷推動從"產能輸出""品牌溢價"的戰略升維。

2024年美的OBM業務收入已達到智能家居業務海外收入的40%以上。美的、東芝及Comfee等品牌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尤其是東芝家電(TLSC)在收購後約三年內實現扭虧爲盈,凸顯了美的全球業務整合與品牌經營能力。

通過多年的海外佈局,美的在品牌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如今面向海外市場,美的業已構建全球研發、製造及銷售網絡,具備全球化發展能力。公司持續優化海外製造佈局,提升製造效率與交付能力。同時,加大OBM產品研發投入,完善全球各區域產品線,提高產品競爭力,進而提高OBM產品在海外收入中的佔比。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美的海外自有品牌電商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0%以上,實現規模與盈利雙增長。

c·To B第二曲線:打造產業“隱形冠軍”

伴隨家電賽道的“內卷”,美的圍繞To B領域,着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等領域構築起"隱形冠軍矩陣"。

當前,美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多元化,能夠爲各行業客戶提供集成解決方案。同時公司也在持續擴展能力圈。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領域,公司正積極推進核心零部件與綠色能源方面的研發工作。在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公司致力於降低結構性成本,加速拓展中國機器人市場業務。在智能建築科技領域,公司加快在歐洲建立第二主場,發力系統方案、制熱、電梯等業務,同時積極拓展健康醫療、智慧物流等新興業務,以提升ToB業務在總收入中的佔比。

美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從2020年的18.5%提升至2024年的25.6%,2024年收入更是突破千億大關,成爲公司營收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

考慮到在B端市場,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更高,需要企業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以提供高質量、定製化的解決方案。這使得B端市場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點,且成長性突出。

可以看到,美的在B端市場憑藉其技術優勢、定製化能力、品牌影響力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把握,成功抓住了機遇,實現了業務的有機增長和轉型,也推動其自身從傳統家電企業向全球科技集團的持續進階。

02

從增量到變量,“穩增長+高回報”演繹價值躍遷的攻守道

當前伴隨全球政經局勢的演變,大國博弈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資本市場正陷入到"成長焦慮"與"價值陷阱"的雙重困局時,美的集團憑藉其十年戰略定力構建的"動態平衡術",正重塑傳統製造業的價值評估範式。

透過年度成績單,不難看到,美的通過結構性增長、全球化區域擴展和ToB業務突破實現規模提升,並不斷優化現金流、持續改善成本管理和實現產業升級,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守"與"攻"的螺旋式演進中,美的建立了堅實的穿越週期壁壘。對於長期投資者,美的的確定性在於“穩”,彈性在於“變”。

穩:以穩健的業績,持續性的分紅、回購回饋股東。

美的堅守主業,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公司將用戶價值作爲企業創新與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市場DTC模式轉型。通過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推動全要素協同與資源共享,打造敏捷型零售組織架構,強化流量獲取與用戶運營能力,確保核心業務的穩固夯實,持續釋放利潤動能。

從公司營收及利潤表現來看,亦長期驗證公司保持穩健增長的能力。

與此同時,公司長期以來保持穩定的分紅政策,今年進一步提升了其分紅力度,宣佈每股分紅3.5元,創下歷史新高。可以看到,公司在淨利潤增長14%的基礎上,分紅率較去年增加了8個百分點,分紅金額達到267億元,同比增長近30%。另外自2013年整體上市以來(包含2024年度擬進行的利潤分配),累計分紅已超過1340億元。

在穩定分紅派現的同時,公司亦持續推出實施了一系列股份回購的方案。自2019年起公司連續四年推出回購計劃,持續用於實施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維護公司市值穩定與全體股東利益。

此次,公司擬投入50-100億元進行股票回購,其中超過70%的回購股份將被註銷,此舉有望增厚每股收益。而若按照回購上限100億元計算,美的集團在2024年的分紅與回購總金額將達到367億元,佔到2024年歸母淨利潤的95%,顯示出公司對股東回報的高度重視。

變:科技釋放強勁動能,To B業務及全球化打開價值成長新機遇。

在科技領域,美的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爲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與此同時,To B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其在產業領域不斷嶄露頭角,成爲新的增長極。而伴隨全球化佈局的持續推進,其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不斷提升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如今,從家電產品到智慧樓宇、工業互聯網的全球化生態佈局,公司正持續演繹新的成長乘數。

可以說,這些的因素,不僅爲美的集團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也使其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具備了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價值躍遷的機會。(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