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穿越行業“血海”競爭:理想(LI.US/2015.HK)以盈利韌性定義新勢力生存法則
格隆匯 03-18 14:55

2024年,對中國汽車市場而言,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汽車市場以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的產銷規模,順利達成全年目標,並連續第16年穩居全球汽車市場首位。其中,乘用車產銷保持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更是表現亮眼,開啓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中國車市邁向新的變革。

回首2024年,儘管國內消費市場整體較爲平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但得益於一系列政策的持續發力和綜合舉措的協同推進,汽車終端消費活力被充分激發,國內汽車市場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持續發展與變革中,其市場滲透率不斷攀升。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這標誌着新能源汽車已在中國汽車市場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在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車企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2024年也被視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元年。從高合的停工停產,到哪吒多次被曝光經營不善,再到極越的突然停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已從價格戰演變爲一場殘酷的淘汰賽。

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有淡出者,也有新入局者。而理想汽車(LI.US/2015.HK)作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引領者,在面對後來者的瘋狂搶奪市場份額甚至是直接的進攻時,依然展現出穩健的發展勢頭,彰顯出其強大的實力與韌性。

一、穩坐造車新勢力頭部位置,理想依舊是“優等生”

就在3月14日港股盤後,理想汽車發佈了其2024年全年業績。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公司2024年全年營收達到1445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6.6%,成爲中國唯一一家連續兩年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新勢力車企。其中,理想汽車第四季度營收爲443億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理想的營收之所以能夠連續兩年維持在千億以上,最關鍵的還是在於銷量的大幅提升。2024年全年,理想累計交付量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33.1%。尤其是在四季度,理想的季度交付量達到了158696輛,穩居20萬元以上中國品牌汽車銷量榜首,並蟬聯中國新勢力車企銷量冠軍。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如果說2019年理想“初露鋒芒”,2022年可以說是“奮起直追”,2024年這一年則稱得上是“穩中求進”。畢竟在去年競爭異常激烈的新能源車市中,能夠持續保持交付量的增長,並在新勢力中穩坐第一的寶座實屬不易。

在營收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理想汽車的盈利能力也保持着領先狀態。2024年,公司全年淨利潤爲80億元,依舊是新勢力中唯一一家實現全年盈利的企業。

再從衡量一個公司盈利能力的另外一個指標——毛利率水平來看,理想也依舊維持在健康水平上,第四季度綜合毛利率達到了20.3%,仍然穩定在20%這條造車第一梯隊的“分水嶺”線上。而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從Q3的19.8%已經滑落到了16.3%。

除了毛利率,這里還有一點值得重視,即理想的經營利潤率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理想的經營利潤爲37億元,同比增長22%,對應經營利潤率爲8.4%,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作爲對比,特斯拉2023年第四季度的經營利潤率僅爲6.2%,遠遠低於理想汽車的水平。

同樣面對價格戰日益白熱化的市場,連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的核心盈利數據都難以挽救下滑的頹勢,但理想依然能夠維持健康的毛利率和經營利潤率,顯得尤爲難能可貴。

公告稱,2024年理想汽車研發費用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4.6%,在硬件、軟件以及人才引進上加大投入。其中,智能駕駛和理想同學作爲理想汽車的兩大核心AI產品,在2024年均實現顯著突破;其行業首創的端到端+VLM全新一代智能駕駛技術架構,也於四季度率先推送給全量用戶,成爲中國第一家將端到端技術應用到城市、高速全場景智能駕駛的車企,可見研發投入加強了理想汽車軟硬件產品的競爭力。

之所以能夠連續兩年研發投入超過百億元,離不開理想充裕的現金流。數據顯示,2024年理想汽車的年度經營現金流達到159億元,其自我造血能力顯著提升,有力地促進了自身業務的良性循環。到2024年底,公司現金儲備高達1128億元,爲新產品的研發和新技術的投入提供了強大支撐,也爲企業的長期發展築牢了根基。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敢於率先亮出成績單的理想汽車,果然底氣十足。其銷量保持穩健增長,毛利率維持在健康水平,進而使得企業資金流動性愈發充裕。回看過去一年,在整個行業處於“激烈廝殺”的環境下,理想汽車的表現算得上是一道難得一見的亮麗風景線。

二、從防守到進攻,理想的2025仍有看頭

在商業世界里,企業如何保有長久的生命力,這一直是一個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命題。回顧歷史,能夠經歷多個經濟週期的長壽企業,都是隨着時代環境的變化,持續進行自身的迭代升級,並進行了成功的戰略轉型。

回到當下,這種現象也發生在理想汽車身上。

具體來看,當下的理想汽車,正在進行多方面發力,進一步拓展自身的增長極。

首先是持續加碼研發,向人工智能企業轉型。

2024年底,理想汽車宣佈向人工智能企業轉型,2025年相關戰略將逐步落地。今年1月份,理想在OTA 7.0升級中,將智能駕駛版本升級爲AD Max V13.0。從去年7月份開啓端到端+VLM智能駕駛內測,到完成“全場景端到端”的能力釋放,理想僅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

這一版本的系統,還具備了行業首創的“AI推理可視化”功能,能夠讓用戶直觀地看到理想汽車這套智駕系統如何捕捉路況信息並做出選擇。

圖片來源:官方網站

在研發端,理想汽車目前已經啓動了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的研發。而且李想在此次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該模型計劃今年與理想i8同時發佈。3月18日,理想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負責人賈鵬在NVIDIA GTC 2025發佈了下一代自動駕駛架構MindVLA。李想發文表示:“我們更願意將其(MindVLA)稱爲‘機器人大模型’,它將空間智能、語言智能和行爲智能統一在一個模型里,讓自動駕駛擁有感知、思考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我們通往L4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自端到端+VLM開始,理想汽車徹底打破了全行業追隨特斯拉技術路線的固有模式,一躍成爲智能駕駛技術方案的革新者與領航者。如今,理想汽車更是將目光瞄準了VLA大模型的首個量產交付,力求在這一前沿領域佔據先機。

這一戰略轉型不僅彰顯了理想汽車在技術創新上的前瞻性與執行力,更標誌着其在智能駕駛領域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變。通過自主研發與差異化佈局,理想汽車成功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技術路徑,爲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杆。

其次是發動純電攻勢。

今年2月,理想汽車首款純電SUV理想i8外觀造型正式公佈,並將於7月上市。在此次財報電話會上,李想還透露第二款純電SUV理想i6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發佈。

圖片來源:官方網絡

針對其純電車型,理想汽車可謂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一方面,理想垂直打通了從芯片到整車全鏈路。當前,其將陸續搭載於理想純電車型的三大核心技術——自研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完成裝機、自研自產的碳化硅功率模塊和新一代電驅動總成下線。

另一方面,爲匹配純電車型上市節奏,理想在超充站這類充電基礎設施上進行高強度投入。據瞭解,理想正在全面提速其充電網絡的建設,力求在首款純電SUV理想i8上市時投入使用2500座理想超充站,這也意味着相較於2024年底,理想汽車將要增加600座左右的超充站。

圖片來源:官方網絡

在之前較爲關注的出海問題上,理想也一改往日保守和“曖昧”的態度。

財報電話會上,管理層透露,將把出海作爲2025年核心戰略之一,開啓理想汽車出海元年。

去年,理想已經在哈薩克斯坦、迪拜、烏茲別克斯坦三個地區建立了直營服務中心。同時,公司也正在加大中東、拉美、亞太等市場的拓展。

此外,2025年1月,理想汽車首個海外研發中心在德國開業,在技術預研、產品開發和產品戰略領域持續發展。李想表示,德國研發中心是理想汽車首個海外研發中心,同時也是理想汽車邁向全球化研發戰略佈局的第一步。

在研發本地化、技術差異化、供應鏈協同爲核心的全球化戰略引導下,理想有望加速其國際市場滲透,更通過整合全球資源提升了全產業鏈競爭力。這一戰略不僅是短期全球市場擴張的需要,更是長期參與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確立技術領導地位的關鍵佈局。

三、結語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以50%滲透率的里程碑式突破,宣告了一個時代的更迭——電動化浪潮已非未來序章,而是當下不可逆的洪流。

在這片既孕育機遇又暗藏荊棘的“血海”中,理想以千億營收的韌性、50萬+交付的底氣以及充足現金儲備的從容,在行業洗牌中刻下了一道新勢力進化的獨特軌跡。

當價格戰硝煙瀰漫、技術迭代加速重構競爭格局時,理想汽車的選擇是:穩住基本盤的同時,以技術深潛替代內卷消耗。從增程基盤到純電攻勢,從端到端智駕到MindVLA模型,從本土深耕到全球研發佈局,其戰略圖譜始終錨定長期主義——既敢於在硬件領域垂直整合核心技術,又率先將AI視爲驅動汽車進化的“第二引擎”。

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理想用持續盈利的答卷,向世界證明:真正的領跑者,既能穿越週期迷霧,亦能定義未來方向。後續,當“新勢力”標籤逐漸褪去,理想汽車也能夠以“智能終端企業”的嶄新身份,書寫着中國汽車從追趕者到定義者的時代註腳。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