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高景氣賽道的成長型主動權益基金,開年來霸屏業績升幅榜。其中,鵬華碳中和主題、永贏先進製造智選領跑市場,今年以來回報分別達到48.52%和46.47%。
中航趨勢領航、前海開源盛鑫、前海開源嘉鑫、平安先進製造主題、華富科技動能年內升幅超過30%,位居業績升幅榜第二梯隊。
年內升幅超20%的基金產品數量高達33只。其中,主動權益基金產品數量達31只,指數基金2只,博時科創板人工智能ETF、銀華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年內升幅超20%。
DeepSeek人形機器人等引領的主題投資成為今年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業績領先的重要推手。從基金持倉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鵬華碳中和主題重倉股北特科技、禾川科技、五洲新春、步科股份、雙林股份、肇民科技、斯菱股份、兆威機電、中堅科技、貝斯特;永贏先進製造智選重倉股北特科技、兆威機電、鳴志電器、中大力德、貝斯特、偉創電氣、步科股份、綠的諧波、肇民科技、安培龍。
主動權益基金在2020和2021年火爆過後,一些押注風口暴賺的策略失效,業績表現不佳,遭受市場質疑。
2024年,主動權益更是進入至暗時刻,除了業績表現不佳,其管理規模也跌至近年穀底附近。
近兩年ETF處於快速發展期,截至2024年底,非貨ETF總規模達3.56萬億元,其中,A股ETF規模達2.88萬億元,首次超過主動權益基金規模(2.70萬億元),且其增長速度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1.收益率看,中國主動權益基金長期多數跑贏指數,而美國主動權益基金長期多數跑輸
中美主動投資最重要的差異在於,美國主動權益基金長期難以戰勝指數,久期越長越容易跑輸;而中國主動基金隨着時間久期越長,跑贏指數的比例越高。
而之所以美股主動投資規模持續收縮,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其持續跑輸主流指數,資金逐利最終帶來主被動的此消彼長。事實上,正如我們在《美國主動基金的三種““局之道”:2833只產品經驗總結(20241204)》中的總結,“美國被動化趨勢不斷強化的核心在於美國主動權益基金長期難以戰勝指數。而若能夠戰勝指數,這部分主動基金的規模則更有可能保全甚至擴張。”回到國內,儘管近三年業績承壓,但長期來看,中國主動權益基金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顯著,因此,對中國主動投資的未來也應當更有信心。
二、中美主動投資的核心差異在哪?未來怎麼看?
中國主動權益基金尋找α能力較強,而美國主動權益基金攫取α的能力較弱。根據晨星統計,過去十年,美國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率來源核心是市場β,產品自身的α較弱。拉長來看,5-10年維度內,中國主動權益基金的α收益顯著。
美股科技巨頭過高的集中度導致美國主動基金挖掘α困難重重。美國經濟轉為科技驅動後,愈發成熟的科技行業形成了“產業—股市”的良性循環,大盤科技龍頭“強者恒強”,而隨着市場收益率過於集中於科技板塊的少數幾隻個股後,主動權益基金在其他板塊和個股當中選出具備α屬性個股的難度較高。
另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主動基金自身似乎缺乏重倉科技板塊的信心。2000-2006年爆發式擴張的美國主動權益基金過度“路徑依賴”於傳統“價值投資”理念,而無法完全適配高資本開支、高成長性、高估值的新興科技產業。因此過去10年美國主動權益基金長期低配信息技術板塊。這也是拖累其收益、導致其跑輸指數、乃至規模收縮負反饋的重要原因。
回到國內,主動權益基金更善於捕捉新產業趨勢且敢於重倉高景氣行業。2012-2021年,中國總量經濟增速温和,但其中湧現了大量優秀產業和對應的α機遇,包括移動互聯網、消費升級、老齡化和高端製造業等。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挖掘、重倉產業趨勢對應的高景氣行業是主動基金長期跑贏的根本。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一方面,中國本身處在轉型升級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並未固化,本身具備更多α機會。另一方面,中國主動投資也更擅於挖掘產業趨勢中的α,並且更敢於超配和重倉高景氣、高成長行業。
近幾年在經濟新舊動能切換的過程中,舊動能仍有拖累,而“新半軍”等新經濟也由於產業自身週期而邊際走弱,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仍待醖釀。因此資本市場尤其主動投資缺乏其依賴的α機遇,進而導致過去幾年業績和規模承壓。往後看,隨着宏觀基本面底部回升、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和產業趨勢有望湧現,主動投資有望再度承擔起挖掘景氣行業、重倉結構性α的重任,進而實現業績和規模的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