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創業板50指數以21.07%的升幅拿下A股核心寬基指數年度升幅榜冠軍。
拉長時間看,過去5年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創50指數領跑市場。
眾所周知,我們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納斯達克指數孕育了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一批新興高科技企業,激發了全球科技產業的創新步伐。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經歷一場以新質生產力為主導的經濟轉型,積極參與到這場科技革命中。
歷史上每一次新產業的變革,都對資本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
01
本輪行情中,創50領跑市場
縱觀歷史行情,牛市的領頭羊隨着基本面環境、產業政策和估值水平的變化而變化。
在9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輕工製造和家電行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相關股票也隨之水升船高。
2005年至2007年間,全球經濟的繁榮,尤其是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和銀行業的改革,使得週期性行業和金融板塊成為市場的領跑者。
2014年至2015年,隨着融資融券業務的興起和“互聯網+”概念的興起,券商、互聯網公司以及創業板股票成為市場的新寵。
2019年至2021年的結構性牛市中,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綠色轉型等因素交織在一起,科技、醫藥和新能源板塊輪流成為市場的焦點。
招商證券認為,經濟轉型背景下,科技創新勢在必行,本輪行情旗手是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
2020年以來,在6次階段性上升行情中,以創業板50、科創50、創業板指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升幅基本都超過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
其中,創50指數在2020年以來的階段性行情中基本處於領升地位。
2019年以來創業板50的區間回報為114.97%,創業板指、科創50的同期升幅分別為71.26%、-1.11%。
為何創50指數在眾多寬基指數中脱穎而出?
02
創50匯聚“新質生產力”
眾所周知,創業板定位“三創四新”,即深度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創50指數從創業板指的100只成分股中精選而出,挑選了過去6個月內日均成交金額位居前列的50家上市公司,構成其成分股,並以流通市值為權重進行加權。
這使得創50指數既有創業板指大市值“龍頭”屬性,又有高流動性。高流動性意味着投資者對企業的參與度更高,尤其在過去市場情緒回暖時,高流動性往往更容易吸引資金的關注。
例如,在去年9月底的那波史詩級暴升中,創50指數以最鋒利的矛出道。在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的6個交易日內,創50狂飆70.62%,大幅跑贏市場,成為市場的明星。
創50指數聚焦新質生產力方向,五大行業佔比超8成,覆蓋新能源(動力電池、鋰電設備、新能源電池、光伏)、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雲計算、自動化)、金融互聯網(互聯網券商龍頭)、醫藥(醫療器械、CXO、創新藥)等賽道。
其中,電力設備行業成份個數達15個、權重超40%,主要涵蓋電池、光伏設備等細分領域;醫藥生物、非銀金融、通信、電子的權重佔比均超過8%,合計佔比超40%。
創50指數前十大成份股有寧德時代、東方財富、邁瑞醫療、匯川技術、中際旭創、陽光電源、新易盛、億緯鋰能、同花順、愛爾眼科,權重佔比合計達66%,包含了動力電池、互聯網金融、醫療器械、自動化、電源設備、光模塊等行業高知名度公司,大部分主營業務屬於新質生產力方向。
與此同時,創50指數成分編制時剔除了那些主營業務與創業板創新屬性不符的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金龍魚等,以確保其更加凸顯科技創新的特色。
03
重磅上新!創50ETF富國(159371)火熱發行中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寬基指數隨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的更迭而不斷進化。
2017年之前,創50指數的行業分佈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傳媒和通信領域;2017年之後,隨着醫藥行業的穩步發展和國家對創新藥研發的多項利好政策推出,醫藥板塊在指數中的佔比顯著提升。過去幾年,隨着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迅猛發展,電力設備行業在指數中的佔比也出現大幅提升。
得益於指數的不斷進化,緊跟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其歷史財務數據也亮眼。從盈利能力來看,截至2023年底,創業板50的ROE和ROA分別為16.68%和7.05%,高於創業板指、科創50及其他寬基指數。其淨利率和毛利率分別為13.20%和27.94%,領先同類指數。
過去5年,創業板50研發費用年複合增長率超30%,佔營業收入保持5~6%高水平,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強化了盈利能力。
此外,創業板50的資產負債率不到60%,低於滬深300等寬基指數。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2025年1月6日的數據顯示,創業板50的市盈率為28.9倍,低於創業板指(31.3倍)和科創50(80.4倍)。經歷了9月底的一波快速上升後,科創50的市盈率分位值達到近10年來89.34%的歷史高位,創業板50的估值分位數處於近10年12.15%分位。
作為寬基年度冠軍指數,創50迎來重磅上新。
創50ETF富國(159371)跟蹤創業板50指數,於1月6日至1月17日發售,其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分別為0.15%和0.05%,為同類最低。
作為“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富國基金在指數量化投資領域深耕逾16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旗下有55只ETF和40只ETF聯接基金。
多年來在指數投資領域的精耕細作,使得富國基金量化投資實力備受業界肯定。富國基金量化團隊注重指數研究與定製,在指數投資領域創造多項“第一”,如全市場首隻跟蹤上證指數的ETF——上證指數ETF;首隻主動量化指數增強產品——富國滬深300指數增強。
時代的轉向,對於多數人來説,是一件很難準確預測的事。但資本市場在清晰記錄着產業的變遷,在一場又一場興衰更替中,優秀的公司得以成長為行業的領頭羊,它們的重要性也通過指數的權重得以體現。
巴菲特更是曾明確表示,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説,投資指數基金是更好的選擇。他説:“通過定投指數型基金,毫無專業知識的投資人實際上會比大多數職業投資者幹得更好。”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風險提示:
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後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買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