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業績再創新高,賽力斯(601127.SH)展現成長高確定性
今年,我國新能源車發展又迎重大時刻。7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單月51.1%的零售滲透率,首次完成對燃油車的趕超。

單月滲透率突破50%並不意味着前路一片坦途。立足當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存在不少痛點。比如,市場端惡性競爭苗頭顯現,落後低效產能退出渠道不暢;產品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效性創新與實用性競爭力不足等等。

可以預見,滲透率創新高之後,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主流,市場競爭也會從“內卷”變得“更為內卷”。只有那些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才有望能夠從中存活下來。理想汽車CEO李想曾表示,目前行業集中度正不斷提高,2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市場,今年第四季度,會呈現頭部三個品牌吃掉70%市場份額的結果。

順延着這一邏輯推導,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今年上半年表現依然穩定甚至出色的選手,有極大的可能受益於這一趨勢,在未來獲得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賽力斯(601127.SH)作為華為智選車業務的首個戰略合作伙伴,憑藉問界系列的熱銷吸引了眾多眼光,成為全球唯三新能源車實現盈利的企業。其近期發佈的財報也給了我們一個最新的觀察窗口,來看看一個優秀的新能源企業應該具備怎樣的特徵。

一、順利度過戰略轉型短期陣痛期,盈利能力持續上行

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眾多廠商不得不採取以價換量的方式來爭奪市場份額。即便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賽力斯在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增長速度依然表現突出。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抑或是與整個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相比,都展現出了明顯的領先優勢。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20萬輛,同比增長348.55%,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問界品牌實現銷量超18萬輛。

問界品牌的銷量能夠獲得如此快速的增長,關鍵在於問界新M7的產品力夠強。自去年9月份開啟交付之後,該車型憑藉高性價比、優秀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功能迅速佔領用户心智。今年上市的問界新M7 Ultra更是憑藉五大超凡升級,迅速成為市場焦點。今年以來,問界新M7累計交付超13萬輛。

此外,問界M9穩居國內50萬以上豪華車型銷量榜首,上市7個月累計大定超12萬輛,問界新M5的上市也為公司帶來增量。多車型共同發力,帶動賽力斯營收規模實現快速擴容。

上半年,賽力斯實現營收650.44億元,同比大幅提升490%。值得注意的是,繼一季度交出亮眼成績單之後,賽力斯二季度成長步伐明顯加快,營收環比增長44.9%。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可以看到,自2021年賽力斯通過與華為的跨界合作加快新能源轉型之後,經歷了短暫陣痛期。但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賽力斯依靠問界系列的熱銷實現華麗轉身,實現了規模的快速增長,並超額完成倍增計劃。

營收的持續擴大固然亮眼,但盈利端的表現更令人驚喜,今年上半年,賽力斯歸母淨利潤達到16.25億元,在一季度扭虧為盈的基礎上,延續高成長性,環比增長達到639%。與此同時,賽力斯的毛利率也在繼續攀升。今年一季度,賽力斯的毛利率水平提升至20%以上,並於本季度進一步提升至25.04%,甩開大部分國內同行。相比已經發布財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而言,小鵬上半年的毛利率為13.5%,而零跑毛利率剛剛轉正。賽力斯能夠在如此內卷的環境下做到這一點,實屬難得。

數據來源:富途

自2021年起,在國內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期後,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度明顯降温。從2023年上半年起,市場對於車企虧損的容忍度在持續降低,關注的焦點逐漸從交付量轉向盈利層面。

眾所周知,汽車兼具消費品和科技創新屬性。從生產線、銷售網絡到充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投資。此外,為了抵禦資本市場波動的風險,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發投入,確保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這也就對汽車企業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毛利率的巨大差異已經直接反映了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根本性區別。通常來説,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可以歸納為三種:第一種是傳統的製造業模式,其毛利率大約在10%左右;第二種是消費品模式,毛利率介於10%至20%之間;第三種則是科技企業模式,也可以理解為當下軟件定義汽車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需要至少20%的毛利率來支撐其持續的研發投入。也只有達到這樣的毛利率水平,企業才能考慮進行研發投資。

長遠來看,企業不能持續依賴融資來支持其發展。建立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是實現可持續和良性經營的關鍵。在這方面,賽力斯展現出了更為穩健的財務結構,通過保持較高的毛利率,確保了企業自身的可持續增長能力。

二、技術創新提升企業內在價值,領跑行業下半場

正如開頭所説,在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分化”已經成為未來市場的主要趨勢。幾乎每一家車企都在提高新品發佈速度,產品力薄弱的玩家早已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而那些經歷考驗並最終站穩腳跟的品牌,將有機會成為市場的贏家,享受到勝利的果實。

我們看到,賽力斯不僅一直留在牌桌上,位置也越來越靠前,表現出成為最後成功的少數品牌之一的底氣。在筆者看來,擁有這股子底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賽力斯堅持研發投入,在技術創新方面持續獲得突破。

在研發費用端,賽力斯的研發費用一直保持剛性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了28.27億元。鑑於公司的營收基數較大,賽力斯的研發費用率相較之下並不突出,若論絕對投入力度,明顯高於其他品牌。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研發費用增加帶來的是公司專利數量的猛增。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的快速增長。公司專利申請量達到了1812件,其中發明專利1313件,實用新型專利300件。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賽力斯“魔方平台”亮相,再次成為焦點。賽力斯魔方平台搭載領先的增程、安全、底盤、軟件技術,可以説該平台的誕生,標誌着賽力斯已經擁有了完整的自研核心技術,且具有良好的適配性、彈性和可二次開發空間,能夠極為靈活的生產跨車系、跨品牌、跨層級產品。

該平台以“智能安全、多元動力、百變空間、智慧引領”的特點,將行業領先的安全、動力、底盤、軟件等技術跨域融合,旨在為用户帶來“好開、好用、超安全”的用車體驗。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浪潮下,可以將魔方平台視作一個“產品孵化器”。

據瞭解,魔方平台可以兼容多個車型、多個動力系統的開發平台,其擁有技術驗證更充分、產品質量更可靠、開發週期更短、成本更低等諸多優勢,為後續產品的推出奠定堅實基礎。

可以看到,賽力斯正不斷交出智能科技里程碑式的創新,以技術革新賦能產品高價值,從而領跑新能源車賽道。

更深層次來看,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僅只是對賽力斯既有業務發展帶來突破,同時也讓其具備了向行業輸出的能力。

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無疑是最為火爆的詞彙之一。今年的政府報吿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更是中國汽車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賽力斯依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快速轉變,得到了權威媒體的充分認可。

今年上半年,賽力斯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汽車2024品牌強國工程,問界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汽車強國戰略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賽力斯還頻頻亮相央視直播節目、焦點訪談及經濟信息聯播等,展現賽力斯領先的智能化水平。

圖片來源:公開網絡

可見,在研發實力的加持下,賽力斯不僅夯實了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打開了自身成長的天花板。很顯然,對於賽力斯這些新的變化,尤其是可以看得到的未來成長潛力,將能夠進一步帶給市場信心,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重新評估和認識公司價值的機會。

當然,賽力斯也在加快對於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完善汽車生態體系。無論是與華為智選車業務強強聯合、持續推出爆品,還是加深與寧德時代、博世等夥伴及生態各方的業務合作,都為賽力斯決戰新能源車下半場增加了不少底氣。

三、結語

賽力斯的發展軌跡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滾雪球效應”,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雪球預計將持續擴大,帶來的優勢日益凸顯。考慮到公司年內還有問界新M7 Pro等幾款重磅新車正在有序推進,加之下半年傳統消費旺季,有望形成共振持續帶動規模化效應釋放,進一步推動下半年業績實現量質齊升。

正如長江證券表示,問界全系銷量大幅增長,疊加高端品牌M9的加速交付,賽力斯毛利率有望持續上行。憑藉公司的創新技術,有望推出更多新車型,持續完善產品矩陣,推動盈利能力的持續上行。

不可否認,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給了某些新生力量一些生存空間,但現在這個大門正在逐漸關閉,給新品牌們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現在,市場即將開啟甩乾洗牌模式,高轉速之下,率先上岸的選手才更值得被市場和投資者選擇。

屆時,質地優良的賽力斯會不會是率先上岸的那個呢?想必各位心中都已有答案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